嚴冬不下雪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ㄧ、圖書作者與內容
夏曼·藍波安
1947年生,蘭嶼達悟族人,國立清華大學研究所碩士、淡江大學法文系畢業。集文學作家、人類學者於一身,以寫作為職志,現為專職作家,島嶼民族科學工作坊的負責人。1980年代返回故鄉蘭嶼,重新融入原生文化,親自參與與族人造船、補飛魚第傳統技藝活動,並以獨特、詩意的文字報導紀錄達悟文化。
「我們原是住在不同的星球:來自日本的殖民者、開著轟炸機的美國人、加拿大和瑞士的傳教士、因戰爭敗走至此的漢人、以及被壓抑在「中華民國」國號下的維吾爾人,各自相異的史觀,因為不同的理由匯聚於此,也改變了島嶼的命運。」(本書書背)
嚴冬不下雪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二、內容摘錄
「水,從島嶼的地心冒出,清澈的,無聲的溢出,他蹲了下來漱口、洗臉,眼前十公尺處是,平緩的碎浪聲,是如此悅耳,洗滌他被槍聲、炮聲、死亡聲、求救聲、殺人聲、刺殺聲、軍令聲、萬歲聲⋯⋯的耳膜」(P.85)
「這種有別於白人社會以父系(父權),以『人』為中心的命名習慣。有如部落給她的名字「卡冷瞪」,清澈的溪流,象徵她身體的潔淨。這個名字,她愛在心坎裡,勝過聖經裡任何女性的『聖名』,這種潔淨的感悟,是自然環境最為原初的美感,不滲入任何阿諛、諂媚的偽裝情愫。」(P.211)
嚴冬不下雪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三、我的觀點
夏曼·藍波安的《沒有信箱的男人》是我第一次真正深入接觸的原住民文學小說,這本書讓我看見達悟族在歷史巨輪下的掙扎與生命力。雖然我曾在高中讀過作者的〈飛魚季Arayo〉,但這次的閱讀帶給我更強烈的反思,因為《沒有信箱的男人》不僅是個人的生命故事,更讓我身歷其境的感受到殖民壓迫。
書中內容以夏曼·估拉拉恩的人生為主,以真實的生命歷程和達悟族神話彼此交織,形成「文明壓迫與自然生命」的鮮明對比。
書籍的第一章敘述了達悟族代代相傳的神話,描述仙女洛伐的的啟示讓達悟族人第一次知曉自然生產的方式,族人不再需要用竹刀剖開孕婦的肚子,村子裡也不再充滿著鰥夫和失去母愛的孩子。這個神話象徵著達悟族人對生命本質的敬畏與珍視。然而,這份對生命的尊重與文化的純粹,在第二章開始逐漸被外來者欺壓。夏曼·估拉拉恩的人生經歷,橫跨日治時期、國民政府統治時代,親眼見證了外來政權如何以「文明」之名,對達悟族施以文化侵略與壓迫。他在書中提到,外來者憑藉掌握「文字」而產生的優越感,將達悟族視為(純真的)野蠻人,而自己卻成為文明的(野蠻)人」。例如,「他深深感受到他們的純樸、善良,是被外邦人歧視的踏板。」這句話,強烈地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無奈與憤怒。這種神話與現實的對比,不僅讓神話顯得更純真,也讓達悟族在文明壓迫下的掙扎更加沉痛。
嚴冬不下雪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自第十章後,作者描述了國民政府與傳教士來到蘭嶼後的景況,達悟族的孩子們在外邦人與華人教育的影響下成長。其中,我特別喜歡「純樸的族人和外邦的傳教士如何互相影響」的生活:夏曼·估拉拉恩等部落耆老不相信傳教士的天神,卻也被傳教士們助人的真心感動;傳教士們認為自己是來開化土人的,卻也逐漸被達悟族人生活的智慧與習俗感動。本章充分展現了文化交流與衝突間的微妙關係,也展現了人們彼此互相理解的過程。
嚴冬不下雪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第十一、十二章的主角是西·估拉拉恩的老師劉疆,他是維吾爾人,維吾爾名為艾克拜爾。他因華人入侵而被迫隨國民政府從軍,在戰亂中與愛人分離,輾轉來到台灣,並結識同鄉人巴迪爾。然而,最終他得知巴迪爾被當成匪諜槍決,因悲憤而離去。艾克拜爾與巴迪爾回憶起,他們在一場場戰爭中目睹自己的同鄉,無論是追隨蔣介石或毛澤東,都只是為了混口飯吃。他們的家鄉被侵踏,迫使他們逃離故土,甚至改頭換姓以求生存。
這段文字不僅呈現了達悟族在外來文明壓迫下的掙扎,也揭露了其他被侵略民族的傷痛。劉疆目睹蔣氏政權逃至台灣,卻在蘭嶼這座偏遠小島上掛滿紅旗,宣揚國民政府的偉大,讓他不禁唏噓,這種矛盾景象更突顯了他內心的悲哀與無奈。
嚴冬不下雪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在書寫手法上,我特別欣賞作者運用了以下兩種方式,讓達悟族文化透過「借貸的文字」被保存並傳達給更多讀者:首先,作者使用拼音來還原達悟族的語言文化。他將專有名詞(如名字、俗諺)以拼音標註,並在後方加上中文註解,這樣的混語文體寫作方式使讀者能夠在紙本上看見並感受到達悟族語的獨特性,如向陽在推薦序所言:一方面是方便於向使用漢語閱讀華文的讀者傳達達悟文化,一方面則是以自身的民族語言抵銷漢語背後的文化純度,書寫並填補自身不斷被殖民的歷史傷痕。
嚴冬不下雪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其次,書中對生命的描寫充滿美感,展現出達悟族對生命的敬畏與對自然的崇拜。作者不避諱對身體與性慾的描述,例如:「人類的肉體去除骨頭,身體其實就是水晶體,於是性欲的漲潮、退潮與中潮,正是月亮的飽滿、半形與隱沒的原理。」這段話不僅具有文學的美感,還呈現了達悟族將人體與自然合而為一,反映出達悟族文化中生命本質的純粹。
嚴冬不下雪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原住民族在歷史巨輪下的無奈與抗爭。例如書中多次描寫外來者對達悟族的歧視與無禮。「土人不會被幸運獲救的外邦人說『謝謝』,他理解『謝謝』是有階級的。」這些段落讓我不禁反思,我們習以為常的「文明」,是否也成為壓迫他人的手段?夏曼·藍波安透過親族的生命故事,記錄了那些文明(文字)社會所漠視的聲音與記憶,原住民文化的消失並非過去式,當代的人們忽視著少數民族的語言與文化傳統。
嚴冬不下雪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沒有信箱的男人》是一本為了沒有文字的人們寫的小說,不僅是達悟族生命記憶的倖存更讓我重新思考文明與野蠻的指涉。讓身為讀者的我,能「跨越自己星球的侷限,嘗試理解並尊重另一個星球」。
嚴冬不下雪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是現代文選修的作業,想分享一下夏曼·藍波安的原住民文學所以就貼過來了
因為有時限,所以我還沒看完整本書就寫了
今天才把剩下的國民政府來到蘭嶼的部分看完(主要內容是華人入侵少數民族,不只是達悟族,書中提及維吾爾族的教師逃亡到蘭嶼)
有空再把最後的這部分心得融進去,上面的已經是具有完整結構的心得了
嚴冬不下雪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雖然用了比較拘謹的分段方式,但其實心得的內文並不嚴謹(⋯⋯)
心得部分選字有參照向陽的推薦序和蔡佩含的導讀,我認為兩位老師所選的字詞描述和概念寫的非常切題且務實
好了寫完了!終於把心得寫好了
特別喜歡吹雪寫「書中對生命的描寫充滿美感」這一段
頗有共鳴
zee92928: 夏曼·藍波安、達悟族人們的敘述充滿自然活力,我覺得浪漫(應該可以說是覺得浪漫)書裏有更多漂亮的描寫,我只是挑了幾個我很喜歡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