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ㄧㄒ★
7 months ago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一些關於拉斐爾,還有那個(大家好像常常討論的)結局的想法
(劇透下收)
latest #13
掰噗~
說
7 months ago
嗨嗨~
ㄧㄒ★
7 months ago
我不太同意「第四章的拉斐爾老師是第一章的拉斐爾如果沒有在12歲時捨生取義的if線」這個詮釋,我認為被波多茨基養大、被赫伯特感動的拉斐爾,如果平安長大並不會變成為了取得資料而殺人的拉斐爾老師。
ㄧㄒ★
7 months ago
這兩個角色長得幾乎一模一樣我看到也嚇了一大跳,不過本作中還有另外兩個外表幾乎一模一樣的角色,是小時候的阿爾伯特,和漫畫第一集(動畫第二集)讓諾瓦克幫他撿球的小孩,兩人都是先受人(拉老師/諾瓦克)幫助,而後幫助自己的人(拉老師/諾瓦克)殺了父親,但是我們並不認為那個諾瓦克幫他撿球的小孩是阿爾伯特。
立即下載
ㄧㄒ★
7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第一章拉斐爾不只是為了保護石箱裡的資料而死,更是為了留下赫伯特帶給他的感動;第四章的拉斐爾老師沒有感動。
拉斐爾的養父在追求真理和保全生命之間選擇了後者,拉斐爾自己做了不同的選擇,但仍然請後人將獲利的十分之一分給波多茨基共同研究者;第四章的拉斐爾老師在阿爾伯特的父親想要在研究和安全之間選擇安全時,拉斐爾老師強行逼迫他改變想法,最後殺了阿爾伯特的父親。
在他人想法不同時以暴力強迫對方改變立場,改變不了就殺掉,是異端審問官諾瓦克做了一輩子的事,拉斐爾老師看起來和一章的拉斐爾有許多重疊,但我覺得他更像幫小孩撿完球之後馬上去拷問小孩父親的諾瓦克。
ㄧㄒ★
7 months ago
拉斐爾不會用暴力強迫他人改變立場,第一章的情況下若想要保護石箱,他也可以毒死諾瓦克再越獄,但他選擇自殺,死前還跟立場相反的諾瓦克一起喝酒聊天,遇到立場不同的人,他只是淡淡地說「是嗎,那我們的想法不一樣呢」(幻覺拉斐爾是諾瓦克記憶中12歲的拉斐爾,我覺得還原度很高沒有OOC)
ㄧㄒ★
7 months ago
拉斐爾沒有恨諾瓦克,他其實可以理解諾瓦克跟一般人的想法,因為不久前的自己其實也會做出正確合理的選擇,他知道現在的自己有多瘋,可是諾瓦克跟拉斐爾老師對自己的瘋狂行徑沒有自覺。
ㄧㄒ★
7 months ago
拉斐爾如果沒有死,他的瘋狂並不會引發災難變成悲劇,因為他的目的地有自由,自由是諾瓦克可以這樣問,拉斐爾也像閒聊一樣地回答。
ㄧㄒ★
7 months ago
如果要說第四章的拉斐爾是第一章拉斐爾活下來的if,那他們大概只有基因、出身一樣,之後遇到不同的人事物,有不同的經歷,做出完全不同的選擇,這樣的話這兩個人還能算是同一個人嗎?
ㄧㄒ★
7 months ago
不過我想要相信拉斐爾、奧克茲、巴德尼、杜拉卡的故事(在本作中)都是真的,只是湮沒在時代的洪流,沒有被歷史記載,最後只留下斷簡殘篇,然而這些斷簡殘篇卻又在偶然之下影響了被寫進歷史的人,間接轉動了歷史。我會忍不住想,也許這樣的事情在現實中真的發生過,只是沒有留下紀錄。就像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在歷史上留名,但是也許我們做的事情會在偶然之下影響歷史,這讓我感受到我們確實是「一起創造同一個時代的夥伴」
沉魚༊理想是12.睡༊
7 months ago
您講得太好了!!
抱歉冒昧衝進來留言,但是我好喜歡看到有人講這個主題
我非常認同您說的這些,拉斐爾和拉老師所做的事情乍看之下很相似,但他們兩人對這件事抱持的態度是不太一樣的
例如,拉老師殺了阿爾伯特的父親,是因為他認為對方是個「只想保全性命的凡夫俗子」,但12歲拉斐爾似乎並沒有這樣想,畢竟他養父波托茨基也是個只想保命的普通人,而12歲拉斐爾不但沒怨恨他,甚至還希望能把地動說的10%利益留給波托茨基
沉魚༊理想是12.睡༊
7 months ago
我個人的想法是,拉老師和拉斐爾對知識的熱愛是相似的,但是拉老師沒思考過「錯誤的答案不等於無意義」這樣的事情,也沒意識到自己「真正的自己其實是傲慢、無能的」,就像您所說,兩位拉斐爾的經歷截然不同,導致他們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以上說的也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不確定有沒有誤解了您的意思
總之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噗!因為我也不太同意「第四章是第一章的if線」這個詮釋,對我來說兩位拉斐爾的不同還是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
ㄧㄒ★
7 months ago
fish4714
: 謝謝您喜歡!!!我也很開心有人想聊這個主題
我也很認同您所說的,拉老師沒有思考過「不正確不代表沒有意義」,也沒有意識到「真正的自己其實是傲慢、無能的」,缺乏這些思考讓拉老師的信念引發悲劇
ㄧㄒ★
7 months ago
拉老師和拉斐爾都相信宇宙的美,但是他們追求的方式不同,拉老師排除別人、佔有資料,拉斐爾付出生命、將資料傳給後人
拉老師說「我愛星星」,拉斐爾說「即使要以我的性命交換,也想把這份感動保留下來」「這樣的東西或許也能稱之為愛」,他們的愛的本質也不一樣,最後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
兩個拉斐爾的差異真的很有趣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