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舞台表現|
聽聞 BLEACH 的音樂劇,在各作品間出類拔萃,有著極高的水準,而因為沒有任何 2.5 次元觀影經驗,無法與其他作品比較。不過我可以保證,此次舞台劇著實厲害,甚至覺得比一些典型歌劇還好看太多,可以排在自己歌劇、音樂劇體驗的前三名。
二次元題材特殊,妝髮相當厲害,很多角色真心覺得一模一樣,可以看的許多細節與安排,透過演員的詮釋,簡直活靈活現。道具製作方面,也相當令人佩服,不論是卍解,還是斬魄刀的變化,都可以感受到官方的用心描繪。
許多道具透過人物比例,可以明白實際的大小,像是一角的卍解、京樂的斬魄刀,看見實際大小後,才知道其比例多麽令人驚訝、充滿魄力,也與想像中的截然不同,是自己非常喜歡的地方。
而在呈現劇情與招式上,透過電子屏幕與聲光效果,如此現代化的手法,也令我耳目一新,備感震撼。很多漫畫中的片段,藉由舞台具象,也將自己的想像落實在眼前。對於角色招式與形象,個人進行了許多想像,而這些想像,有些不盡相同,有些則是超乎預期。
舉例來說,我是藍染的粉絲,對於黑棺的詮釋本身就有巨大的期待,而當時的黑棺詠唱,除了現場的臨場感之外,演員的魄力、舞台效果與聲光音效的搭配,給予我難以想像的衝擊。身為粉絲,在現場本來就很激動了,而黑棺詠唱之震撼,無法透過言語和串流錄影表達與感受。
那是種身心全方位的包覆、沈浸在角色招式中的完全體驗;觀眾被籠罩在藍染大人的力量中,會場的當下所有空間,都是黑棺特效的範疇;井澤先生賣力地嘶吼,那樣的衝擊感,超越了漫畫與動畫,跨越次元應聲將我擊潰,是我此生最衝擊的舞台體驗。沒有任何相關經驗可以類比與企及。井澤藍染帶給我的震撼,成為我心中無法超越的存在。
自己在舞台欣賞上,審美受到傳統古典音樂文化的強烈影響(應該說我此生只看過這個),從來沒有看過舞台演出可以有這樣嶄新多變的應用。就算是古典歌劇好了,在現代化的革新,也沒辦法做到像 BLEACH 音樂劇這樣,帶入各式風格交錯的變革;各種特殊的電子螢幕應用,營造出不同的效果,同樣令我深感震驚。
在傳統歌劇上,換場都是透過舞台的背板、樓層切換,以及吊繩的轉換,BLEACH 用電子螢幕真是太酷了!雖然也有看過現代化的歌劇,電子效果同樣有經驗,但道具形式拘泥在實體上,也是挺不便利的,可以透過極簡與現代科技輔助靈活切換,也是很新穎的一種方式。
或許是自己孤陋寡聞、看的二次元作品很少,亦或許是耕耘的藝術領域本就不同,BLEACH 音樂劇開啟了自己嶄新的視野,這樣的藝術形式在我心中首次建立了深刻的概念,未來有幸,希望能夠再欣賞 BLEACH 後續劇情的音樂劇。
而對於其他 2.5 次元音樂劇沒有任何興趣的我,能夠透過 BLEACH 入門,同樣也是非常感謝的一件事。(可能一直只看傳統歌劇才會有這樣的心得,此為我的淺見)。
而印度跟日本氣溫落差至少三十度,內心也因為期待過度緊張,幾乎沒有情緒與表情,到了會場看了很久的規則與地圖,好在工作人員非常友善(甚至不知道怎麼進入座位區,換了語言跟國家就跟笨蛋一樣,超荒唐XD)。
日本人相當守規矩,深怕在無意間打破日本人的規矩,在會場真的戰戰兢兢。而會場大小跟想像中的差不多,就是國家表演廳會有的大小,中規中矩,燈具比歌劇院多一點;喜歡紅色的椅子,覺得很美式。
當時自己去的那場人沒有很多,大概是滿席的三分之二。觀眾有男有女,女孩子非常多,大家拿著自己推角的周邊與應援物,五光十色令我大受震撼,日本這方面真是太厲害了

BLEACH 從小在我心中的定位,一直是 JUMP 三本柱大作,粉絲定位或許比較中性(最初的想像),看到這樣較為女性向的應援光景,也是相當衝擊,大家人手多支應援棒,還有痛包,第一次見識我震驚到快倒在地上。這種應援場景從女性向作品衍伸到一般少年漫畫,同樣是令我深感震撼的事情。

(我的手機現在長這樣)
不過這件事情很有趣,在遇見藍染大人之前,自己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做推活,先前就有看到有人在做各式角色的推活,過去的自己認為,只要「真心愛著」,不用特地做這種事情也沒關係。
但面對藍染大人則是截然不同的感覺。
他太耀眼特別了;他應該要被高捧與愛慕,應該要被崇拜與瞻仰,應該要被奉承與信仰。推活到了藍染大人這裡,順利成章成了件應該要做的事。
即使 BLEACH 過了二十幾年,藍染大人依舊屹立不搖,他永遠都是這樣高傲、自信又不可一世;他註定要被這樣愛戴。我認為自己面對推活的心態,在遇見藍染大人後終於水到渠成

(~崇拜是距離理解最遙遠的情感~)
入死神坑短短四個月,也在台灣、香港和日本認識了許多人。同好之間的反應,也是深深愛著舞台劇的一切,不斷給予演員與工作人員加油與鼓勵。大家的態度都很好。
可能是自己資歷非常淺,目前完全沒有聽見任何負面的聲音,所有人的態度都充滿了愛。只能說死神是我當粉絲以來,待過最健康無痛且毫無紛爭的坑了,很開心可以來到這裡
|關於演員詮釋|
主要講藍染、平子、銀,還有京樂。
必須說演員與工作人員真是太專業了,從妝髮衣服,到角色表演詮釋,我認為都有演員自身的解讀。仔細思索他們的詮釋,於我而言是有趣的。久保帶人的角色,對少年漫畫來說相當內斂,不會有太過誇張的情感,也不會有太過熱血的橋段,以一個內向高敏感成人來說,是看得很舒服且不尷尬的作品,也是出社會許多年,重讀死神在當中找到的感動。
死神的角色在我眼中很穩重。也因為他們大多都不是人類、活很久的關係,會在故事中體會到一股超然感。
而舞台劇表演為了戲劇效果,難以避免地,相當煽情。
煽情不是壞事,反而放大了角色特定情感,例如:我認為銀死去的過程,在舞台呈現上痛苦多了。看漫畫時覺得淒美,但從藍染在舞台上近乎用虐殺的方式撕碎他(血肉模糊的音效很震撼),銀那種膽戰心驚、劫後餘生,又不斷在意的亂菊的情感,既怯生生又懊悔,讓我感受到他在面對藍染時是很害怕的。
我從來都不覺得銀會怕藍染,但到了死前的那刻,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銀。而藍染基本上看著銀長大,在最後一刻無情撕裂他,情感強烈,卻又震撼人心,與自己看到的內斂表現有很大的落差。
京樂的部分,個人認為非常好。
山口馬木也先生剛拿下影帝,真是太衝擊了,日本舞台劇竟然請了這樣的演員來飾演自己好喜歡的角色,小眾經營也不馬虎,真是萬分感謝。
而花天狂骨非常酷,在漫畫中看上去非常大一把,到了舞台劇中,才知道那個比例尺有多厲害,雙刀揮舞的模樣,配合位置移動與特效,也深深震撼著我。山口先生的動作很美麗,花天狂骨揮舞圓圈就像在跳舞;他與史塔克對決的過程,在串流重看了很多次(我也很喜歡史塔克XD)。
平子的部分——山崎晶吾先生就是活著的平子真子。
山崎先生不論是演技,還是詮釋方面,就是平子本人。有時我會覺得舞台的平子有些煽情,但活潑可愛,些許輕佻又靈動、認真面對藍染的銳利,以及珍惜夥伴的心情,或許就是平子在現實生活應該有的模樣。
平子在我心中是充滿大人餘裕,像京樂那樣自在慵懶,並隱藏自身傷痛的角色。我一直認為他沒有恨藍染,是不想把自己當作受害者自居,也想活得更自在,同時不要被人察覺他內心的無法原諒自己的感受——這些想法沉澱在我心中許久,認為平子是個相當複雜的角色(他跟藍染非常像),而山崎先生細微的詮釋,帶出了這樣的感覺。
山崎先生的演繹,在一百多年前的過去篇特別出色,還有他與藍染面對面對決時,內心那股多年來的執著,是自己特別喜歡的部分。
要看平子這個角色,除了平時的隨和開朗,最重要的是他在面對藍染時的情緒,這是他此生最強烈的情感,負面也好,執著也罷,他被迫被藍染揭開隱藏的那一面,除了撕毀他的自尊心、踐踏他的尊嚴、迫使他在現世苟且偷生——這些情感全都融在他與藍染見面時,那份輕佻與隱忍之中。
他被藍染撕得很開;從百年前的那一夜,被藍染這樣撕碎後,這個角色的深度又更上層樓,也是平子的魅力所在。山崎先生以他自己的方式,帶出了平子內心的強烈情感。面對藍染的懷疑、執著、絕望與怒意,從眼神到動作都無可挑剔(他瞪著藍染的眼神好可怕),如果未來平子不是山崎先生來詮釋,我很難想像誰能取代他。
除此之外,我覺得山崎先生長得很漂亮,臉型有稜有角,飾演平子尤其俏麗,回眸一笑百媚生。他詮釋的平子、弓親、薩耶爾阿波羅,都是自己非常喜歡的漂亮男角,死神的漂亮男人都留給他負責,也是很滿意的安排。
|井澤勇貴先生、井澤藍染|該從哪個地方開始說起才好呢。井澤先生認真、開朗、可愛、愛玩、愛撒嬌、面對專業盡心盡力、全心全意喜歡藍染大人,又是死神老粉絲,喚起了自己快十年前,曾經很喜歡某個人的各種心情。
他那樣純粹的態度,感覺很柔軟,有種初戀感;他笑得甜柔,對藍染更是敬愛,每當講起藍染時,他投入且充滿熱忱的態度,都會讓我覺得能選他真是太好了。胸口好久沒有升起這種溫熱又黏蜜的感覺。我非常非常喜歡他
一開始看到井澤先生飾演藍染大人,還曾覺得他長得太可愛、眼睛太大,Instagram 的照片很像小狗狗,不太適合藍染大人的孤高冷冽。不過,隨著再把整部死神讀過一次,藍染確實是個可愛的角色,藏在他強大高傲性格的細部,是粉絲才能察覺到,很細微的一部分。
而我能感受到井澤先生在藍染身上付出所有;藍染是本作最複雜的角色,台詞之長,有時都會想他話為什麼那麼多。而井澤先生很專業,說為了詮釋角色而辛苦並非壞事,思考藍染應對各種場合,會有什麼樣的表情與反應,是有意義的。他的演出對我來說雖然情緒表達強烈,但他也有觀看藍染的一套方式。
我認為身為藍染粉絲最關鍵的,就是必須理解藍染惣右介是「不可被理解的」,他複雜到需要很深的拆解,也需要跟久保老師討論,才能更知道心理層面的思維。久保老師也曾說過,他不會描寫藍染的過去,也不會提他的動機;藍染就是個與我們價值觀「相差甚遠」的存在,僅此而已。
這點井澤先生完全明白,他透過自己的方式來詮釋,有他自己藍染的模樣。而井澤藍染看在我眼中相當激動,也有許多漫畫沒有過的感情,可以說是個情緒起伏很大的藍染(漫畫的藍染冷靜到幾乎沒有波瀾)。
而這樣情緒更多、更煽情的藍染大人,是否更接近一個「普通死神」,保有各式各樣的表達呢?或許藍染心底,對於自己各類的情緒表達,還是充滿期待呢。我會把井澤藍染視為藍染自我表達比較直接的一種解釋。
對於井澤先生的詮釋,自己思考了很多,藍染在許多地方並沒有正確答案,大家所認為的都只是個概要的想像,久保老師未來在大方向,也不會再有更多說明,藍染這邊的資訊可以說已經封死。
井澤藍染雖然不能視為一個標準答案,不過卻能看到他在 2.5 次元、在人類演員身上的表達為何。也或許是因為這樣,我才會覺得舞台藍染更像個「普通死神」吧。
(一直講「普通死神」是因為一護觸碰到藍染的刀時,認為那是藍染內心的最大願望——成為一個普通死神。)
井澤藍染耽溺在力量中,感受崩玉一步步成熟,藍染也開始傲慢與得意忘形(這段漫畫很好看),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井澤先生把這點詮釋得很好,我也感受到他的藍染比我想像中的更憤怒、狂妄。有些場景,在漫畫中我認為單純只是高傲與輕視,不過井澤先生會帶入更多憤怒,或更多的「享受」。
井澤藍染很明顯的一點,就是他「耽溺」在這一切之中:崩玉的力量、玩弄護廷十三隊、與一護對戰,還有逐漸為神的過程。他很享受,我甚至在井澤先生的表達中,感覺到他忘乎所以,甚至樂此不疲。這樣沉浸在愉悅中,進而步向失敗的藍染,同樣覺得很有魅力。
相較於舞台,漫畫的藍染大人於我而言是內斂的,雖然崩玉成熟後,拼命長篇大論沒在聽人話只講自己的(很像喝醉酒XD),不過在最後面對浦原與一護時,那份情緒一口氣爆發開來,相當有張力,讀者也會知道,藍染在自己在意的事物上,還是人性化與亦受動搖,並沒有那麼超然。
而這點在舞台演出就很明顯,也因為劇情有簡化,必須用更快的速度讓觀眾抓到重點,所以情感表現強烈,也是很合理的詮釋。
總結來說,井澤藍染說不定是藍染內心更袒露的表達,漫畫與動畫是二次元,在親身接觸 2.5 次元後,人與角色之間的距離縮到最短,我在一旁看著自己最喜歡的藍染大人,感覺到他的人性;他的高傲、憤怒、耽溺與孤獨,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匯聚在舞台上,讓我更堅信他內心仍有個「普通死神」的模樣——
雖然無從得知這是否是他最深切的願望,不過透過景澤勇貴先生的詮釋,我認識了更深層的藍染大人,也將會永遠喜歡他。
舞台劇已經結束快兩週了,我想念井澤藍染,也想念井澤先生。他是那樣可愛、認真與敬業地投入藍染惣右介這個角色。少年漫畫的經典大反派,要給這麼年輕的演員詮釋,是件很不簡單的事,我想他做到了過去沒有人能做到的事情;井澤藍染惣右介這樣經典的舞台形象,會在 BLEACH 日後任何舞台、真人作品中,奠定無可取代的價值。
我對藍染大人的喜歡,三言兩語講不完。
當天演出結束,從表演廳走回車站的路上,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哭。好像是因為太喜歡藍染大人、覺得藍染大人是所有推角中,與自己最「靠近」的。他的自信、驕傲、不認輸,還有認為自己一定會成功,以及立於人上的高傲,給予我人生巨大的鼓舞,也對我意義非凡。
一直都很喜歡高傲且自信的人,甚至有些傲慢都很好,最重要的是,他們相信自己的力量,認為自己完全做得到——藍染惣右介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雖然是很經典的角色,但我好晚才完全認識他。現在長大後可以喜歡藍染大人了,能夠藉由舞台劇更確信自己對他的情感,讓我感到幸運。

由衷感謝所有演員、工作人員、久保帶人老師、死神所有相關製作團隊,還有一同參加活動,喜歡死神的所有同好。
我的生命之所以豐富美好,都是因為您們的存在,萬分感謝,真的很謝謝,謝謝謝謝。
(回國時在飛機上簡單畫的一護XD)
(字數快 7000 字有點太多了,容我暫且在此暫時收尾)
(但似乎還沒有講完,有任何想法歡迎與我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