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w2w2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近日這兩篇文,其實在講上層top世族子弟的博雅學識背景,若可以的話把某人十多年前在台大期貨研究社那篇長文抓來一起讀也是可以的。top世族不需像中產要靠職業技能來維持或拓展家族,相反的他們玩的是制訂社會、國家遊戲規則,所以子弟趁年少時會讀文史哲學,專業技能等到入家族組織後再學都來得及,甚至不用學,委任給下層技師,他們專心搞文化、經濟、政治資本間轉換的遊戲。

@tsukinolasker on Threads
Facebook
latest #18
w2w2w2
7 months ago
說個小八卦:米國Routhschild家族企業很早就投資NVDA皮衣黃,每股持有成本低於美金5元,且沒有清倉,不像日本軟銀賺了一小段就落跑,然後錯失後面一大長段,只換得皮衣黃拍拍孫桑的安慰照。
~欣迪~
7 months ago
好想知道羅家為什麼眼光這麼長遠.....
w2w2w2
7 months ago
cindy234: 羅家是靠優先資訊大起的,最有名的例子是派在英國發展的二代,養了信使窩在英法戰場上,把英軍大勝的消息第一手傳回到英國,在英國的二代趁低大買國債(因當時謠傳英軍失利),奠定了羅家在英國的勢力直到今日都還很興盛。
立即下載
~欣迪~
7 months ago
~欣迪~
7 months ago
所以,也是有時機。
~欣迪~
7 months ago
軟銀孫正義,這些年經常眼光看歪(?),投資不力居多。
w2w2w2
7 months ago
羅家家庭教育是少時就飽讀文哲史地,餐桌上就是各種情報交換跟討論,孫桑沒有人家的底氣跟制訂遊戲規則的惡勢力,當然踩到一堆地雷。
~欣迪~
7 months ago
我有時會上網參觀(?)歐美那些頂尖私校,不是甚麼哈佛、哥倫比亞這些,是非常低調、學費貴翻天、收學生都要先考察那種私立學院。感覺這些學院其實就是一種社會篩選機制: 會進去念書的,都已經被篩過好幾篩了。
w2w2w2
7 months ago
鄭先生那篇留言就有提到羅家在哈佛任教的後代,三不五時邀請學生來下午茶敘,不就是另一種人脈的找尋投資。
~欣迪~
7 months ago
這些私校十有八九俺們台灣人沒聽過,規模也不怎麼大(但校園很大XD)。裡面的學生似乎都是同一個社交圈等級的,所以外人也打不進去。很難啦。
~欣迪~
7 months ago
羅家應該也有不才的後代?真好奇為甚麼這個家族管理得這麼好。
w2w2w2
7 months ago
米國長春藤(ivy)聯盟的私校,其實收了不少台灣人,吾家就有兩位親戚是小英的學弟妹,不過不是唸法律,是邪惡的MBA。這些名校當然有如兄弟會更核心的社團,只收特定背景的學生,外國甚至亞裔學生是沒資格加入。

羅家二代記得是五個兒子,一代老父分派到法義澳英,長子留守在德國老窩,但二戰時法國分支撤走,二戰結束後德國ㄧ脈破產,英國分支有再分到美國,然後1980年代英國四代又鬧分裂成兩家金融集團,其中一個有獲爵位,收集了很多美術品,把自家的別墅弄成美術館。
w2w2w2
7 months ago
羅家興盛的秘訣:家裡ㄧ堆藏書,猶太人很重教育。
ZH
7 months ago
我記得之前看過法國有一個很成功的巨富之家,家族股份收益是要求有碩士還是博士學位,或者有獨立創業的人才可以領。變相要求子女不能太軟爛不然什麼都沒有。
ZH
7 months ago
「某人十多年前在台大證券研究社那篇長文」好想知道是哪篇…跪求版主提供關鍵字
ZH
7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6HbhOi5MDlWgj5mSb8FB3z.png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