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h88: 默默是死線回推派~

所謂死線前效率是最高的(不是www
平常大概就是先確認每件事的死線(實際的或自訂的),然後回推來分配時間。當然還要算一些容錯跟彈性等等⋯
當然⋯再美好的規劃都有個死敵叫 人類的惰性

另外小小盲猜下,如果是問平常「創新」跟「量產」的時間分配的話⋯
我大概是同步進行但「量產」佔比大、進度分配較明確,「創新」碎片化分散、較大框架的規劃,長期下來感覺壓力比較不會那麼大?
默默的個人習慣會把「創新」的過程碎片化。比如我可能會先訂個大方向或主題,在「量產」手眼在動的同時讓腦子去跑彙整、細化等等⋯
後面的各種步驟也是,默默傾向在腦內進行/模擬的差不多了,再動手看實際效果。不行就打回去再想,想好再試(來回改版n次真的超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