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一些生活體悟、個人想法 關係論/
老實說有沒有人懂根本無所謂,人大多數只是希望在當自己需要被接住的時候好好地被接住、在坦白的時候有人能夠接納或者與自己同在,這樣就足夠了,懂與不懂根本無所謂。
latest #13
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因為我們都是獨立個體,不可能完全互相理解,但是卻可以決定「我是否要接受這個人的一切,無論是我理解或者不理解的部分」。
而當你知道這個世上有那麼一個或者幾個這樣的人存在時、當你知道你願意為那幾個人存在,而他們也願意這麼為你存在時那將形成無與倫比的心理安定感,這樣的安定感能夠讓一個人穩穩地站在地上、能夠無畏的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與恐懼,這樣的關係存在於親情/愛情/友情或任何情感關係,與形式無關。
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理解的時候就接住,不理解的時候就同在的默契,這樣的關係就足以維繫人與人一輩子之間的關係。
不是因為接得住所以才願意,而是先因為願意了所以才接住,為了接住彼此所以期許自己變得更加堅強,於是我們一路相伴、互相督促成長,雖然這條路究竟會走多遠沒有人知道,但我們都願意繼續並肩前行、就算哪天分離了也都是最好的自己。
很多哀嘆自己找不到這種對象的人,自己本身就不是這種人,就算真的遇到也會被對方避開。
老實說如果不是家人我也根本不會想跟猿交流,他覺得他的朋友都不了解他,但事實上每次對話後我覺得他自己從來也都沒有嘗試去理解任何人,就連從小一起長大的妹妹也是。她是第一個讓我充分理解原來「自己活得很快樂並受到他人欣賞與歡迎」也可以是某些人不爽的理由的人,何等悲情。
道不同不相謀所以我們只在現實偶爾聊,網路與社群這塊是完全斷絕的。
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一個在所有關係都想站高位的人很難與人建立真正信任關係。
真正的信任關係是互相欣賞優點、包容缺點,「雖然我知道就算跟這個人說了他也不一定會懂,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他會願意聽我說並且與我分享他的觀點」,不需要擔心是否會因為無法共鳴而導致話題生硬的結束、不會對對方提出的建議嗤之以鼻,也不會把自己埋藏在心裡的事情當作信任測試題覺得「如果我跟這個人說了我的秘密他會理解然後共情我那就表示這個人值得深交」,表示理解跟共情背後有太多的可能了,可以是純粹的善良,卻也同時可以是算計、圖利或陰謀。
如果有一個人願意大方地坦承自己雖然不懂你,但是他很樂意用他的時間跟你一起聊聊,那就真的很值得一談。只是一直說著「我懂你」然後給你心理認同感的人或許真的是好人,但也有可能是詐騙。
立即下載
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對我來說這些事情想都沒想過的話就談不上建立關係,只不過是一個孤獨的人在他自己的世界到處抓npc試圖演得像是自己從不孤單罷了。
「為什麼明明周圍都是人卻在夜深人靜時感到孤獨?」因為那些都只是你一人世界的投影,而你的潛意識是再清楚不過的。
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世界是相連的,精神卻沒有。
人與人能否透過精神的連結喚醒各自世界中對方角色的npc,讓雙方在彼此的世界中真正鮮活起來,就看雙方是否有意識到這些事情。
否則在其他人真正進入到自己的世界以前,大多數人都活成看似熱鬧實為孤寂的狀態。
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最近一次來信那孩子退回了我寄給他的隨身碟,說他其實沒有很想去打工度假,事實上只是想去自殺聖地死在一個不會讓家人與周圍人困擾的異鄉,但想想還是算了。說其實他根本不像一直以來的陽光正向、內在其實是深沉的黑、說其實他根本不是十幾年來信裡那般樂觀、說他想了很久決定對我坦白、我可以決定是否要結束我們這段以書信維繫了十五年的緣分。
上次我在信裡說「行為與言語騙不了人、會透露出一切真實意圖」
嗯,一點都不意外自殺什麼的。中二時試圖以割腕抒發情緒被母親抓到,她說要死就割直的劃開整條動脈這樣才救不回來,那時我理解到人要死其實非常容易而且只要真心想要隨時都可以,所以大多數的「想死」,都不是真正的想死。
想死一點都不悲哀,悲哀的是連說想死都是在自我欺騙、不想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卻還貪生怕死的人。不怕你死,就怕你連死的勇氣都沒有苟且的活。
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老實說我只覺得感慨,怎麼總有人愛演獨角戲自顧自地說了一大堆自己有黑暗面之類千篇一律的中二自白(而且客死異鄉一點都不是不麻煩別人好嗎,甚至麻煩度暴增數千倍吧孩子),再拋出一句「我就是這樣你不喜歡的話我們就此結束吧。」然後別人什麼都還沒說就自己先因為不堪自白後所產生的負擔感而擅自退場了,就跟曾經在PSO遇到的那個水腦症孩子一樣。明明我什麼都沒說,也什麼都沒變,那人卻說我在聽了(他擅自透漏的)那些「內心自白」後變得冷淡了、疏遠了。
我明明就說了不講沒關係,我並不好奇,如果他想講我會聽他說,但那對我來說不會有任何影響。事實上我從來都不愛找人寒暄、任務都當單機在獨挑、上下線不打一個字,他總愛密我扯淡、組我刷怪、甚至我在小屋掛機也會自己跑來打轉,結果自白了之後再也沒找我卻說是我因為他的病情而疏遠他。
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難道(被迫)聽了別人的秘密之後就應該要表現得格外關切並且提供無微不至的關照,這才叫做「沒有因為我的黑暗面而嫌棄我」嗎?不禁這麼思索。我只覺得幼稚恕不奉陪,那些所謂的「黑暗內心」究竟是真實的他們又或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那只是他們因渴望關注與關愛而包裝起來的正當理由?
雖然這樣說好像很無情,但我確實也遇到很多真正平淡闡述自己黑暗過去而不會期盼別人在聽到那些過往之後做出什麼不同反應的人、那樣的人我覺得才是真正已經充分面對並擁抱自己黑暗、準備好以真實的自己投入關係的人。
對我來說只聊傷痛沒有意義,討論如何處理傷痛以及其如何給我們帶來成長才是開啟話題的意義。
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黑暗面每個人都有,黑暗的過往本來就是人格構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端看個人如何去詮釋、是要善用或者誤用。
很多時候斷聯根本不是因為對黑暗面什麼的有意見,純粹是因為覺得思想不合。
要尬黑暗我一樣可以尬可是意義在哪裡?兩個人在一片黑暗中互舔傷口這種事情我一點興趣都沒有,我要在陽光大草原嘻笑遨遊、品嘗生活所有的美好,黑暗的幽美保留給自己就好了,那是我一部分堅強的力量來源。 正是那些黑暗的過往造就了現在的我,而我很感謝那些過往。
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如果分享自己的事情時是期盼對方能夠接受那分享就好了、分享你的過往、告訴他們正是這些過往構成了現在的你,但不要期待對方應該要為自己做些什麼。「如果你覺得不好那就離開吧」這種模式應該去用在一對多而不是一對一,一對一的話就要好好意識到自己願意對特定對象坦誠多少意味著是想對方留下的,否則直接轉身就好何必多言。既然還有交流的意願那麼就沒必要把自己說的跟個爛東西似的,說自己爛的時候是希望對方留還是走?如果對方留的話不就表示他喜歡爛東西? 這種自殘式的問句實在讓人白眼。
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我也曾意識到「自己不是好東西」,但那是基於個人終生追求的路上必然產生的感受,人覺得自己爛真的很正常,自己知道、默默化為進步的動力就好,不需要拿去對著珍愛的人們不斷哀嘆說「我好爛」然後期盼他們安慰,過度的自損簡直是對珍惜自己的人們的不愛惜,也是一種盲目的我執,這是我常常提醒自己的事。
久了連真正喜歡你的人都會變得不敢表達欣賞的。
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最近才跟友聊到價值觀
對關係存疑時人跟人合不合有個很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想像角色對調,自己會不會也用對方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對方?會就是合得來、不會就是合不來有待磨合,想磨就磨不想磨就拆夥。
猿這陣子也聊到對於自己十五年+的友人有些不合,其實那些不合的感覺已經很久了,但也就是維持那樣的關係,有些關係真的就只是徒增年分、深度並沒有隨年分增加。
不管是現實還是遊戲裡朋友好像都誤以為猿的朋友只有自己,猿PO喜歡的展覽資訊他就把自己算進去預設猿友要找自己去、玩遊戲時猿打完副本出地圖後發現朋友已經在出口等他、有陣子甚至為了躲朋友一上線就立刻要飛到他角色旁邊而一直躲在公會屋裡掛網,猿已經說過想自己玩朋友卻毫無自覺依然故我、標準的沒自覺獨腳戲專家。
7歲P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沒心思談感情的人單身很正常,但很渴望愛情卻單身的人大概率有點狀況; 同理沒想積極交友的人朋友少沒問題,但很積極想交朋友卻交不到朋友的人八成有什麼地方有問題。
問題指的是question不是problem,有可能其實那些人自己都還沒想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在那些關係中所追求的又是什麼。

不是全部但八九不離十。
哎唷最近是不是有什麼人際斷捨離潮身邊好像都在經歷很類似的狀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