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爽登場☆皮魯子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最近把台灣遊戲《沉沒意志》破關了Minds Beneath Us on Steam《沉沒意志》是款近未來台灣科幻敘事作品,有著大量的選擇與對話,展現細膩的情感與人際互動,在亞洲最大獨立遊戲獎Indie Game Award 2025奪下年度大獎「最佳遊戲」與「最佳劇情」。推薦給喜歡科幻敘事作品的玩家。
因為Steam上有很多詳細的好評了,這邊就稍微紀錄一些內心的吹毛求疵吧。
#沉沒意志
latest #7
掰噗~ 好奇
7 months ago
是嗎? (p-stare)
我稍微覺得《沉沒意志》滿挑人玩的,喜歡的會很喜歡,但我自己玩起來覺得有點沒辦法代入。雖然遊戲開頭營造出懸疑驚悚、動作的氛圍,可是深入劇情後會發現遊戲的推動方式主要是以「道德選擇」和「人際互動」為主。我以為我是來看大場面的,最後卻一直在跟同事聊人際關係。
當然,遊戲中包含豐富且複雜的科幻設定,企業與市井小民間的對立,能源危機,神秘的組織等等,這部分我覺得很棒。這些設定加上「道德選擇」後,營造出許多無法兩全其美的狀況,一開始覺得很衝擊,但隨著遊戲做的選擇多了,漸漸有些疲乏,也對自己選擇的結果感到有些無所謂。
立即下載
我想這個「感到無所謂」的原因是出自,雖然遊戲讓玩家做出許多選擇,卻沒有將「造成的結果」演出來。那些面試沒通過的人,後來真的很慘嗎?更甚至到了遊戲後段,有「救小孩」的橋段,但這些小孩從頭到尾都沒出現,所以沒救到好像也不會很緊張,救到後甚至也沒人謝謝我。遊戲中這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對我而言,這些選項到後來變成是形式上的「道德辯論」。我相信一定有人喜歡這個主題,但對我而言,沒有用戲劇性的方式進行演出,只讓角色進行討論,看多了實在有點無聊。就好像在鐵軌前討論了十幾種不同情況的電車難題,但電車遲遲沒來,最後只來了一台電車,輾過去後,血肉模糊的地方還用布遮起來,完全看不到。
另外,遊戲角色沒有臉,我也覺得非常影響代入感。一開始玩還不這麼覺得,但玩久了,發現角色無論是悲傷或憤怒,都沒有臉,沒有表情,在角色形象的呈現上有點撕裂感。
我對自己有這樣的感覺感到有點驚訝,因為小說之類的媒體,角色也都沒有臉啊。不過後來想想,我對這部遊戲內的角色是能想像出具體的外型的,但就是因為造型很鮮明,「沒有臉」的樣貌才會留下那麼強烈的印象。一群沒有臉的人在演出一個情感豐富的戲劇,共鳴度真的降低不少。我猜是因為製作難度或資金的考量,沒辦法將人物加上表情。但就算是用胸像(一般文字AVG的做法)展現基本的喜怒哀樂的表情,或是重要劇情放個幾張有臉的CG圖,應該就能大幅改善這樣的缺點。
然後,我覺得遊戲對話中的冗句真的太多了。雖然可以理解編劇想要提供口語、日常對話的感覺,但太多「拿掉完全不會影響遊戲內容」的句子。有些幹話甚至會打斷故事節奏,例如在嚴肅開會,兩位角色還在互嘴之類的,看了只覺得這組織不夠嚴謹。覺得文字的部分可以再更精簡些。
最後,附上遊戲製作的紀錄片沉沒意志 Minds Beneath Us 臺北賽博朋克 獨立遊戲在臺灣 indie Game in T...我想上述缺點或多或少源自於製作團隊缺乏資金與製作經驗,期待熊骨工作室之後的作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