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sca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人生 #育兒
去年底我兒子得病,治療至今,算一算也快四個月了,我有時候覺得這個安排或許是命運給他的禮物,因為這場病改變了他的現狀,改變了他的未來(好比說他的就學安排),同時改變了他的父母,也就是我們。我現在過著活在當下、過一天算一天的積極人生(?)
latest #12
那麼你覺得呢?
tecsca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之前小孩在上學的時候,我就是研究這個研究那個研究各種才藝活動試圖尋找小孩的興趣,同時積極地點小孩的技能值(以為在玩養成遊戲?),從未停下來想過,如果給孩子一段空白的時間,他會去做什麼事,他會想做什麼事。
tecsca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如果沒有多接觸,怎麼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多體驗一些也不錯啊」「小孩不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家長有能力就要提供管道」,這是我(又或者是很多家長)過去的想法,但是這一場病,讓我們有了大把(空間很受限)的
空白時間,我逐漸發現,與其用大把的金錢時間去探索孩子的興趣,不如給予足夠的空間,用足夠多的陪伴去了解孩子。
tecsca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直到現在我才意識到,無論興趣取向多明顯或者是多專注的孩子,都還在探索的階段,在這樣的階段,他們都是善變的,這段時間也許專注畫畫,過陣子可能就不畫了,改成專注踢球,踢了一陣子,可能改成玩黏土,但其實沒有不喜歡踢球,還是喜歡,只是這幾天不想踢,比較想玩黏土。當孩子持續地上某種才藝班,未必是他們真的有興趣,幾乎都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他們的天性本不是如此,我到現在才懂
前幾日在家休養,都是過著我睡到九點多不得不醒,這時候小孩早就醒了,他可能在畫畫,可能在看電視,也可能把玩具翻出來各種扮家家酒,也可能在演奏樂器;早晨時光,爸爸弄完早餐出門,我睡著,他醒著,但他也不無聊,總有事做。
雖然我每一天都覺得自己該早一點起床,但現在這樣......好樣也不錯?
tecscan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這一代的家長很焦慮,焦慮自己給孩子的刺激不夠,我們因為生病,參與活動很受限,教育作為商品,各種課程推陳出新五花八門,我卻在這樣的空白中,發現小孩利用身邊的材料探索的各種可能性。
孩子還是很需要陪伴,沒有完全放生這種事(我醒來他總是很高興),只是這場病讓我們有了陪伴彼此並且更了解彼此,相信往後無論需要做什麼安排,建立在這之上相信會更有幫助。
我曾因為沒給孩子上才藝課或安排額外活動,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盡責的媽媽⋯⋯後來發現,孩子有他自己探索世界的方式,在陪伴的過程自然就會觀察到人格特質、感興趣的事物等等
往後對孩子的安排建立在這些觀察之上,也比較能切合孩子真實的需要(而不是父母自己的需求),事半功倍(吧?)
ytan27: 是的,就像你說的,他們有自己探索世界的方式,陪伴才是我們需要給他的。
題外話,我很喜歡做功課研究親子活動的過程,這已經變成我的興趣了,我還是可以繼續我的興趣,但小孩不一定要參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