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節錄
看見有人做出這幾點整理。
1、反覆測試海底電纜被切斷的時間和我方的反應速度
2、偷剪台電電線、破壞鐵軌,測試維修速度
3、三不五時把人扔下樓測試警方應對的速度,同時製造假民調讓不知情的認為啥都沒發生
4、不斷逼近領海和領空範圍
5、最後在某一天一口氣切斷所有電纜、讓發電廠和鐵路中斷,所有已經潛伏已久的暴徒傾巢而出

媒體現在被收買的指標有幾個方向:
1. 丑化政府。
2. 強調特定詞彙。
3. 作為中共對台政策、罰責的布告欄。 4. 宣傳國民黨、民眾黨政治人物逸事及形象。 5. 重點報導民進黨問題並放大。 第1、4、5點完成度可說是100%,第2、3點極少有人意識到。 目的在於加強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以及「政治冷漠」。
latest #8
同時,這個情況不會出現在3(對台政策、罰責宣告)、4(國民黨、民眾黨政治人物)的新聞下。然而,在重點報導民進黨問題時,表情符號「哈」的次數又以誇張的數字增加。間接地加強政治知識較淺的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

中共對台政策,基本上是想複製香港模式,然而對臺灣的鯨吞蠶食,在臺海關係敏感的狀態下,本來就相對地更受注目;也因此,臺灣仍有較多的民眾對中共有較強的反對意識。

香港人的抗爭被以各種恐怖方式處理,且達到了一定效果,那麼對臺政策自然就會循香港模式進行。沒事剪剪你的電纜、割斷你的網路,發些新聞讓民眾笑你,把臺灣媒體當成公佈欄宣達共產黨意志––已經做成這樣了,臺灣卻仍有六成的人不曉得發生了甚麼事。
建議整篇看完,我為了能放噗浪縮了不少
掰噗~
7 months ago
No good, Bob (nottalking)
立即下載
崩潰精靈阿索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這是我目前看到最接近我感受的文章,各式各樣的議題,不斷有人利用極度言論或是斷章取義,挑起對立,人權、野保、女權、流浪動物等等,不一定是政治相關,但很明顯,有人或團體想讓台灣人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不信任感,本來應該是同陣線的人被分化,這個感受很明顯,然後現在被圖像化,明顯有人把資訊刻意擾亂的情況。
做好自我準備
月半昏
7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saVVcbRns4ZnGbunLLAVY.jpg
野口皓
7 months ago
我認為「跳樓」與「墜樓」不一定跟中共有直接關係,比較像是那個時間點有誰向相關單位建議過這樣的用詞規範
由於「跳樓」帶有當事人主動的含義,在案情還沒完全釐清是自殺/他殺/意外之前,建議採用單純陳述的「墜樓」之類的……
不過其他部分是能感受到那種氛圍
꧁雪球꧂
7 months ago
政治冷感的太多了,但確實是敵人想要的結果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