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agateophilia
7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Adolescence] 101-104
latest #11
agateophilia
7 months ago
應該會看超慢,開一噗之後比較好找。
agateophilia
7 months ago
目前第一集看1/3。會開始看主要是好奇為什麼要一鏡到底。看了一下開場,感覺這部瞄準的是整個系統問題?一鏡到底的確從一開始就把所有以往分散呈現的元素(像警察、醫護、社工、法扶)都連起來了。
agateophilia
5 months ago
102
這集最喜歡的是強調調查方向的地方,尤其是從員警性別帶出他們訊問的出發點差異。平常看的影集連續殺人類型調查偏多,警察問案出發點同樣有這樣的差異欸。嗯......我覺得多少也有對警察系統辦案不分對象年齡的批判?或者是我平常比較常看到美劇著墨這個,而這部和美劇的切入點挺不一樣的。
目前另外一個比較好奇的點是族裔呈現。有點微妙。
立即下載
agateophilia
5 months ago
是說看這部......不知道為什麼會想到Peter Sutcliffe?
agateophilia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看完了。
一鏡到底......不是非常必要欸。
&這部......角度超級微妙?感覺把社會對「十三歲小孩明明家庭也OK怎麼變成厭女??謀殺犯???」的困惑分四集拍,每集各涵蓋一點社會常歸因人走歪的面向。重點畫在那個困惑上。主因看起來是歸咎社會(家庭+學校+網路?)影響。
------
第三集看起來最不舒服。
agateophilia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怎麼想都覺得這種拍厭女的方式很......雷聲大雨點小?
我可能更偏好看直接往創作者認為是源頭挖的影集。或者乾脆給我一個故事,描述得很偏斜也沒關係。這部和Criminal: UK 同樣都是繞著案件發生之後的偵查走,用非常侷限的角度說故事。兩部相比,我會更偏好後者。
agateophilia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我覺得它讓我最無法進入的狀況的拍法之一可能是他把犯罪者和其他人中間的界線拉得太理所當然。對我而言「犯罪」不應該是一個身分。如果影集真的想要討論犯罪的社會問題,就更不應該用「身分」的方式呈現。選擇那樣的方式之後,就沒有什麼討論空間了,再多著墨都顯多餘。
agateophilia
5 months ago
第三集我看起來真的大問號。不懂此處對少年犯用牛刀的必要性?除了特寫恐懼,「少年」在此處有什麼差別嗎?這樣有解決任何人的困惑嗎?或問題?或能防範未來有一樣的事情再發生?有嗎?
agateophilia
5 months ago
差不多的對話我也可以在《黑鳥》裡面找到啊。
ASSD🌈幻
5 months ago
第三集讓我有種前面太沉浸於某種步調氛圍,到第三集不得不開始趕進度的感覺。
agateophilia
5 months ago
我覺得第三集是影集最明確顯示它想演什麼的一集......不過我寧願它走前兩集那種沉浸式敘事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