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更在乎的似乎是「非關稅貿易壁壘」,現在很可能把壓力延伸到營養午餐,開始有一些評論指出美方會要求開放進口食材進到校園。
但是我會覺得校園食品,真的應該被視為最不可被外力攻破的底線。學童本來就是需要特別保護的族群,這還關係到家長對政府與學校的基本信任,小英上任辛苦建立的章 Q 在地食材和溯源政策整個系統有可能隨時毀於一旦。
並不是說開放就會產生食安風險,而是因為這套體系承載的不只是食品本身,更是對下一個世代的承諾,我覺得重要的是,一直以來我們就是不斷追求小朋友能夠透過營養午餐,建立起「吃的價值觀」,包含食材的挑選和運用,又甚或產地的辨識和評估等等各種,就是希望可以讓小朋友們對國產食材有更多認識和信任。
如果營養午餐真的變成籌碼,我會非常不能接受,我相信有些價值是不能被拿來交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