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一個關於未來預言的比喻,所謂的未來實相有很多可能性,就像一個大海裡有各形各色的生物,而有些人潛水時看到章魚、有些看到鰻魚或其他東西,但都只是廣大海洋裡的其中一部分而已
latest #8
而當一位靈媒或傳訊人在嘗試去看未來的可能性時,他本身的意識狀態和頻率常常會影響他看到什麼樣的可能性,例如他如果潛意識中覺得人性本惡,那他可能就會看到災難性的未來,例如戰爭或大自然反撲報復人類之類的景象
而若靈媒或傳訊人是信任人類「內在的神性」,他可能就會看到人類提升意識後的未來,例如人們互相幫助+一起團結克服各種難關的景象
自然,從不同視角與意識狀態下看到的未來預言內容會不太一樣,所以用心去感受訊息給讀者什麼樣的感受是很重要的,讀者在看完內容後,是覺得更有力量去行動和好好生活?是覺得更絕望無力?是更警覺而有決心?
其實這些訊息也沒有什麼對與錯,那都是一種「潛在的可能性」,而讀者可以決定他想要哪一種未來。如果試著以台灣選舉比喻,這些預言可以當作是一種候選人的政見,而人們可以用他的意識去「投票」要選擇哪種未來(印象中阿鳥或其他人也有分享過這種說法)
其實說穿了,所有的預言都是透過人類的「集體意識」去創造出來的各種可能性,而集體意識正是由每一位人類的「個人意識」所匯合集成的
換句話說,這些預言都是由你我、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在過去、此刻、未來中的每一個起心動念與行動中,所共同創造出來的可能性
也可以這麼說,當我們在閱讀這些預言時,是在看「過去的集體意識」(=以前的每一個人)「當時」所創造的可能性
那有沒有想過,此刻閱讀的人們,也可以加入「此刻的意念」,來「創造當下」新的可能性呢?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會有許多人提到未來和預言是可以改變的,因為預言的本質,其實就是人類所創造各種可能性中的「其中一種」,只是它在「當時」是被認爲最有可能實現的那一種而已
在《我所看見的未來》預言2025年7月大地震的作者,其實也在書裡提到「『預知』,是警告。因為『能夠避免』,所以『〔被〕看到』」
所以如果有越來越多人明白自己在當下的力量,那麼就能創造出新的可能性,例如一個更加平安繁榮的世界與未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