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觀影
作為一位很常是看口碑入電影院的人,我甚少去比較預告片與電影的差異,但《我依然在此》是個意外。預告片內,丈夫被強迫失蹤,母親帶著孩子受訪拍照時,面對記者希望悲傷一點的要求,她回應道「我們就笑吧」,貌似堅強,實質在電影內,卻有著相異的狀況。(有雷內收,但我覺得這部片暴雷也無妨)
4.2《我依然在此》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中央車站》金熊獎名導 華特沙勒斯 撼世鉅作
latest #18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我依然在此》的電影開場,是歡樂的一家子活動,派瓦一家孩子眾多(四女一男)、夫妻和樂,丈夫魯本斯.派瓦曾是國會議員,如今已遠離政壇,夫妻倆為人熱情好客,家裡經常招待朋友。然而在海濱沙灘與陽光之外,巴西政治仍動盪不已,有次女兒薇拉搭朋友車子回家,路上遇到警察盤問,當局正為了瑞士大局被綁架一事氣氛肅殺,擔憂女兒陷入學運潮的夫妻倆,商討要將薇拉送到英國倫敦去。女兒送走了,夫妻倆安心了,但就在一個尋常的日子,幾名神秘男子闖入家中,說要約談前國會議員魯本斯,只是問個話,魯本斯換上西裝,強作鎮定,跟著男人離開,其他男人繼續居留家裡,監視著一家人,尤妮絲內心恐慌,外表仍故作平淡,生怕驚嚇到比較小的孩子,但過了一陣子,換她與年紀較長的女兒被帶去約談……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尤妮絲被帶去盤問,車子行進一再繞道,她與女兒埃莉安娜也被迫戴上頭套,兩人在抵達一棟建築物後被分開審訊。離開審訊室,她又會再次戴上頭套,只能依靠聆聽判斷女兒是否就在走廊上,是否擦身而過。她被關在狹小的牢房,無法更衣洗漱,地上放置著類似給狗狗吃飯的碗,床的另一側有蹲式馬桶,有著高過人身的天窗,在時間逐漸混亂的日子裡,她會用石灰抹在牆上做記號,計算日子。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她每日都被帶去審訊,對方會先用手電筒照到她身上,要她覆誦全名,檢核身分,再戴上頭套,由人押送過去,負責押送她的軍人是個好心人,他會低聲對她說:「我必須跟你說,我很不贊同這一切。」並在她聽到女性的尖叫聲,驚慌失措怕是女埃莉安娜時,偷偷告知她,埃莉安娜只審訊一夜就走,要她安心。每回審訊,對方都要她一再翻閱厚厚的相冊指認,她起初誰也認不得,卻在後來赫然發現,女兒的照片、女兒老師的照片、丈夫的照片、乃至卻她被關入狹小的房間,漸漸被加入檔案內,然後,某一天,她被釋放了……
立即下載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她被釋放了,回到家,她看著孩子們沉睡,進入主臥浴室,洗刷這十來天的污垢與難受,但那盤問的傷痛與陰影存在著。她對於發生在她身上與丈夫的失蹤三緘其口,她可以出門,可以去找友人商討,去尋找可能的證詞,去找尋丈夫的下落,但在家,她什麼都不提,什麼都不說,起初那可能是安全,是顧慮,畢竟家裡還有年幼的兒女,她不想讓他們擔心,但後來那變成某種習慣,所有人都不說這件事。就連後來薇拉從英國回來,都詫異於家裡的靜默--你知道爸爸失蹤的消息,已經變成我們這些海外巴西人的討論話題嗎?報紙都報導了,為什麼我們家靜悄悄的?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這也是預告片與電影最大的差異,全家的笑容其實不是來自「已知」的堅強,而是「不言」後的歡笑,這也是我印象中白色恐怖常見的狀態,不說話,但奇特的是,尤妮絲的噤聲是有場域限制的,她並不是不敢說,她可以接受採訪,可以侃侃而談,但唯獨在兒女面前,她沒有說話。電影有三段時間,一是魯本斯.洛瓦被軍方強制帶走而失蹤的1971年,接著就是25年後,尤妮絲終於拿到丈夫的死亡證明,已長大成人的兩位兒女馬塞洛與貝婭特麗斯聊起幼時情境:「你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爸不會回來了。」「我想是我看到媽媽把爸的衣服捐出去。」「我想我大概是我們從里約搬走的時候吧。」「那麼早?」「是啊。」(以上對話為個人印象轉述)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甚至,就連尤妮絲的抗爭也沒有預告剪輯的那般強而有力,她曾一度得到消息,知曉丈夫已經死去,卻仍在友人的建議下,偽裝不知情,持續跟當局發出調查申請,要找一個「已死的活人」,以安身保命。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坦白說,這些描述,都讓電影變得更複雜而幽深,尤尼絲是威權體系下的受害人沒錯,但在她開朗堅強的表象下,這家庭仍有很多壓抑,就像是一度有人進駐監控後,即使人已離去,那股緊張感依舊殘留。在丈夫失蹤已久,家中經濟陷入困頓後,她強制決定要搬家離開,我既能同理她的處境,卻也能理解孩子的不滿。電影並未神聖化母親,小孩面對家裡遭逢巨變,一切只能任由大人擺布,那個持續醞釀的憤怒,也很無奈又真誠。我會忍不住想,以馬塞洛跟貝婭特麗斯(兩位最小的孩子)的立場,實在太過神秘了,一回到家,家裡就有好幾位凶神惡煞的男人盯著自己,爸爸出差好久,媽媽也是消失很久,後來男人走了,媽媽回來了,但大家什麼都不說,自己也什麼都不敢問,甚至連家裡收養的流浪狗都莫名其妙被撞死,馬塞洛能拖到爸爸的衣服被捐出去才放棄,真的撐好久QQ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然後整部片也給我一種,悶燒不完全的感覺?可能是有太多可以潛藏的壓抑憤怒沒有爆發開來吧,無論是孩子們對母親的不滿,妻子對丈夫的背叛(魯本斯偷偷瞞著尤妮絲私下援助其他政治受難者)、男人對女人的切割(魯本斯的其他友人,也有隱瞞妻子另外做政治援助工作),但這些安排都沒有真正派上用場,只是留下一些異音、一些沒有那麼和諧美好的雜訊,就這樣而已。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電影的收尾停留在年老失智的尤妮絲,當下有些突然,雖然能懂要用「失去記憶的個人」去對照「找回過往歷史的國家」,但用意不能說很顯著,也還要看別人的心得跟採訪才意識到。我覺得《我依然在此》拍得最好的,依舊是電影前半,陽光美好的歡樂時光,對比軍方闖入帶走的肅殺,不知道對方意欲如何的恐慌,那個幸福美好可以被蠻不講理奪去的破裂,真的太真,太真了!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Eunice的兒子,也就是這部電影原著回憶錄的作者Marcelo Rubens Paiva,在接受《TIME》訪問時說,他會寫下這本書,一方面是因為巴西政府終於在2011年成立國家真相委員會,並於2014年公布首份獨裁軍政府時期的人權迫害報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現實中那位花了數十年追尋真相的母親,真的開始失憶了。
Marcelo說:「我意識到,我的母親正在失去記憶,而巴西社會好像才正要開始回想起這段集體記憶。這是一個非常詭異又矛盾的對照。」
Rong (@rongsorude) on Threads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確實選擇的時間點耐人尋味,本來我覺得尤妮絲賣掉房子搬家後,大概就是去找工作了,結果她說去讀大學,我瞬間???而且後來還成為法學家,為巴西原住民人權奮鬥,我想知道這中間的轉折啊啊啊!給我拍出來!
@yozaki - I'm Still Here/我依然在此 (2024)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我也是覺得,說感人但也沒有到那個地步,就是太標準太完美的受害者了,我想看到更多內部撕裂與憤怒(欸)
@Nyserq - 《我依然在此》好像沒有說特別感人或哀傷或動人,不確定是我自己的問題還是怎樣,但還是有...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你什麼時候埋葬他的?」--對對,是這句話,不是「你什麼時候意識到爸爸走了」,而是「你什麼時候(在心裡)埋葬他的?]我覺得這台詞好美,好意象化。
@khrabanas - #Review #影 Ainda Estou Aqui (2024) 我依然在...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我依然在此」回溯巴西獨裁統治歷史奪奧斯卡 導演:民主很脆弱 | 娛樂 | 中央社 CNA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How a Family’s Life Is Upended in ‘I’m Still Here’ |...
小步寫寫
7 months ago
尤妮絲·派瓦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小步寫寫
4 months ago
大福同學 (@taifookeat) on Threads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