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雜
灰男孩
可能有雷,下收
latest #7
掰噗~
7 months ago
喔?
草草
7 months ago
看完的每個時間點感想都不太一樣(?
第一個看完的瞬間覺得好看,比去年看過的《父親母親》好看,但跟朋朋討論了一下之後,發現在我不可靠的印象中,覺得《父親母親》比較有鉤子感,會讓人意識到「那邊有些什麼」而想要進一步去理解白色恐怖是什麼;而《灰男孩》好像比較偏向自傳式的、有一點BL小說感(?)的作品,容易順順地帶過然後就放下這個故事了(嗎)。
立即下載
草草
7 months ago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為什麼當下體感比較喜歡《灰男孩》呢?想了一下可能是因為林子恆的表演,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情境、角色之間拉扯的張力,進而能夠共情嗎。
所以跟演員有關(?
草草
7 months ago
然後剛剛寫出「BL小說感」這個詞的時候,想了一下自己為什麼有這個感覺。可能一部分是有太多浪漫片段了(這裡指的是劇情上的),例如小鴨第一次告訴Paul說他還是愛著楊杰,Paul的回答是沒關係然後拍了小鴨的屁股說回去要懲罰他🤣或者是把小鴨打扮得漂漂亮亮成為聖誕舞會上的灰男孩。可以理解這些片段作為推進劇情之必要,但可能敘述的方式導致看起來稍微有點BL感了吧(?
草草
7 months ago
回家回頭想了一下,又覺得有點喜歡劇本的其中一個設計:每個故事都有兩個版本,有一層很體面、很正向的敘事,但隨著角色關係的推進,裡面又有一層殘忍但卻更接近真實的敘事。方爺爺第一次跟小任聊起小鴨跟楊杰,記得是不小心偷聽到小任講電話、知道對方的同志身份之後;而帶著小任去高雄,記得是小任和老公在社運現場碰頭後吵架發生的。確認了是同一類人、確認了同樣遭受到國家暴力,感覺對方或許能夠理解後方爺爺才選擇進一步揭露自己。
草草
7 months ago
但第一個版本的Paul有點帥啊,雖然有點渣,但喜歡那種很豁達的感情態度,不過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那個時代逼得他不得不:誰也不知道明天會不會還活著、會不會被調派到其他地方去,既然不知道,那就只能珍惜當下、享受當下,剩下只能期待有緣就會再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