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好幾天還是要來回覆一下,手腕癱瘓腕關節隧道症候群這 20 年來的常見歷程。 肌肉常使用會變得靈活,但是太常使用都會受傷,就算是你用軌跡球手指還是會受傷的,然後就變成要換用不同手指的軌跡球來用。 剛開始是滑鼠手,後面變成軌跡球手。早期的軌跡球,大概 20 年前是以大拇指為主,整隻手是平放在一個平面的軌跡球,後來才開始有食指跟大拇指一起使用,握著軌跡球支撐機構的設計。這類病患常見於 CAM CAD 使用者,用軌跡球的原因是因為用滑鼠整個手臂都廢掉了開始做復健,要換另外一個地方來消耗。 這 20 年來的趨勢可能會變成觸控板手,其實還是腕關節症候群,只是相對於滑鼠來說影響的範圍比較小,不會整隻手廢掉,不過手掌的狀況可能比用滑鼠更糟糕。
latest #9
真是太令人生氣了!
真的要我說出可能的緩和方式或者解決方案的話,任何時間都要有兩種以上的指標輸入工具去分散對手部肌肉的耗損,滑鼠,觸控板,軌跡球,小紅點,同一個時間至少要有兩種輪流使用,通常會發生的情景是滑鼠加上另外三種的其中一個。 我是從 DOS/WIN31 就開始用滑鼠的人,也曾經在 NOVA 一次賣了一打軌跡球,我的解釋應該還有一點參考價值。 如果你看過左手跟右手都用軌跡球的人,你就不會覺得軌跡球有多護手了。
warmouthfish : 我原先是習慣用食指型的軌跡球,用了超過二十年,去年因為買到一顆好用的拇指軌跡球,所以改用拇指型,其實適應沒有想像中的難。
中國的應用服務不是不能用,但是基於安全的要求最好是獨立手機獨立門號,盡量維持實體隔離的狀態。 如果真的要維持隔離性的話,中國應用服務的手機跟自己主門號的手機中間還需要一支手機做資料轉送用,這支手機上面會有中國跟非中國的訊息服務,然後不安裝其他任何的應用程式。
JAPAN IT WEEK DAY1 任何服務只要有資料收集或者是資料分析全部叫做 AI,IoT 裝置不是 eSIM 就是 Cloud SIM,今年 LoRa 相關技術的攤位相較於去年少很多,而且內建 eSIM 的 IoT 設備設計開始偏向消費市場的需求。 然後遇到一個做 RAID STORAGE 的老闆阿伯抱怨 Marvell Controller 不出貨給他,所以他想要做 NVMe RAID1 的產品做不出來。 今天最高興的事情是遇到朋友換日幣給我,不用再去找提款機或者是被自助匯兌機很爛的匯率搶錢了,可喜可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