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鯷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
最近在看 來開一噗
latest #13
安鯷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說來好笑我前幾天恍惚間忽然意識到1999的電影和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是同一個故事!明明名字完全一樣不是嗎!!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實在很天才雖然跟主角是不同類型的天才
為自己辯護一下,我沒有看過1999的電影,但是因為是經典作品所以一直有種彷彿看過的錯覺。加上海報是長那樣,我就一直覺得嗯這是三角戀的故事吧?加上它是出名的同性戀主角名作,我完全沒意識到這是那個我一直想看的犯罪推理小說ㄚ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我倒是一直都放在書單上,內心充滿著沒看過的愧疚感…2024的影集Ripley出來時也知道是改編小說。所以又更著急地心想哎呀應該要看書了!但是還是沒看…
安鯷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總之突然發現經典同性戀主人公是那本50年代經典推理小說改編後我連滾帶爬終於開始看書。
先說我知道劇情ㄌ 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劇情?不知道故事是怎麼回事的人可以花個兩小時看電影。雖然我沒看。看完書再來看吧!!我也想看2024的影集。
電視劇的分析我是看滿多的…因為這部我早就被劇透光光了。 (曾經聽過一個朋友針對此人作品高談闊論。朋友的論文是針對Patricia Highsmith身為50年代深櫃女同的各種厭女+恐同行為分析。內容相當有趣。順帶一提朋友也是女同&是這位作家的粉。)
總之,此噗出發點是對於劇情大綱大致明白、主要想要觀察敘事手法。
安鯷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進度-6/30

我很喜歡將讀者直接丟到一個場景中的敘事方式。因為這樣所以滿喜歡這本書的開場!
主人公Tom Ripley和我想像中的滿不一樣的…相對於1999電影,因為對他的角色詮釋更加人性化而受到肯定,2024電視劇的評論通常會說,這個版本的他和小說中一樣比較無感情、冷酷。畢竟Ripley經常被形容是反社會人格,我在看書前其實滿擔心他如果真的那麼無感情,故事會不會很無聊呢?可是,他雖然有點活在自己腦中、對他人缺乏真正意義上的關心、創造出和每個人好好相處的表象,但實際上他也會緊張,會害怕被識破。即使有著很多侵入性思維也知道不能這麼做。他想要擁有更好的生活,也曾經因為過度美好的幻想而摔得體無完膚。是個意外的能讓我喜歡的角色耶
立即下載
安鯷
6 months ago
關於雷普利的性向一直有很多討論,畢竟是個類似福爾摩斯、羅蘋、瑪波小姐一樣的有名虛構人物。改編雷普利的影視作品好像有將近十部?還是超過??但是只有最有名的電影比較認真探討他的性向。其他的都是默認他是異性戀…
另外,因為作者本人深櫃,所以也對雷普利這個角色的性向非常顧左右而言,總是給予模糊的答案。
我覺得目前看到第七章,雷普利這個人很明顯就是男同ㄚ?甚至有一點不明白為什麼2024的影集據說將他詮釋為彷彿人機一樣的存在是更貼近原作。可能必須要看影集才能懂吧?我覺得從他身邊的人對他的評論到他內心裡對男人的好感+興趣遠大於女人,就讓我覺得這個人不可能是異性戀了。要說因為作者厭女所以才會這樣寫,但沒有啊她也寫了經典女同作品鹽的代價,所以她是完全能夠描寫女性魅力的。
安鯷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雖然知道雷普利對外界基本上都戴著面具、只呈現出想要別人認為的樣子,但是他身邊的「朋友們」都能夠明確說出類似他絕對不可能帶女人回家的發言,甚至有女性友人完全放心讓他睡旁邊的敘述。(然後他也自己承認完全沒有其他想法。)
第七章了,雷普利的重要戀愛對象還沒登場呢!不過已經出現了雷普利看著人家的家庭照片,原本沒興趣的(孩提時期),接著因為對方在照片中是個大人了,「忽然感興趣了起來」。然後出現了詳細的長相敘述…欣賞中帶著一點貶低。感覺他並不習慣對任何人產生這種純粹的好感,一定要雞蛋裡挑骨頭說「嗯…長相好看但是笑得這麼大方是笨蛋吧」才行。
哎呀,男同心裡戲真是好看!原本沒料到會這麼好看ㄉ…不如說我原本以為根本沒有啊!那些書評&劇評在講什麼?1999的電影導演是真的做足功課。
安鯷
6 months ago
The Talented Mr Ripley是雷普利系列的第一本,也算是雷普利這個角色的起源篇吧?故事一開始在美國,但是雷普利作為犯罪天才(?)活躍於歐洲的後續故事,都是這本建立出的背景。(當然也是因為作者在美國不受待見最後定居瑞士,主要讀者都是歐洲人而影響。)
Tom Ripley故事一開始在髒亂的紐約街區裡,因為同情而撒了狡猾的謊言,得到上流社會人士的資助前往歐洲。他原本在紐約就快要混不下去了,但是,前往歐洲卻是他順水推舟的結果。可能客觀而言,他是欺騙了大亨吧!但他的心裡活動卻是,他其實不想花時間和這個人對話、只是說出人家想要聽的,然後事情就這麼發生了。遇見瓶頸的人生出現這樣的轉機,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小說也明確意識到這點。Tom心想自己難得做出了一件讓自己高興的事情。
安鯷
6 months ago
因此,能看出為什麼很多人說這本書有種那個年代特有的「逃去歐洲吧」的美國文學風格。原本我以為,背景確立後,場景會很快就切到歐洲去!(畢竟我知道劇情嘛)實際上的故事卻是跟著Tom一起和親朋好友們(?)道別,撒謊說會回來,然後踏上船隻。甚至連乘船的劇情都有!
是真的很有逃脫世俗的旅遊文學感!!不過這些敘述也不是冗贅的。身處頭等艙的Tom再次體會到了身份階級帶來的區別,他在這艘船上將自己打造成更理想的樣貌——那個樣貌不是他,但是之前在美國的同樣不是他。真正的他,他大概不喜歡吧?前面有一段劇情是他在和人聊自己的背景,每一句都是謊言,唯一真實的卻讓他想吐…借來的人生,他倒是能夠侃侃而談,為了博人一笑杜撰無比精確的細節。
安鯷
6 months ago
目前進度:前往歐洲的船上
安鯷
6 months ago
進度:9/30

只有一點時間看書…可是天啊,好好看。傳說中的Richard (Dickie) Greenleaf正好7章登場。說沒有三角戀是假的,但是三角戀主要是Tom和全世界爭風吃醋。他想要成為Dickie眼中最重要的人。
這幾天沒時間衝進度,一直思考1-6看的內容,裡面最有趣的應該是Tom明顯的反社會人格&對特定對象的興趣。因緣際會以及他本人的藉機操縱下,他受到Dickie的父親僱用,要到義大利將人勸回美國繼承家業。說一切只是因為感情使然是誇大了,他完全打算利用對方的投資,在歐洲另尋新生活(畢竟他在紐約已經完蛋了)——可是,他心中對目標對象Dickie也是充滿了興趣。
安鯷
6 months ago
Tom在船上就已經陷入夢男模式,以「提前寫進度匯報」的名義,寫了10頁不打算寄出去的幻想文,說自己和Dickie變得如何親密,說對方完全對同小鎮的美國友人(女)完全沒興趣等等,甚至描述了那個女孩多麼的無趣。這些都是在根本還沒到歐洲前發生的!
見了面後,Tom對Dickie有很多多餘的外表描述,觀察者對方的手、腿、顴骨和髮梢。這些描述很少出現在其他人身上,除非必要。當然,一部分也是為接下來的劇情鋪墊,但是他是真的真的對這個人有興趣,他迫切的想要對方喜歡自己。只要人家介紹了其他友人,Tom就會進入吃醋的冷酷反社會模式,分析對方的存在價值、腦補人家背景等等…然後判斷,嗯這個人不是我的對手,我可以對這個人好一點。好可怕??
安鯷
6 months ago
我以為我在看犯罪推理結果是反社會人格的暈船文學。
安鯷
6 months ago
很想要多記一下一路上的想法,不過很可惜沒有時間。但還是想要寫寫到目前為止對主角的印象。
首先,我覺得中文翻譯的「天才」兩個字,常常讓人對Tom Ripley這個人有著高智商的期待,認為是類似福爾摩斯、羅蘋這樣的聰明角色。實際上原文「才華洋溢的」或許更貼近他才對。他並不是一個什麼都盤算好的人,他只是學什麼都很快、有著很多無用的技能,在需要時將這些技能像穿衣服一樣套在身上。這些「才華」能將人耍得團團轉。
閱讀下來,到目前,雷普利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1️⃣能夠將自身抽離、分析身旁的人再給予恰當應對的反社會人格2️⃣旺盛的求知慾和學習力3️⃣對於「美好事物」的偏執。
安鯷
6 months ago
這三點綜合一起,出現不少令我詫異的行為。比方說在拿坡里食物中毒後倒在飯店裡,嚴重到無法行走,卻在地面上爬行躺到陽光直射的地方一面閱讀義大利文入門書,確保自己能夠在幾天後能夠以自己期望的樣子重新見到Dickie。
Tom對於美好有著期待,但現實並不是這樣的。比方說他逐漸著迷的Dickie,是個富家子弟帥哥,想要成為畫家。Tom從對方完全不認得自己提及的藝術家、畫廊等,就知道說這個人多半是和多數紈褲子弟一樣沒什麼才氣,光靠著噴錢度日…但是,真的看見對方的畫作時依舊失望。他自己的品味很好,但會自動降級配合別人、一面在心中貶低其他人。另外,剛到歐洲時完全語言不通,但是很快地靠著苦學就能聽懂對方在說什麼。這些他在心中反覆惦記的「你明明可以更好的」,是建立在對這個人的偏執之上,也是建立在他自身的機靈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