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原因:跑團
沒想到有一天還是跑了團,還是文字團,跑到現在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從去年月底到目前也補了不少作品,馬拉松是個好文化強迫人用力補坑跟看新作品
誰最慢補完+重看進巨的人?是我
誰最慢看完i7動畫跟玩i7?還是我(但沒玩了太過精神時光屋)
誰到現在才看完mygo跟阿北母雞卡?又是我
    
     
        Ave Mujica歌好聽但後面發生什麼事太過難以理解
比起恐怖更多的是疑惑,有的安排太過突然,蠻難說服觀眾在短時間內對樂團是如何產生感情,還有為什麼要把真的很外圍的人扯進風水世家啦 
      
        Mygo認真說來也是有點八點檔
考慮到角色的年齡層還有過去發生的事件,對於樂團的重視(一輩子的程度)以及試圖透過組團去維護跟擴展人際關係/想要牢牢保護的事物,都還在合情合理的範圍。即便是比較沒那麼喜愛的角色類型,透過敘事還是能了解這麼做的緣由,也因此樂團演出的橋段仍是有意義的
    
     
        也因此對於延續到Ave Mujica的部分角色性格轉變,或者由於某些不明意圖在劇情方面產生的斷裂感,看到時多少覺得有點可惜。如果搭配劇團本身的設定透過劇中劇隱喻關鍵事件、處理角色的陰暗面可以不要那麼簡略,應該有機會變成帶點幻想性質的有趣作品吧
    
     
        —
把進巨從很久以前斷掉的地方補完,真的好快樂啊……不論什麼時候看都不會太遲的作品,可以看到人類的美好與醜陋的面向,愛著這一切的時候也深深憎恨著,對角色們的結局也很少感到遺憾,可以看完真是太好了
    
     
        在看的時候感到很厲害的一點是,作為觀眾多少會有比較偏愛的角色類型,或者會由於性別的緣故多注意某些角色。然而在這樣的世界觀,角色面臨情境做出的選擇導向的路途,會比性別特質更容易讓人留心
安排與主角群做為對照的角色經歷也很有趣,沒有踏出外面接觸到不同地方的人、沒有對「世界」有足夠客觀的認知,一切當然都是非黑即白,簡單且不需要多加考慮。當成人將自己對世界的憧憬交由下一代去實行時,有的事情發生時就會格外殘酷,也更加難以諒解不同立場下塑造的價值觀
    
     
        於是會忍不住想,活在這世上要保有所謂的「純粹」才是最難的事
即便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樣的事、很難接受怎麼樣的作為,但是考慮到種種因素,鮮少有機會能順著自己的本心去做符合心之所向的決定,之於個人的最佳解從最初即是被捨棄的選擇
但我有喜歡爾文,活在地獄中的人太好看了吧
    
     
    
 
之前在亞ㄌ那邊有製作了,在自己噗也放一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卷(對
一般情況我不太會先預設角色們的性取向,好幾個可能比較適合放在怪人潛力性向之類的表格
    
      
        —
講講跑團,一個突如其來一月初便開始進行
背景為1920年代,歸因於選擇自己家比較久的角色當PC,還有歷史資料以前有稍微翻過,初步進行時沒什麼大問題
但也就是如此,很快便發現到TRPG跟企劃不太一樣的地方。因為是即時的活動,很多反應跟敘述沒辦法描述得到位,必須在段落中取捨自己主要想表達的資訊(情報或者角色做決定的考量)有時難免會在扮演時感到OOC,同時也因為不是KP less的情況,也要考慮到隊友對角色性格對應做調整,不然會很難繼續進行,也可能導致中途離隊
    
      
想繼續講跑團的事但明天再說,好睏
上半年沒參加企劃都在跑團,彷彿參加了五個企劃的強度。除了2023年參加王國沒畫,每年都有畫卡梅利亞雷格里斯這女人……太誇張了
    
      
        也要謝謝KP讓我帶她來跑團,可以思考蠻多不同面向的表現,像是企畫中不太會出現的不耐煩/提防/相當感興趣……等等較為細緻的情緒面向。一方面是為了不要讓第一次碰面的隊友太過困擾,背景跟能力都調整到接近普通人的程度,也比較好跟NPC交流或套情報
想到以前在企畫曾經被問過關於她的負面情緒表現,由於不是成長型的角色加上原本故事背景,對於這方面的想像兩三年前還處於很模糊的狀態。跑團時有面臨到沒有退路/遭受威脅的情境,可以思考她趨於下風或者瀕臨瘋狂的樣子,是很新鮮的體驗
    
     
        (回到正題)
為什麼突然想跑團,除了時代背景是感興趣的時空,也是想增加跟朋友的話題,以及嘗試不同演出方式。一方面模組(CoC 7th)是會感興趣的款,儘管跟克蘇魯不算熟但還是會感到好奇
一開始之所以選擇熟悉的角色參與,由於原本就是屬於會研究未知事物的類型,比較不會由於外因發生途中離場的情況(不可抗拒因素除外,例如骰子)而且不深入交流的狀態,能跟隊友的角色維持基本互動
    
     
        然而在劇本大約第一天的時候,就發生了部分突發狀況。一是預計演出方式有落差,二是需要調整舊有互動方式
角色個性其實不按牌理出牌,有時會做出被動反應觀察他人,事後回顧在某些探索情況這樣做是行不通的。可是對當時的我來說,如果乖乖照做反而是種破格表現,前期為此感到苦惱了一陣子,也跟KP及隊友說明自己的考量
    
     
        後來靠著調整劇本進行節奏,以及改動角色的部分行動表現,才得以好好跑完劇本
比起角色扮演是否完美,跟隊友及KP能否取得共識、願不願意說出自己煩惱的地方,個人認為是決定TRPG進行狀態相當重要的因素
    
     
        雖然是遊戲,但參與者都是活生生的人,面對一些情境太投入時難免會有情緒反應。不曉得劇本安排的情況也會感到不安、扮演得不如自身期待也會感到洩氣。假使不能將某些困境或者不確定因素攤開讓他人知曉,多少會影響後續節奏
目前在進行的本算是第一個跑完的劇本延續劇情,由於種種因素在進行時發生了比上一次還要多的衝突。面對狀況產生的無力感或者不滿比先前還要強烈,在用自身角度說明緣由時,也不一定能保持心平氣和的口吻
    
     
        事後回頭看多少會有些汗顏,覺得那個時候可以多想一陣子再用更合適的說法表達。不過換個角度來說,知道自己不能接受的安排、想協助修正某些機制,或者認為某些狀況不是不能討論的事……也是正常互動的一環
溝通過程當然會帶有個人情緒,可最後還是能冷靜下來並找出較平衡的解法,這樣就好了
    
      
Repov - 記錄你所有的 POV - repov之前有考慮用ig或thread為看過的作品做些記錄,然而Meta總是能一再削減用戶對它的信任,少了藍鳥的X平台都還有基本用戶(但它的bot帳號實在太多)
這幾天來看看怎麼操作,目前最偏好的社群還是Letterboxd
    
     
   
        ———
毫無意外地這個噗沿用到六月,也就是現在
團還沒跑完,倒是已經讀完《進烤箱的好日子》。儘管這部作品已被賦予既定的分類項目,仍然能在閱讀內文的同時反覆思考這究竟是一本半自傳性質的散文體小說,又或者能夠被簡化成具有魔幻色彩的回憶錄
    
     
        剛翻開前面幾頁對這樣的書寫方式感到很陌生,在過往回憶與現實間反覆穿梭時,仍持續重複驗證記憶、語言以及書寫紀錄的正當性和思辨彈性。就像是拿著紙張靠近火燭又顧慮著會燙傷手指,極具危險又令人躍躍欲試,用演的總是比用說的更為動聽
    
     
        透過紀錄或者回憶,皆能改變事件的物質狀態。縱為千斤重擔也能輕如鴻毛,角落暗影亦可隨著筆跡化作輕煙了無痕跡。記憶是少數人能保有選擇權利的事物,劃去不一定非得要記得的喜悅過往、留下想要再三確認的非常時刻,客觀來說這是對真實的褻瀆,然而能保留真相的時間本就短暫,若全數揹負終會變得寸步難行
    
     
        但有的事物歷經過數次刪減更動卻更為突出,尤其被感情定義的某些片段,再怎麼想要輕描淡寫地刻劃,依然能窺見無法被磨滅的殘跡。如同映照在牆壁的火光不斷閃現著諭示與寓言,每翻過一頁,宛如不可避宿命的奇特感受便愈發強烈,懷揣著不安又想見證即將發生的事,懵懵懂懂間一切就這樣攤開在眼前,最後戛然而止
    
     
        事前沒有讀任何讀後感,在一無所知的情況翻閱完這部作品,我想是合適的決定。若不這麼做,讀到部分情節的衝擊感一定會失焦,同時也很難體會到作者是如何調勻情感濃淡將之繪製成虛實難辨的心像風景。跟自己部分成長歷程有所重疊的作品讀起來總格外小心翼翼,可是在意想不到的段落,卻能見到作者將它轉換成輕巧無害的型態——它不可能消失,但是會以令人接受的樣貌留存在生命裏
    
     
        這時不禁要自問,是過去了太久才變得能夠接受,還是因為記不得了所以不得不接受?切身經歷向來是極具高度私密性的個人體驗,要在大眾面前托出得歷經千萬次的自我剝除與重組,才能夠提高臣服於心平靜書寫的勝算。有些時候並不是真的願意寫,而是想證明不一定需要的自尊才想去寫,彷彿寫出來就能在以前被夷為平地的焦土豎立輝煌旗幟,以勝者的姿態走向眾人
    
     
        但只要願意嘗試誠實地寫,或許就不需要設想這麼多,自然也不需要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那些被塵封的情感及曾經,都能在合適的時機細心洗滌並攤開曝曬,待變得鬆軟平整即可試著再次穿上,以符合自身的模樣被紀錄與留存,再一次印證所謂的真實
    
     
        (若是全盤照實書寫讀後感,多少會喪失讀這部作品的趣味性,所以只能寫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