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姬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今天的閱讀筆記是關於生巧克力的。

手上同時好幾本書在看所以每一本都進度緩慢...

以下就貼文照搬:

#閱讀筆記 #教養としてのチョコレート
latest #8
瑪姬
6 months ago
閱讀進度緩慢的爬進下一個章節:「生巧克力」

愛吃巧克力的人對於「生巧克力」這個名詞應該都不陌生,但你是否知道這是日本人發明出來的?愛吃甜點或有在做烘焙的人對於另外一個名詞「巧克力甘那許」應該也不陌生,同樣都是以加熱鮮奶油融化巧克力為基礎做出來的,但嚴格說來,巧克力甘那許不完全等同於生巧克力,兩者有比例上的差別。
瑪姬
6 months ago
市川小姐在書上說,日本對於以「生巧克力」為名販售的商品是有著嚴格的規範的:巧克力原料(可可成分35%以上、可可脂成分18%以上)需佔總重量的60%以上,鮮奶油則需佔總重量的10%以上,滿足以上的條件才能被稱為是「生巧克力」。而一般來說,甘那許的鮮奶油會比上述比例再高一點,像我手邊查得到的Ferrandi出的巧克力聖經裡的甘那許食譜,鮮奶油就佔了總重量的47%,法國藍帶食譜裡的則是36%,巧克力原料都佔不到60%,所以我想嚴格說來,生巧克力應該不能完全等同於法式甜點裡的甘那許。
瑪姬
6 months ago
創造出「生巧克力」這樣商品的,是位於神奈川縣平塚市的一家名為「シルスマリア」(Silsmaria)的西式甜點專賣店。當時是西元1986年的昭和年代,日本的巧克力還在發展中,小林正和主廚想要做出一款「前所未有,入口即化」的巧克力,於是利用比利時進口的巧克力原料和鮮奶油,反覆進行「融化-混合-冷卻」這樣的步驟,試圖做出當時只存在在小林主廚腦海中的理想型巧克力。
立即下載
瑪姬
6 months ago
根據在網路上找到的報導,小林主廚的生巧克力製法和大家熟知的甘那許做法完全不一樣。一般來說,甘那許是把鮮奶油加熱後倒進切碎的巧克力中,讓巧克力融化,但小林主廚的做法是,利用16個小時之久的時間讓巧克力慢慢升溫到45度,「在巧克力自己也沒發現的狀態中融化」,然後再慢慢倒入調整到一定溫度的鮮奶油,「因為巧克力還在打瞌睡的狀態中,根本不會注意到有鮮奶油加進來了」,這樣就能在不破壞巧克力結晶的狀態下,保留100%巧克力原本的風味,成功製造出小林主廚理想中的「生巧克力」(括號中的文字是採訪原文,非常被擬人化的巧克力…….)。這樣的生巧克力,因為只能手工製作,廢時耗工,推出後很快地就供不應求,也讓「生巧克力」這個產品迅速在全日本傳播開來。
瑪姬
6 months ago
小林主廚在2021年回到家鄉長野縣飯山市開店,在2023年把店舖搬遷擴大改名為「奥信濃BUNZO」,以幼時舊名「文藏」為名,這裡的生巧克力據說還保持著當年的純手工做法,切塊的方法也是,因此切出來的形狀沒有那麼完美,每一顆都微妙的不太一樣,有一種可愛質樸的手工感。

而老店「シルスマリア」的生巧克力,長相相對來說稍微精緻一點(但也沒有到機器切的那般邊緣工整俐落),口味則相當多元。有莓果、北海道起司、柑橘、靜岡產哈密瓜、竹鶴煤炭威士忌、桂月純米大吟釀、宇治抹茶等等口味,讓人很想一一嘗試看看呢~
Ariel
6 months ago
好像漫畫才會出現的擬人化描述喔!小林主廚、日本漫畫家的想法真的很有趣😄
Walaturtle
6 months ago
竟然是日本人發明的!話說他們很喜歡「生」什麼...生吐司、生啤酒、生巧克力?!
瑪姬
6 months ago
Walaturtle: 對,最近還看了一篇文章在討論這個「生」的潮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