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結果剛剛點進去,宮部美幸《黑武御神火府邸》又沒有版權到期的標誌欸?是後來延期了?反倒是我注意到菲力普・普曼的《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5/1絕版,這本已經買了,看到第十章,下收一些劃線。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從知識的星火、敘事的力量,到作家的社會責任,「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菲力普・普曼的3...@lucywritewrite - #讀嘛讀嘛 緊急通知!宮部美幸《黑武御神火府邸》即將於4/26到期,...
latest #20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我們剛開始寫書時都很窮,白天得找份工作做,利用晚上時間寫作。坦白說,完全不是沒做過的人想像中那麼浪漫。想到存摺數字、待繳貸款和待付帳單,就持續處於低度焦慮──憂慮不是適合寫作的心境,我是過來人。憂慮讓你精疲力竭,心神不寧,難以專注。沒錢沒名唯一的好處是沒名──就像有錢有名的人唯一的煩惱是有名。
但是我們如果發現自己可以靠寫書、說故事賺錢,就有了責任:有責任為了家庭和我們要照顧的人盡量做到最好,而且贏得最優渥的報酬。」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話語高度敏感,應該在腦中裝一個小小的警鈴,每次用了二手或使用浮濫以致意思模糊的措詞就會鈴聲大作。我們應該努力只用語言來坦誠、揭露和澄清,不要用語言去掩蓋、誤導和隱藏。語言在我們手中應該是安全的──比在政客手中安全;至少應該要能讓大眾認為,語言在我們手中並未變得更加貧乏、拙劣或不精確。」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有速食級的語言,也有魚子醬級的語言;我們成人需要為孩子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向孩子引介欣賞精巧複雜事物的樂趣。當然,方法之一是讓他們看到我們樂在其中,然後以他們還未長大成人,幼小心智還沒準備好,這麼精巧複雜的事物太過激烈,會讓他們產生怪異失控的欲望甚至瘋狂為由,嚴格禁止他們接觸。如果這麼做還沒辦法讓他們想嘗試看看,那也不會有其他方法了。」
立即下載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我們說故事的人應該確保將屬於自己文化的經驗傳承下去嗎?是的,當然。這是我們的主要職責之一。但是我們應該只說那些反映自身背景的故事嗎?我們應該基於無權侵占其他人的經驗,就避免說來自其他地方的故事嗎?絕非如此。文化如果從不接觸其他文化,一開始是閉關自守,接著故步自封,最後就是腐敗沉淪。我們有責任(責任一詞又出現了)將來自世界各地的新鮮故事泉源帶入我們自己的文化,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經驗,並提供自身的經驗互相交流。」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有些評論家(半桶水響叮噹的一群)主張童書不應該處理性和毒品的議題,也不應該處理暴力、同性戀、墮胎或虐童的議題。但是禁忌會隨著時間變遷:才不過幾個世代之前,幾乎找不出幾本以離婚為主題的童書。我也聽過完全相反的論調,有人認為孩童應該要能在童書裡找到實際生活中會遇到的事。孩子絕對知道這些事。他們會討論,會提問,有時候在家裡會遇到,為什麼他們不應該在故事裡讀到這些事?
我的看法是,無論我們在故事中描繪什麼,都應該呈現出任何行為皆有其後果,例如馬文.柏吉斯榮膺卡內基獎的小說《嗑藥》。柏吉斯是記者出身,筆下的內容很容易想見,而本書出版後引起了極大爭議。我站在柏吉斯這一邊,因為他在這部小說中呈現的,正是我所說的責任。故事裡隱涵深刻的道德教訓,因為故事委實非常誘人,而如我先前提到,任何行為都有其後果。」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我們確實負有描繪人生的責任,也同樣負有描繪人的責任。我不久前才讀到華特.薩瓦吉.蘭鐸的一句話,是我看過關於此種責任的最佳定義:「我們不應沉湎於關於人類的負面觀點,因為如此只是讓壞人相信自己不比別人更壞,讓好人相信當好人只是徒勞。」流於憤世嫉俗並不比流於正向樂觀還要真實,雖然在年輕人眼中似乎是如此。」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有時當本心發聲,其睿智更勝我們的信念,我們只有聽從本心,做起事來才能得心應手。」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亞當和夏娃的故事在我看來,是人何以為人的本源神話。我們吃了知識樹的果實,從此與自然分離,因為我們獲得了省思自然和省思自我的能力──於是被逐出天堂的伊甸園。我們沒辦法回去,因為一名持著火劍的天使阻擋在前。克萊斯特說,如果想要重獲天人合一時曾感受到的至福,就必須往前走而非回頭,事實上我們必須繞世界一大圈,或者可以說是從後門再次進入天堂。換句話說,必須忘記天真──天真已然失落不復。憂傷哀嘆失落的童年,或耽溺臣服於懷舊愁思的病態力量,全都無濟於事。我們必須長大。我們必須拋下童年時期尚未發展出自我意識前展現的天賦優美(grace),前往尋找迥然不同的特質,也就是智慧的特質。而尋找智慧意味著涉入各式各樣的人類經驗,妥協讓步,身體力行,受苦受難,孜孜不懈,勤學不輟。」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天真無智慧可言,智慧不可能天真。尋找智慧很痛苦,而且非常艱難,但卻是唯一向前的路途。如果我們持續努力,最後終將獲得比吃了善惡知識果之前曾有過更為深刻、圓滿而且豐富的理解。
萊拉失去解讀真理探測儀的能力的意義就在於此。解讀的能力對她來說曾經易如反掌,優美自然;一下子又忽然失去,彷彿從不曾存在,記憶中只留下她曾經感受到的輕易、迅捷和確切。但這個故事要講的並不是身為孩童有多麼美好,而貫穿故事的主軸也不是懷舊和悔憾。這個故事是關於長大的必要,貫穿故事的主軸是寫實和希望。」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如果你在做跟我一樣的事,創作故事而非創作文學,就必須隱藏自己。讀者(尤其是包括小讀者的讀者群)在接觸文本時,對你,以及你基於過強自我意識衍生的後現代焦慮而去關注的所有令人焦慮的一切,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們想知道的,是接下來發生什麼事。
所以說給他們聽。」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想要獲得智慧,就必須拋下天真……
這就是萊拉為什麼會在「黑暗元素三部曲」最後失去解讀真理探測儀的能力,她拋下了天真。對於天真的看法,正是我與幾位所謂「兒童文學黃金時期」的作家意見相左之處。他們似乎大都認為童年是黃金時期,童年結束無比悲慘,從此而後要帶著鄉愁和遺憾頻頻回溯。
但我不同意這樣的看法。如果保持這種看法,只會讓萊拉永遠覺得遭受剝奪,只能不斷哀嘆失去了力量,一輩子陷在對於童年終結的哀悼之中。我想我們對於成長的看法可以更正面一點,可以找到理由歡迎成長,抱持希望。而克萊斯特這篇精采的隨筆給了我如何進行的線索。」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成人能夠解讀真理探測儀,是透過書籍資料的輔助──換言之,是透過有意識的覺知。成人必須有意識地考查和建立連結,不像年幼的萊拉是像鳥獸一般優美迅捷地完成解讀。對萊拉來說,有意識地解讀真理探測儀,一定顯得無比笨拙緩慢、庸俗乏味。
但是如萊拉最後得知,付出心力鑽研之後,她對真理探測儀的解讀會更傑出、更深刻、更真切,達到更高層次的覺知,在各方面都比還是孩童時能達到的更加豐富。要下很多苦功,辛苦絕對少不了,還會經歷很多挫折,方能達到目標。但只要有目標,終有到達的一天。
希望就在此顯現,其實是每個人人生中的希望,能夠真正學到什麼並傳承下去的希望。」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你一旦愛上什麼東西,企圖去理解它就成了迷人樂趣而非煩人俗務」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說故事者在故事各個層面所著重和渲染的,難免透露本身的關懷。我個人的例子,是發現自己最熱中探究誘惑和墮落主題的意義。有沒有可能,禁制分別善惡的知識是出於嫉妒的殘酷之舉,而獲得這種知識則是一種德義之舉?有沒有可能,受誘惑而墮落應該值得讚頌而非受到唾棄?隨著我揣想試驗這些可能性,故事自行發展成關於拒絕哀嘆失落天真、認清成長之必要的敘述。我發現自己是在說,人生真正的結局不是得蒙不存在的神之子救贖,而是獲得知識、傳遞知識,如果我們要在這個世界有所貢獻,就必須放下童年向前走。」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有些故事模式則是我們理解世界的基礎,比如美國文學評論家馬克.透納在敘事和認知科學研究方面的精采發現,他在著作《文藝心智》中說明「意象基模」(image schema)在我們對抽象事件的處理中具有的功能。我在此就不說得太細,總之「意象基模」是某種簡單知覺結構的骨幹模式,例如沿著一條路徑移動,或是將某種東西注入容器,可能浮現出來,也可能隱於事物之下。
我們在理解事物時,會將自己熟悉的微小敘事投射到世界本身的細節和事件,以及不斷變動的感官印象,因此我們知覺到的不會是一團混沌,而是能夠融入更大故事之中的細微片段。」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在此我想要探討的,是意圖究竟在寫作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還有知道作者的意圖對於讀者而言究竟有沒有幫助。不幸的是,作家告訴我們他們的意圖為何時,說的話不一定可靠。首先,他們不一定記得;第二,他們可能無論如何都不想揭露自己真正的意圖;第三,會得到哪種答案,有時候取決於問題的前後脈絡。作家通常是在文學節之類的活動被問到這類問題,而在這種場合,作家當下的任務是娛樂觀眾,而非揭露深刻、複雜的真實。當作家身負這樣的任務,就會發揮說故事者面對觀眾的本能,搜索腦海中仍有殘餘印象的事實,結合一點創意,揉雜形塑成趣味盎然的連貫敘事。換言之,他們會說一個關於作者意圖的故事。」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作者意圖包含不同層面,其中讀者最關心的或許是「訊息」。在「黑暗元素三部曲」只剩最後一部尚未出版期間,我被問了無數次誰是正派、誰是反派?哪個角色值得讀者歡欣鼓舞,哪個角色該受到鄙夷唾棄?由於接收不到來自作者、書本本身或出版社文案的明確訊號,讀者很明顯深感挫折,或者可以說他們覺得摸不著頭緒。我的回答其實就是:「我不打算告訴你,但故事還沒結束,你全部讀完以後可以自己決定。但是,如果你以為是反派的角色原來做的是好事,你會怎麼想?或是如果你以為是正派的角色做了壞事?與其去分誰是正派或反派,想想哪些行為是行善或為惡可能會比較好。人是很複雜的。」」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但我想我會努力──也確實努力過了──去說明我的意圖就是盡我所能構思一個能想到最好的故事,在能力範圍之內盡力寫得最好。我也努力闡明閱讀的民主本質。無論寫作一本書時的意圖是什麼,這本書的意義都不受我的意圖所侷限。當我安排在書頁上的文字與讀者的心智互動,書的意義才由此浮現。如果讀者覺得困惑,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和其他讀過同一本書的人討論,讓意義戲劇化般地自對話中浮現。我很樂意參與這樣的對話,因為我也讀過同一本書,但當有人問我寫作的意圖是什麼,那麼我給的任何答案都會是對話的一部分;只是我很難說服讀者,其實我的解讀並不比他們任何一人的更具有終極的權威。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所以說,面對想要知道我的寫作意圖的人,我可能不會多費唇舌去澄清,但我會介紹讀者反應理論(reader response theory),對他們很可能更有幫助。」
小步寫寫
6 months ago
「意義是要讓讀者去尋找的,不是由說故事者施加的。我們都希望能寫出的故事,是像一個帶有各種泛音(overtone)和諧波(harmonic)的音符,其中一些在這個人耳裡比較清楚,另一些在那個人耳裡比較清楚,也有一些音波可能連說故事者自己都沒聽見。再者,隨著聽故事的人年紀漸長,有些泛音會逐漸消失,但其他泛音會更加清晰。不朽的童話故事就是如此,六歲時看《小紅帽》和四十歲時讀到的不會一樣。說故事是說出發生什麼事,然後閉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