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倌(kami)
6 months ago
#讀嘛讀嘛為什麼吃蛋糕、看電影、去了健身房,都還是好不起來 - 精神科醫師Sidow | Readmoo 讀墨電子...適合試圖減輕壓力,卻覺得壓力並沒有如預期般有效減輕的人。
讀書心得下收。
latest #15
掰噗~
6 months ago
(cozy)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是一本閱讀起來也沒什麼壓力的書。
前半在解釋壓力的由來跟其他與壓力有關的介紹,後半作者用大家比較會使用的紓壓方法作為章節篇章,章節標題通常是A→B。A是大家常採取的紓壓方式,B是作者建議改良的紓壓方式。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因為不是每一種紓壓方式都有在使用,可以挑適合自己的來參考就好。作者的敘述也滿口語的,不會太難理解,很輕鬆地就讀完了。
立即下載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重點可能就如作者在結語強調的,要反覆去思考去實踐,不開始的話就不會有改變,從一點小的地方開始改變也很好。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下收一下本書我的劃線句子。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首先,不是決定要做的事,而是「決定什麼事不做」。
第二件事是「改變面對不想做的事的態度」。
思考看看「做這件事會帶來什麼好處呢?」
就算不擅長或不想做也沒關係,只要想成是為了成長而做就好。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難過或心情低落時,不要勉強做快樂的事,試著沈浸在這股情緒中吧。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所謂的「燃燒殆盡症候群」,指的是在忙碌的時期,或是達成某件事後失去幹勁的狀態。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懷抱期待時,重要的不是想著對方該這樣做或是希望事情該是怎樣,而是要對自己說「我希望能變成這樣」。
期待不該是針對對方,而是要針對自己的期望。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大多數人的本性與特質和年幼時根本沒有什麼差別。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請先理解,社群網站的使用者是不特定多數人,所以並不一定能獲得自己期望的反應。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精神醫學界裡有一個有名的說法:嚴重憂鬱時禁止旅行等等散心活動。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美國的心理學家丹尼爾‧韋格納(Daniel Merton Wegner)提出了這種現象:「越努力不去想某件事,反而會讓那件事越難從腦海中消失」,這就是「後抑制反彈效應」。
「白熊實驗」便是以此現象為基礎的實驗。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如果不實際實踐得到的知識,那真正意義上就等同於沒有效果。因此,請盡量避免閲讀完一遍後就結束,而是要回顧自己有興趣的項目,試著找尋看看適合運用在自己生活中的方法。就像再怎麼熟悉棒球的理論,如果不揮動球棒,就永遠不會擊出安打一樣,透過嘗試實踐,才會漸漸變得能夠應對壓力。
雪倌(kami)
6 months ago
以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