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O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X-Half 搭載FUJINON 10mm/F2.8的鏡頭

目前約略已知的規格:
Fujifilm 半片幅相機 - X-Half
首次搭載拍攝完畢才能預覽照片的:“底片模式”
鏡頭規格:FUJINON 10mm / F2.8,固定式非伸縮型
對焦:自動對焦
尺寸:105.8mm x 64.3mm
感光元件形式:1吋型CMOS
螢幕:垂直 LCD+底片模擬視窗
觀景窗:有,OVF 光學觀景窗 機身轉盤:1個,用於曝光補償功能 製造地:中國 價格約700美金附近 ・ 正式發表時間:紐約時間 5 月 22 日凌晨 1 點發佈
latest #21
KURO
6 months ago
目前未知的部份:
底片模擬風格種類
OVF可呈現的額外資訊種類
續航力
底片模式的進一步解說
機身右方過片撥桿的功能
對焦性能
是否搭載錄影功能與其規格
我覺得問題是臺灣買不買得到w
KURO
6 months ago
andysc1230: 現在都是等就會有, 只是多數人沒耐心等個8-10個月
立即下載
專業"大家來找碴"的作業員管家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我是蠻想試看看的啦 只是我擔心半年後我的熱情會消退什麼的
世說富士的相機能去哪裡買 相機王?
KURO
6 months ago
相機王服務跟價格還不錯, 或是上電商訂
富士的機型我覺得要看機款, 也不是所有的機型都要等那麼久
以這台X-Half來看的話, 定價700 USD的範圍,
我猜會是699 USD, 台灣大約23000吧
考量近年台灣的攝影器材思維是比較接近中國的,
以索尼與佳能兩個為主的FF全片幅路線為主,
富士買的其實不多,(缺貨是富士自己產能低。)
這台1吋賣2w3台幣, 話題嘲笑應該會遠高於實際買的
KURO
6 months ago
但是我認為它在攝影性質上,是更純粹許多的,
跟Xpro與X100幾乎是同樣為靜態攝影服務的機身
我也差不多抓2萬多 ok 看來五月底去相機王問看看好了
主要是我有點想入手X系列 然而X-M5沒趕上首發的話 現在已經一臺難求了 所以想試看看Xhalf的首發
而且我是攝影新手 我覺得富士有一個很麻煩的缺點是 它的外型給人的感覺很像是使用者很會照相似的ww
我不太想要這麼引人注目 如果這台的大小比X-m5還要小的話 那就可以避人耳目一點
KURO
6 months ago
我反而覺得X-M5是富士恢復X系列的最低價定位產品的一步(按過去的歷史應該還要有一個更低的XA系列)
XM5滿足單純需要富士X系統拍照的需求,但是論樂趣輸這台Xhalf不少
KURO
6 months ago
外型觀感的話無解哈哈, 要看起來沒有那麼「攝影感」的,
我想只能往sony的小方磚外觀找
哇 原來富士有走過中低價路線喔ww 現在知道這個還真新奇
KURO
6 months ago
Xhalf看起來很像玩具相機,風格上輕鬆許多
確實sony很適合入門啦 但是 我真的很喜歡有底片感的畫面 這股應該只有富士做得最好
KURO
6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p9DAWX0c6TIJABxmcHHEw.png
這張圖舊了點, 不過富士的X系統架構基本上還是這個主軸的發展
XA產品在後來XE與XT茁壯之後就被砍掉了
後來冒出XM1補位,可是沒什麼銷售最後也是停掉
到疫情開始轉變相機生態圈之前,XE系列都是X系統的入門
現在看起來回頭布局拍照樂趣,可能錄影市場真的很難跟CNS打
KURO
6 months ago
富士底片模擬是老總決意要做的,說起來有點矛盾,
老總在2010年底片銷售統計剩下3億捲的時候,就決定往數位全力走去,
(1999年的時候全球一年有9億捲)
富士的底片模擬是把一款底片的特性用儀器計算好各種亮度與色溫下的發色特性,產生一組數據包,
因此他在意義上確實可以看做「數位型式的底片」
而即使在網路上有海量的教學用軟體修出富士色彩,
但是跟機身直接產出仍然是天高地遠的效率差異
KURO
6 months ago
富士的作法幾乎是算好一款,就停產一款底片的方式了,
現行富士自己生產的也只剩高利潤的款式(例如PORTA)
那個停產跟漲價風波直接把我想嘗試拍底片的欲望給踹飛ww
KURO
6 months ago
底片價格已經無解了, 前幾天我寫在脆上的一篇統計,
假設以2010一捲60元的行情作為期望值(背景量500萬用戶/3億捲/年)
2025的現在大約50~100萬底片用戶,一個人至少要600捲/年的用量
KURO
6 months ago
以現在的價格,KODAK GOLD 200一捲320左右
一年600捲是19萬2
全球玩家大串聯一年19萬, 底片就具備降價的條件了(X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