ぴー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最近想寫的櫻坂
一段時間累積的想法,趁這次全選拔,四期還沒合流前,CDTV 初舞台後,把之前隨筆的東西紀錄起來。

✅📝-舞台地上波次數
✅📝-選拔與Backs
✅📝-巨量LIVE行程

✅📝-寫故事的能力、上升期的風格嘗試
✅📝-輝鈴天、二期

以上,完。

🇹🇼-419🌸 ➡️這個應該是不會放在這邊了

希望在去廣島之前可以寫完
latest #34
ぴー
6 months ago
<舞台地上波次數>
近兩三單地上波的次數明顯下降很多,以11單為例就有3次…這個其實並不是特別好的現象,畢竟LIVE是粉絲才會關注,地上波才有機會再開發新的客源?,一直以來我覺得櫻對於舞台調整速度的能力算非常快,這次不好的地方,下一次基本上會有修正,但是如果沒有後續,根本看不到改變,因為櫻的舞真的算導播的地獄,第一次可以拍得好的真的不多,但沒有後續印象就會停留在那一次,我自己的想法一直都是每一次的表演都可能是觀眾對於這個表演者的第一個舞台但也可能是最後一個舞台,要一發決勝可控的只有成員們的表演狀態,成員的狀況都不可能百分百保證了,其他更不用說,所以沒有足夠的表演量就少了翻盤的機會,畢竟只有粉絲會帶著濾鏡去看。
ぴー
6 months ago
就以Addiction初舞台來說,以我有粉絲濾鏡的情況下都讓我有皺眉的地方,這次編舞看得出來是要用時間差的方式呈現歌詞中從陷入到中毒的過程,但呈現得並不好,直白一點的說就是亂…時間差的舞蹈就兩面刃,甚至這次讓我皺眉的反而是可控的部分,當然場地太小壓縮表演確實可能是因素,地方場完表演也算種子花的鍋?但這些都不應該是理由,尤其當舞台表演是櫻一直以來專注的地方甚至是賣點就更不應該這樣…,希望後續還有地上波可以看到修正的狀況啊…

我認為目前的狀況其實也跟後面想寫的選拔&Backs、巨量LIVE行程有不小關係

但其實一切可能只是我太過嚴苛了?
ぴー
6 months ago
<選拔與Backs>
目前選拔與Backs人員都有僵化的現象,人員流動率太低,當然這個跟種子花的KPI?(線上見面會切的數)有關,但這是不好的現象,當初3C(櫻八政策),我有說過這個政策如果沒在第三單開始改變就會跟當初的櫸一樣,只是不動一變成不變八而已,好在沒有發生,但是僵化的問題現在卻開始發生了,有了本錢更怕輸了嗎?

僵化除了對長期上不了選拔的成員是一種傷害之外,我更關注的是所有成員對櫻坂所有歌曲的了解度的差異,僵化的問題造成長期待在同一邊的成員少了機會理解另一邊的歌曲更不用說以她們的方式去呈現,這是前期Backslive的醍醐味之一,選拔成員也沒有機會去嘗試Backs歌曲,一直以來我都有跟朋友說,我想看輝的Backslive,但只會被回你想看到世界大亂嗎?我想有這個回覆也是僵化的最主要原因,誰該上誰該下?
立即下載
ぴー
6 months ago
如果不行那至少可以在全員都在LIVE去嘗試看看,櫻坂的選拔很強,Backs也很強,但是全員的櫻坂更強,就如同一二三期版和選拔Backs版的BAN一樣,這兩個版本都有幸在現場看過,那種感動真的難以言喻。

櫻的選拔給我的感覺就是精準控制的流派而Backs則是情感滿溢的流派,大亂鬥?交流之後的櫻的舞台應該可以更上一層樓,因為體驗過對方的感受後舞台上的呼吸頻率才會更加同步,這裡不是在說櫻的不足而是櫻要再突破的一個方法。就如保乃三單C後整個表演方式脫胎換骨,武元8單的Backs曲跟Backslive有多麼經典,這些都是到了那個位置的迫切所產生的產物吧。

種子花,12單該有變化了吧?

其實一直有想法是,週年場上半場選拔BACKS歌曲表演人員互換,下半場都是全員的版本,期別曲則是期別互換。
做夢可能比較快
ぴー
6 months ago
<巨量LIVE行程>
大家知道櫻坂在2023、2024兩年的單獨LIVE辦了幾場嗎?
2023年是27場、2024年是31場(資料來源:https://sakamichi-data.c...
以櫻坂的人數編制與舞台走向來說,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甚至已經出現準備時間會重疊的情況。像是9單Backslive接著三期生LIVE,419與五巡只差一周,最誇張的莫過於去年底那記組合拳:週年LIVE、香港音樂節、10單Backslive接連上陣。
這樣的行程密度代表著現在的櫻是撐得起這個量能,但這樣的節奏成為常態時是否也會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ぴー
6 months ago
先說好處
密集的行程讓成員有目標及不得不壓力,每一次LIVE都有新的舞台課題(故事線、編舞調整、替補等),還有賣座及時間壓力,我是真的沒想到今年可以挑戰五蛋
但也正因為這樣,能力值絕對會是肉眼可見的成長,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理子,更重要的是,成員們參與舞台的過程,不只是照做,而是跟舞監、編舞團隊一起討論、提建議,讓舞台更好看。
這些實戰經驗,就是下一場能夠更強的養分。
遙想成員們對於一巡的評價是「因為擁有的東西不多,只能拼命地把每首歌做好」,現在卻是「好想要再做一次那首歌的舞台」,櫻的舞台是這樣累積下來的,不管是曲目還是不斷進化的呈現方式,所以我覺得櫻的舞台讓人深陷絕不是偶然,而是一連串Team櫻坂的「共創」
ぴー
6 months ago
再來是壞處?...
過密的LIVE行程,最先要面對的是視覺效果疲勞。
舞台監督團隊一年要籌備的舞台包括巡演、2~3單的Backslive、週年、音樂節、海外,有時甚至還有卒控,靈感與設計不可能永遠源源不絕。
至少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些歌是前導音樂一下就能猜得到是哪首歌,定番曲目、常態出現的環節(例如森田輝ZOOM-C曲炸場連發),雖然有代表性是好事,但也需要透過再變化去推升表演的魅力,這就是我對小林卒控跟24年東蛋評價很高的原因,因為這兩場分別用不一樣的方式在寫故事,後續在「寫故事能力」會在寫這部分。

櫻的舞台我絕對是能看現場就去,不能去線上也一定會看,舞台設計視覺效果疲勞這塊是近期有感的,我還沒看5巡,所以很期待種子花打我臉。
ぴー
6 months ago
但我最想說的是這個:
舞台消化及成員體力問題,對我來說櫻舞台之所以讓人深陷,是因為表演的「表」與「演」相輔相成,編舞與舞台團隊提供的是「表」的框架,但能讓設計錦上添花,產生情感衝擊的只有成員本身,那個「啊,我就是因為那一瞬間而深陷」的時候也就是「演」的部分,在一首不足五分鐘的時間,要讓能你在一瞬間深陷,不會是偶然,要透過大量練習、排演、以及我覺得最重要的鏡頭語言(在鏡頭給你的哪幾秒內你想傳達甚麼),越來密集的LIVE行程下,成員連「表」都可能來不及消化的情況下 ,如何產生更好的「演」呢?能靠的就是先前累積的肌肉記憶,久了會不會在歌曲中流於制式呢?
櫻本身的「表」絕對有一定的水準,但少了消化過後的「演」那一個深陷的時刻會不會就成偶然了呢?
我相信成員絕對不會輕易妥協這塊,但現實是她們終究不是機器。
ぴー
6 months ago
再來體力問題
沒有錦上添花事小,失誤甚至是受傷這才是更嚴重的,過去Backslive+三期Live一連串超強度的排練就造成純葉與小田倉受傷,10單Backslive的優也在訪談中說,她有一段Dance track是完全忘記原編舞,只能臨場發揮。

我們戲稱二期「鬼一樣的體力」,但她們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也是靠一次次越來越鬼的演出歌單去堆出來的。
從櫻坂開始到現在,她們一直都是整場LIVE的主軸,3C在台上的時間動輒八成以上早就成常態。她們也曾遇到體力要突破的問題,成員訪談也提過「感覺像要死了」,但那是用相對正常的節奏下磨出來的。
ぴー
6 months ago
現在,種子花很明顯是希望三期能更快速度跟上,一方面是分攤舞台壓力,一方面也是對三期的壓力測試,更現實面還有未來接班的問題(這裡沒有要幫任何人畢業),畢竟現在整場LIVE主軸還是二期,以賽代訓(大量的三期生LIVE)是一種好的訓練模式,CP值也很高,但希望是不讓成員暴露在高風險的前提下去堆疊舞台經驗與體力,畢竟,每個成員都是櫻坂最重要的資產。

「如何在持續輸出高水準舞台的同時,兼顧消化與調整的空間,我想會是Team櫻坂下一階段的關鍵課題。」
ぴー
6 months ago
<寫故事的能力、上升期的嘗試>

這部分成兩個部分紀錄想法,第一是LIVE,第二是風格。

【LIVE】
LIVE部分比較常聽到的評論是,櫻的表演「主題性變弱」、「故事線不明顯」甚至「沒有故事」。
這部分從櫸櫻一路看過的應該是會特別有感,櫸的LIVE主題化非常明顯,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到櫻為什麼會被說故事線不明顯甚至是沒有,我想跟曲目多樣化而衍伸到表演的方式與風格有關。

先前說過櫸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是由平手去傳達「僕」的故事,直白一點的說更像在看「一個人的故事」,現場表演則是搭配「僕的內心」去做轉合設計,而櫻從有3C開始就註定不會是這個走向,我覺得櫻寫的是更多人的故事櫸就像是你陪著一個朋友走過的一段路,櫻則是你的路上遇到各式各樣朋友,聽他們的故事。
ぴー
6 months ago
櫻在這個前提下,本來就很難去做到故事的一致性,但也不代表做不到,像是小林的卒控就是很好的例子,那場表演用名為「小林由依」這個人去串起她遇到經歷的各種故事,現在櫻的表演模式更像是以觀眾為中心,成員去演繹並一併體驗各式各樣故事的交錯,表演走向也漸變成把單個故事透過不斷改編去更加深化。

這邊簡單整理一下各巡演的變化:
1st:唯一有故事線影片貫穿全場,可能是因為曲目還不多,需要影片串場。

2nd:這個巡演推薦大家去看廣島版!曲目的前導演出、精進後的表演、布景等搭配起來非常豐富,非常符合開場那串英文旁白。

我覺得這就是現在櫻的LIVE及想要透過LIVE與Buddies交流的最初雛形
ぴー
6 months ago
3rd:前導演出進化、long intro運用極致的一場表演,開始出現由C獨舞導入歌曲表演、間奏Remix、合流演出等新形式,也是單曲故事深化的開始。

4th:這邊寫的是東蛋版,單個故事極大化,透過前導演出+間奏Remix、重現MV世界觀,讓各個故事的碰撞跟融合,像櫻月、流彈的碰撞,透過「和+月」去融合,就像沒有共通點的兩個朋友因為一個契機產生意外的交流,森田Zoom(マンホール蓋、BAN、承認)則是本來就志同道合的朋友歡快的派對等。

櫻的LIVE不是故事線弱,因為在本來就不是單一故事線的情況下,她們去把每個遇到的故事講得更好,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演」的部分。
ぴー
6 months ago
再來說說【風格】
這部分我真的覺得非常有趣。
櫻一開始的3C體制,本就讓整個表演風格變得比欅坂更開放也更多樣。持續換C下也沒有放棄嘗試,當時5單甚至有試錯試到快要滅團,想轉型學乃木,才推出以守屋為C的櫻月這種聲音,但到最近期一單的UDAGAWA GENERATION卻被評價為不像櫻坂,換個角度來看,櫻在大眾確實有留下一定的印象。

我自己對於當時各種曲風,不同C都是很開放的態度,畢竟當初櫸後期的困境與種種還歷歷在目,當時被批評的五月雨跟櫻月,我其實都很喜歡,五月雨很溫柔,櫻月的離別美,因為這兩曲傳達出更不一樣的故事。

我一直主觀的覺得,正因為擁有這兩首歌櫻才有機會在後續用更多種流派去說更多人的故事,而不是一昧的反抗、壓抑、更多了點韌性的美,才不至於脆弱
ぴー
6 months ago
1~5單我覺得是櫻的「單點情感」的基礎,5單三期開始加入又再把說故事的方向擴大,6單則在各式堆疊,在加上最關鍵的引爆劑-夏鈴的加乘下的在大眾面為櫻留下更深的印象,至於為什麼會說夏鈴是最強引爆劑,後續輝鈴天會再寫。

前6單的故事很飽滿,過程也在慢慢雕刻出櫻的樣子,是成就現在櫻的養分。

7單開始進入另一階段的嘗試期,櫻三正式合流,團體逐步在人氣與外界關注上升的階段,運營也開始嘗試更多元且大眾面向的曲風、視覺風格與主角敘事方式。

這時期也能感受到,期別曲的設計是為了讓三期能補足前六單未經歷過的情感基礎並擴大櫻的曲目幅度。同時,選拔曲與Backs曲的表演方式也越來越不一樣,這些差異其實正豐富了整個團體名為「櫻坂」的風格跨度。
ぴー
6 months ago
但一切的嘗試都不可能只有優點。7單以後,櫻坂逐漸往「更接近世間流行」的方式去製作故事,也加入更激烈的舞步與強烈的視覺衝擊,這與前六單那種「細磨情緒、再重擊你」的日式美學很不樣。

哪一個比較好?很難說,就如我先前寫過的各種嘗試下一定會有各式各樣的磨合期,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定有因為那個階段的櫻而喜歡上她們的人。

風格不可能永遠流行,人氣就像季節會變化。
要繼續前進,唯有不斷嘗試。這大概是成員口中「每一場舞台都是活著的」,最真實的寫照。
ぴー
6 months ago
所以櫻坂的風格到底是什麼?我想每個人心中的答案都不一樣吧。
但對我來說,她們的風格,就是不停止嘗試,在一次次挑戰中,繼續去說更多人的故事。

至於跟歌詞的內容我就不評論了,畢竟創造櫻坂創造歌曲世界觀的方式更多是仰賴MV導演、TAKAHIRO團隊、服裝師、成員等各放面的共創,可以拿到好詞如靜寂、東京雪、地下鐵那真的是可遇不可求了。
ぴー
6 months ago
還有近幾單關於MV一直被嫌很窮?這件事情,也不好說,至少我沒覺得…,畢竟當初花了大錢的五月雨可是被嫌棄看不懂想幹嘛。
ぴー
6 months ago
櫻坂的「寫故事的能力」&「風格嘗試」,我認為不該只是停留在「某場LIVE有劇情設計」或「特定的風格」而已。
她們的模式更開放,成員不會給你標準答案,因為她們也在不斷嘗試,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經歷去理解她們想傳達的故事,櫻坂則是透過編排、表現方式,及與觀眾的互動中,讓觀眾感受每一場表演或每一首歌想傳達的情感,進而讓你對各個故事產生共感,她們在寫她們的故事,而Buddies,也正透過她們,寫著屬於我們自己合她們共同的故事。
就像現在,留下這些紀錄的我一樣。
ぴー
6 months ago
<輝鈴天>
這部分是我對這三人的非常主觀的觀察與想法,主角雖然是她們,但中間也會提到一些二期整體的化學效應。慎入!

最初想寫的時刻是在2021年W-keyaki後,關於3C的平衡感這件事,翻了當時留下的紀錄其實跟現在差不多,只是平衡點的位置產生了變化,對於3C的感覺也跟當年差不多,變的是她們變得更成熟了。

初期想法指路->底下廢話很多,看這個也可以(笑@page0729 - W-KEYAKI FES.2021 Day1 感想 #櫻坂46
簡單用圖示?畫一下我的想法
2021年->2025年
表演型態:鈴-輝-天(吸引力← 平衡 →熱能)
領頭:輝-天鈴 → 天-輝鈴
ぴー
6 months ago
<表演型態>
天鈴在我的心中就是光譜的兩端,她們太不一樣,天熱能滿滿,是用熱能去衝擊你,而鈴則是不在意外界只在乎當下的自己,就像黑洞一樣會把你吸進去,輝則是恰恰站在這兩個極端的正中間,看不到她失控的時候,所有演出好像都在她的計算內,很細膩很精準。

<領頭>
在初期,領頭的是輝,不只是因為是前兩單C,更因為她像是牽起另外兩位的手一起帶領櫻坂向前,輝鈴根據先前說法,她們兩個討論了非常多關於團體方向及舞台,而對於天,輝則是陪伴小孩玩耍好好長大的腳色。
而現在小孩長大了,領頭的位置換成了天,去牽起更龐大的櫻坂,領頭的位置不會是鈴,我想個性有關,對我來說她更像團體的引爆劑,用她的表演在關鍵時刻創造出推進整體的爆發力。
ぴー
6 months ago
我眼中的三人
<天>
先說「感謝二期,讓小孩好好長大了。」,二期對於天的成長有多重要,櫻坂頻道天畢業那集就可看出,如果說天是被二期「養大」的,也絕不為過。
回首櫸時期的天,不管是當時的氣氛,又或者是當時的發言讓她飽受批評,入團後的她就像染上一陰霾般,轉櫻後團體氣氛好轉,一期轉為後盾、二期給予她空間與支持,我們才得以看到如今像太陽一樣的天。不確定是否因為受當時的影響,但我覺得更多的是她不再壓抑本性這件事情,這個也是轉櫻後,呼應櫻坂的一個重要價值觀:每個人都能開出屬於自己的花朵。
ぴー
6 months ago
天這種會去主動牽起其他人的手的個性,對於團體來說真的非常重要,畢竟團體失衡往往始於交流的斷裂,天主動牽起其他人的手這件事,不只一次被成員提到是她們的救贖,病修中的光莉,撞牆期的柚子,甚至最難攻克的夏鈴也被帶動的越來越願意去表露自己,當然也不排除她太愛天了

還有,天未來勢必會是接續下一代的櫻坂一個主軸,這種個性為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且逐漸壯大團體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ぴー
6 months ago
<鈴>
3C中最有天賦,也最特別的存在。
我覺得夏鈴是儲能型的選手,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澱後才會有一段猛烈的輸出出。
夏鈴的表演,一直給我一種感覺,她用最直接不經思索(褒意)的方式,透過舞台去釋放當下的情緒,去體驗不一樣的人生經驗,或許就是夏鈴舞台能把你吸進去和直擊人心的地方。

我永遠不會忘記當年W-keyaki Day3,那天櫻坂前半的表演讓我有點想關掉直播的衝動,是夏鈴的一首偶答一下子扭轉整體氣氛,把我拉回到舞台之中,讓我可以冷靜下來看表演,這絕對是天賦,但如果長期依賴這種模式,可能會讓她對表演喪失新鮮感。
ぴー
6 months ago
每單站位公布前夏鈴絕對是熱門人選,但在2022年的東蛋時我不知道哪來的勇氣的跟一位鈴推說過,我是運營現在不會選她﹐我覺得她「やる気がない...」,現在回頭看,或許當時的她是在儲能吧,後續才會迎來6單的起爆效應,從11單開始,我感受到她又重新進入了輸出的周期。

她的天賦最高,同時她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去沉澱,這種節奏其實對於一直要輸出的團體來說,其實很不利,團體不可能停下來等她,她的表演無疑可以吸引很多人,尤其是喜歡櫸的粉絲,但不斷讓她輸出,或許迎來只是下一個壞掉的平手,所以二期輪流站出來分擔C的位置,夏鈴在2單特典時提到保乃對她說過「夏鈴自由的做就好」,這背後不單單是對這個人的了解,背後也藏著要釋放肩負的一部分,二期給足空間,才會有現在的夏鈴
ぴー
6 months ago
其實蠻常聽到有人說,種子花放置夏鈴,是浪費她的天賦,但真的是這樣嗎?放眼3C夏鈴去體驗村外的世界是最多的吧,這些多樣的經歷為她舞台上的感受提供了新刺激,我看來是最具正向的刺激。

p.s不要跟我說資源是自帶的,自帶也要運營願意放妳出去,看看保乃的模特資源被擋多久…
ぴー
6 months ago
<輝>
越是喜歡的人,越難說清楚。
輝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到現在還是很不懂「森田輝這個人」的這個部分。

她一直展現的是屬於「櫻坂46森田輝」的這個角色,她很沉穩,面對事情更多是用第三人的視角去看,檯面上的她幾乎看不到任何屬於她的個人情緒,跟個人色彩相當豐富的二期生比起來,她給我的是中性的存在,這麼說可能是事後諸葛,這或許最初團體會由她領頭的理由,劇烈變化後而再生的團體,一個中性且平穩的人領頭除了能繼續走下去外是否也開啟未來往各個方向發展的可能

當然以天鈴作為開頭一定也會有屬於那個世界線的櫻坂吧。可惜的是我們永遠沒辦法體會到那個世界線。
ぴー
6 months ago
但請先讓我好好感謝名為「櫻坂46森田輝」的這個人吧。

謝謝妳,把團體發展放在妳永遠的第一位,雖然妳說因為妳不擅長計畫,更專注當下,但我永遠不會忘記妳初期獨自上村外節目自我介紹時說到「櫻坂46」時會加入櫻坂手勢這件事情。

謝謝妳,扛起團體初始的重壓到現在,關於妳自己的總是輕描淡寫的方式帶過,不論是初期難以跟同期傾訴站在那個位置的壓力,為了精進演出,休息日也會大量的觀看其他演藝人員的表演做為參考跟提升演出的動力等等。

因為妳總是看著整個團體,不知不覺我也變的比起個人更喜歡看著整個團體的發展,櫻已經漸上軌道了,現在的妳可以不用這麼沉穩,總是用第三者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的事情,妳可以展現更多的『妳自己』,也很開心可以在更多不同的地方看到妳。雖然我可能沒什麼資格這麼說,但還是想告訴她「たまには自由にやって方がいい。」
ぴー
6 months ago
輝長期「穩定輸出的表演力與存在感」,天則像是團體內部能量的「凝結中心」,在輝天的持續創造的土台下,在這樣的穩定基礎上,鈴表演的衝擊力則是在團體持續累積的張力上點火引爆,這種平衡與互補,不管是天性抑或者是達到大人們的期待,我的感覺就是「平衡感真好」
ぴー
6 months ago
二期:
有時會聽到有人評論二期沒有「一體感」,我認為這樣的說法更多是針對表演層面。但這個跟團體的時間線脫不了關係,初期入團只能替補,小心翼翼不去破壞前輩的世界觀,能做的只是單向地融入櫸,轉櫻後,二期的世界變得開闊了,新的開始,新的理念,「每個人都能開花」成為中心價值,可以嘗試更多風格,甚至透過Backs Live去重新詮釋屬於自己的故事。這也讓我們在舞台上看到個性鮮明、風格各異的二期生。

不過,如果說二期缺乏「團體的一體感」,我會完全反對,她們不只是櫻坂的一部分,更是這個團體「一體感」的創造者,在肩負團體發展的同時二期給我的感覺更像團體的黏合劑,好好抓住了一期留下的東西,同時也提供給三期良好穩固的團體氣氛,氣氛正常了團體才有更好的運作,我想三期在接受這個感染下,也可以好好地抓住四期。
ぴー
6 months ago
二期或許沒有留下像一期這麼鮮明的印象,也不如三期被寄予強烈的未來性,但她們確實是團體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潤滑與黏合」,更重要的是為團體帶來持續向前的重要力量。

二期在這種時空背景下,先前聽到聽到一句對二期很貼切的形容,她們不像高中熱血的社團,更像在一個在各自領域發展很好情況下協力推進前進的「工作團隊」。

每個團體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線,櫻坂的時間線又尤其特別,每一個期別有沒有在屬於她們的當下,好好寫下屬於她們的故事才是我關注的重點
ぴー
6 months ago
<結尾>
廢話真的多,很抱歉
ぴー
6 months ago
櫻坂對比櫸坂更加開放,成員從不把每首歌的世界觀去做定義,也表示經過時間的流逝對同一首歌的感覺不一樣了,這樣的開放,帶來的是「一體兩面」的結果,好的地方在於,每個人都能在歌曲裡投射自己的情緒與經歷包含buddies們,成員對於歌曲的詮釋也有更加寬容的幅度,但相對地不容易讓人感受到她們真正的溫度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世界觀。

「一致磅礡的世界觀」與「各式拉扯後才會形成的共感」,哪個更好?我想每個人心中自有答案。
至少對我來說,我很喜歡現在櫻坂。她們給我這種喜歡在腦內瘋狂迴轉各種可能的人更多開放的空間
ぴー
6 months ago
當然,現在的櫻坂不是沒有要解決的問題,如先前寫的,團體快速成長,觀眾胃口也被養得越來越大,她們確實更多時間去錘鍊作品是不爭的事實,對於追求表演傳達性的團體,無疑的是一種損耗
但Buddies願意再回到那個一年只有一單的時候嗎?
我想,大部分人是不願意的,櫻自己也想把路走得更寬,運營更不可能在這個時間去做這個冒險,熱度直接放到冷掉。

所以我更傾向在必須做的事情內去做震盪跟加大幅度的嘗試,LIVE的表演模式也好、選拔Backs人員的流動也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