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second language

昨天在看一些喜歡的訪談時,突然感覺到文字真的是一種second language,當你直接看到人的微表情和動作、聽到他的聲音傳達出來的情緒或狀態,或是整個場域的色彩和空間樣貌時,那種直覺式的輸入速度是很快的。
latest #6
文字對我來說會更像是一種「二次創作」,它呈現出來的面向會不太一樣,比較像是透過紀錄幫助我們把能量和思維重新整理一遍,然後把它變得更加穩定。
昨晚的說書活動也有在聊,當我們增強身體構造的時候,知覺反而會更加的敏銳,有點像是一個健康的運動員,他對周遭環境的動態感知會更強;而身體沒那麼健康的人,可能就不太會有力氣去注意環境怎麼了,亦沒有太大心力去安頓自己的心靈。
願光🌕Secretbox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以前我自認為自己是個很文字、很視覺型的人,不管看什麼影片都盯著字幕看,甚至可以不看畫面不聽聲音,直接快轉把文字看完,我就覺得我已經得到我想要的。

後來我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麼類型的人」,而是你當時想接收到的訊息是什麼?就會影響到你選擇的管道跟內容。
立即下載
我現在是越來越喜歡去看一個有能量、有力量的人是怎麼調動他全身的感官去運作他自己的?這種以身作則的行動會引發我想要跟他「同頻」的感覺。
不太算是理想化,我會說那是一種「想要替自己更新版本」的願望,而你現在看到一個範例告訴你「可以這樣表現」,比如他/她呈現出來的體態、姿勢、笑的方式、如何應對尖銳提問,或是遇到價值觀不同的時刻,他是如何反應的…等等。

當你學習到「原來可以這樣」的那個瞬間,你就會想動起來、去becoming,而不只是hoping或thinking。
願光🌕Secretbox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也許我們可以開始更加的…開放自己的感官,去感覺自己聽到什麼、觀察到什麼,開放更多管道讓訊息進來,調整全身的能量,也許會發現更多潛能喔!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