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在 19:59,電視播放了克里姆林宮牆邊亞歷山大公園中的永恆之火,並且播放了一分鐘列寧格勒圍困時期的節拍器聲音。
問grok:一分鐘列寧格勒圍困時期的節拍器聲音 為什麼要放節拍器的聲音?
latest #9
答:在列寧格勒圍困時期(1941-1944年),節拍器聲音透過收音機廣播在蘇聯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播放,特別是在德軍圍城期間。這一做法具有重要的象徵和實際意義,以下是其原因的詳細說明:
1.維持士氣與希望:
節拍器的聲音被用作一種心理武器,象徵城市的生命力和抵抗意志。圍困期間,列寧格勒居民面臨極端的飢餓、寒冷和轟炸,節拍器的規律聲音傳達了一種訊息:城市仍然「活著」,鼓勵居民堅持下去。它的節奏類似心跳,象徵堅韌和生存。
2. 廣播系統的運作標誌:
在空襲或戰爭中斷廣播時,節拍器的聲音被用來填充沉默,表明收音機系統仍在運作。這讓居民知道,當局仍然在控制局面,且廣播隨時可能恢復,提供重要資訊或指示。穩定的節拍器聲音有助於減少恐慌情緒。
3. 警告與緊急信號:
節拍器的節奏有時會根據情況改變。例如,較慢的節奏可能表示「一切正常」,而較快的節奏則可能警告即將到來的空襲或其他危險。這種方式在無法進行語音廣播時,提供了一種簡單的通訊手段。
4. 文化與歷史背景:
列寧格勒的廣播節拍器聲音後來成為圍困時期的標誌性象徵,與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交響曲)等文化作品一起,體現了城市在極端困境中的不屈精神。節拍器的聲音在戰後也被用於紀念活動,提醒人們這段艱難歷史。

總結而言,節拍器聲音在列寧格勒圍困時期不僅是技術上的廣播工具,更是一種心理和象徵性的存在,用以支撐居民的意志、傳遞資訊並彰顯城市的抵抗精神。
立即下載
我真的蠻常在紀念儀式上聽到節拍器的聲音,歐美雖然會默哀一分鐘但沒有節拍器的聲音。
59勝利日閱兵典禮上有這個聲音,
雅爾唱的《鶴》就有,他今年翻唱好幾首抗戰老歌,59勝利日這幾天我才突然發現這些都是經典戰爭歌曲,59勝利日閱兵典禮、街上廣播歌曲或是不朽軍團遊行組曲經常聽到。
連我這個外國人關注個俄羅斯3年都會認識一些俄羅斯抗戰老歌,俄羅斯人應該更耳熟能詳。
不朽的軍團!奧列格·加茲馬諾夫! 2025.05.09Бессмертный полк! Олег Газманов! #поклоннаягора #9ма...
不朽軍團 (俄羅斯歌曲) (奧列格·加茲馬諾夫 - 不朽軍團)Бесмртни пук (Руска песма) (Олег Газманов - Бессмерт...我很喜歡奧列格創作的這首歌,只看MV我都會看得挺感動的,遊行有這首歌會很有FU。
SHAMAN 完成了音樂馬拉松紀念活動SHAMAN завершил музыкальный марафон памяти俄羅斯聯邦功勳藝人雅羅斯拉夫・德羅諾夫為這場觀眾共同演唱戰爭年代歌曲的活動劃下句點。《第五頻道》刊出了此項企劃的精彩片段。
在「勝利!」巡迴演出期間,這位藝人走訪了俄羅斯各地的城市,彷彿讓歷史重新鮮活起來:在奔薩響起的是《喀秋莎》,在伏爾加格勒則是《藍色頭巾》,在新西伯利亞則演唱了《黑夜》。這些自幼耳熟能詳的旋律,成了紀念的讚歌,提醒著人們,祖先的英勇事蹟不只是書本上的乾燥文字,而是民族靈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SHAMAN 為紀念勝利80週年,於四月號召粉絲投稿演唱戰爭年代歌曲的影片。
「請在留言中推薦與偉大衛國戰爭有關的歌曲,並上傳你們的演唱影片」,藝人在他的 Telegram 頻道中寫道。
此呼籲獲得了熱烈回響。成千上萬的人——從學生到戰爭老兵——都寄來了他們心愛歌曲的錄影。唱著《鶴》的孩童、伴隨著《唉,道路……》流淚的老婦人、彈著吉他演唱《勝利日》的年輕人——所有人彷彿匯聚成一段完整的影片畫面。這不僅只是影片,而是一場強而有力、齊聲共鳴的大合唱。
我一方面會覺得這種歌曲在俄羅斯有市場?另一方面我又覺得這種類型的歌曲好好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