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大的課。
是真的從空木板一一把那些東西固定上去開始。
不是已經有材料包(?)只需要配線的那種。
老師還有畫圖並提供.pdf講義給大家。
所以如果忘記哪個插哪可以看講義。
上課也會再講過一遍。
只是我屬於那種還沒動手時聽講會懵逼的類型。
所以有講義真的特別棒!
只是關於工具方面,有的細節沒特別提清楚。
比如螺絲起子,沒有講要買什麼直徑尺寸之類…
只有講說那個起子總長多少…||||
我到昨天上課才發現,其實他還有講錯…
說要18cm的起子,其實要更大把一點才好鎖螺絲。
小一點的其實也能鎖,只是沒那麼好用…
而且太用力容易磨壞……
不過我也因此學到一課…
螺絲起子頭要能塞滿螺絲啊……
鎖這種木板不能太大力…容易空轉…
是說我們居然徒手鎖……
我上週鎖了老半天,所以這週直接帶了電動的XD
不過男生應該不大需要吧。
我看老師鎖,小技巧是:對準後敲一下起子尾端!
很明顯是簡單固定一下螺絲用的,類似中心沖(?
實際試了一下發現真的差別很大!!
徒手鎖耗費的力量與時間都能大幅縮短。
這回因為從0開始所以也有「壓接」的過程。
我因為力氣小、動作慢,所以上週把那板子帶回家…
想說買一把壓接鉗在家衝進度…
可是上網搜尋就會發現琳瑯滿目一大堆各式各樣的…
眼花撩亂……
結果我昏頭,只記得長柄比較省力…
又看到一個工具有我手邊那把沒有的更多直徑剝線功能…
於是就沒有買標榜省力的…
這真是個錯誤的決定…
真的是付學費……

人家標榜省力就是真的有設計省力構造啊…
我就一個氣虛體弱的弱雞幹麻不買標榜省力的(。
真的又双叒叕被CP值(多功能)騙去。
在教室壓接過幾個端子、也用過不同的壓接鉗…
我居然還是沒有學乖……
什麼多功能工具嗚嗚嗚嗚我太容易被拐了(。
力氣小就一定要買省力的啦省力!
比如…

棘輪

!
媽耶原來那個壓了不會回彈可以分好多次漸漸壓緊的構造叫做棘輪…
有棘輪構造的壓接鉗肯定會比沒有的省力。
就算它比較短也一樣會比較省力…
不要被蹺蹺板騙了(?
虯控小水藍
6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長柄的……如果沒有棘輪,一樣得用蠻力壓到底……
對於力氣小的人來說,很難很累很痛…
壓到手都紅腫可能都壓不好。
可是有棘輪的話,大概能省下8成力量吧。
而且可以得到完美的成果。
給我自己:不要!再買!高CP值!便宜貨!了!!
除非我健身有成(X
人家有棘輪構造可以省時省力是真的!是真的!是真的!
老師那把紅色柄全班都覺得最好用的就是它有棘輪又柄軟有彈性!
連我這弱雞都能輕鬆壓到底!
乍看CP值高(價格便宜又多功能)沒有棘輪的工具……
只適合力氣很大的人💪
力氣大到可以直接用槓桿原理成功壓接的人。
健身巨巨之類的?
一般沒有天生神力的女生我會建議別省那個錢。
直接買有棘輪的。
最常用的工具是老虎鉗。
眉角意外的多…
付了幾次學費才比較清楚棝中奧秘
沒拿過老虎鉗的初學者最容易忽略的事…
最前端要有一定寬度可以夾持物品
因為市面上有很多多功能工具其實是電子、網路配線等等用的。
那種前端就很細小…
可是水電的話,前端要寬一點比較好用。
我就買了兩隻…一隻後來發現其實是偏向電子用的鉗子…
前端就很尖細,不是很適合水電一些粗線之類的夾持。
後來買來壓接的多功能工具…
最前端竟然是剪線用!!!那就沒辦法夾持了……
那把寫電工鉗
好在我是有買到一把真的可以在水電作業上方便夾持的…
其他同學也有買到電子鉗的XD可是它的剝線功能非常尷尬…
沒有 1.6mm 也沒有 5.5mm

只有一個1.25(?)一個2.0…非常微妙……
現在很多老虎鉗都有附剝線功能。
對於新手來說,確實非常方便,直徑都幫你框好,剪下去直接一圈。
不會說技術太爛把線剪斷或是弄傷。
所以我是滿推薦新手可以買有附剝線功能的。
只是要注意一下可以剝的直徑。
家庭水電的話,1.6mm、2.0mm、5.5mm
大概這三種尺寸會比較常用。
雖然現在法規都要求至少要用 2.0mm 的線了…
可是 1.6mm 對於練習來說比較方便。
因為比較細,相對2.0更軟,坳線時手指比較不會那麼痛XD
可剝除線徑要仔細注意,因為有電子用的…線很細。
電子鉗就算下面有2.0mm可剝,尖端往往也是細的。
沒經驗的人真的會很容易買錯。
就會像我一直付學費
剪線功能就比較單純,通常不大可能買到不能剪的。
畢竟家庭水電頂多就是5.5嘛…
只是費力程度當然就是有差。
高CP值便宜工具的話就是要多費力。
虯控小水藍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力氣小的人就是要買貴一點、好一點的。
不然真的是剪到手痛。
雖然業餘應該不會需求量很大就是…
(手)痛一下也就過去了XD
5.5mm是絞線就會很有感,便宜鉗子多剪幾條我會拒絕(X
只是如果有力氣比較小的人想去上這類水電課程…
要買工具時,真的會建議不要一直想省錢。
什麼多功能X合一工具才賣個500元乍看CP值超高…
那都是得用蠻力去補那個價差的
一開始的材料。

真的就只有木板切好而已
虯控小水藍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無熔絲斷路器 breaker
就是跳電時會需要去掰下掰上的那個XD
紙盒裡面就有附零件。
側邊有洞,插進去固定再用螺絲鎖在木板而已。
我鎖超久

所以這週才帶電動起子XD
男生的話應該就很輕鬆。
真的是這週才發現老師會敲一下尾端。
有個中心沖效果會好鎖很多。
不然就算拿電動起子直接鎖也會晃。
兩線一組從總開關分到其他分開關。

好像是這樣比較平均吧。
虯控小水藍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兩條5.5mm電線壓接後O對O

單一條的話則是貼齊。
虯控小水藍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算是小細節…貼的面積會有差。
盡量貼好吧。
所以壓接也不能太爛XD
線不能剝太多…
像左邊就多了一點,所以讓右邊朝下比較貼XD
這麼一看我螺絲放反
這麼一放大也看得出剝線很醜XD
因為我那把沒有剝5.5的功能!
只能自己用切線處去小心轉啊轉…
不過老師就剝超快的。
專家根本不用那個剝線的洞洞XDD
是說我帶回去趕進度做得壓接…
也因為工具不好用結果後來又去重壓…
一下就壓好惹工具好就是不一樣啊我在家裡壓得手痛死還壓不好所以真的瞎忙一場
付學費
我是弱智,還忘記拍那把好用的壓接鉗。
只有單一功能,但真的好用。
省時省力太多太多…
局部放大

左邊那樣比較好。
O靠下。
不過右邊倒也不用重鎖啦。
其實帶回家做還出了意外。。。

板子倒了
兩次弄壞了啊啊啊啊啊
虯控小水藍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所以我又付了學費…
重買了 breaker 嗚嗚

一顆230元…💸
鎖回去就比較簡單了畢竟已經有洞可是其實只要螺絲鬆一下就好
鐵盒塑膠盒先裝我忘記名稱的東西

裝好才接電管上去。
我以為會像開關插座蓋板那樣很簡單…
結果只有第一個簡單(那個後來還壞了)
其他都硬的要死!按壓到手指都痛死了…
最後塑膠管那個更是特別難用,後來請我同學(男生)幫忙,他一下就塞好了……
倒是這些鐵盒的那些圈圈…
原來都是可以拔起來的XD
我本來還想說到底怎麼開洞(?
原來按下去就好…然後可以用老虎鉗拔掉…
就可以得到很多圓形鐵片(?
虯控小水藍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這種2.0mm的不用壓接,剝線多到能轉一圈就好。

方向是相反的「?」
方向是為了鎖螺絲的時候它不要被轉開。
畢竟螺絲是順時針轉緊。
只有右手邊那根是硬管(塑膠管)。
塑膠管沒法直接坳出直角,得先用火烤過。
也就是拿噴燈用明火去燒烤。
烤軟了之後再去坳它(冷卻就會硬化定型)。
我很怕火…懷疑我上輩子被火燒死
我連點打火機都不敢……
所以都是撿人家點好的噴燈用。
也不敢亂調整,怕轉錯邊火熄掉(ㄍ
一直忘記到底轉哪邊是開是關
我拿了彈簧去坳還失敗一次(ㄍ
好在還能搶救。
為了加速進度老師就幫我坳了XDD
所以那個L型很漂亮www
基本上除了烤焦之外都還能搶救…
我謹記著這點,很艱難的一直轉管子。
唉…手要是好的這也只是易如反掌罷了……
塑膠管雖然處理起來比較麻煩…
不過之後穿線倒是很簡單。
CD管很軟,波浪狀,穿線的時候要先把頭往回坳才穿得進去。
小插曲是中間最短那段同學幫我裝,結果發現長度不夠(我剪比較短是因為老師說短一點比較好插)
其實同學會幫我也是他也一樣裝很久XDD
後來老師就說那就把盒子往上移哈哈哈哈哈XDDD
早知道一開始就這樣(#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虯控小水藍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另個插曲是老師幫我裝插線那個東西時把裡面塑膠固定物弄壞了…
難怪我之前覺得那個洞特別好用原來是比較脆弱
就說把那個塑膠盒轉180度來用另一邊的洞wwww
從錯誤與意外中學習

覺得這樣挺好的。
要是很順利就不會知道這些了XD
所以到目前為止的成果就是首圖了~

這個後來放在學校辦公室XD
不然帶來帶去很麻煩。
至於電線…看講義的XD
我真的該回去複習之前學過的部份了。
這邊模擬的是只有冷氣才用5.5。
連廚房都用2.0。
虯控小水藍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11cl4: 我還真的超愛買各種工具XDDD
就算不知道那是幹麻的也都會想買(??完全屬於逛五金行會出不來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