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鬆餅:D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支語警察的為難:
如果有經歷過習近平上任以前的年代,難免都會和海對面的網友交流過,那時候大家還會比較客氣。實際上現在在線上和海對面人交流也不難,難免都會互相影響到用語的部分,支語警察會讓人心生反感的原因之一就是完全沒有人知道線要畫在哪裡。如果現在有國高中生說他們從小就會說「無語」「小姐姐」這是事實啊。但那就是中國用語啊。
latest #13
遙遠的記憶裡面杏林子在她的著作裡面有寫到,住院的時候被老兵叫「小姐姐」是被輕薄調戲的意思,讓她很生氣。很好笑的是杏林子也是外省人啊,我就不知道這幾十年來中國用語還可以變成這樣?
所以現在聽到人家稱呼年輕女性為「小姐姐」表達親暱的意思,我都會覺得怪怪的
不過在語言必定會互相交流而且影響的狀況下,我也知道奇怪的人變成是我。
又不定期發作講到支語是因為最近的坑很多人支言支語,我沒有傲慢又吃飽太閒到必須要去說教,但是也沒有無所謂到可以一直忍受。
對了這麼說起來我對支言支語的定義範圍還算是還蠻大的耶,畢竟如果讀過一定份量的外省作家vs.本地作家文學,就會判斷外省作家那些不太一樣的習慣用語為支語。因為很明顯嘛
像是小野筆下的台北大學生,就是(我覺得啦)。操來操去的,以前看還以為是他的幻想朋友,說不定當年的台北人真的這樣講話。
無奈外省作家佔盡優勢被大量扶植,這又回到一開頭說的「到底怎麼界定」
針對台北人當年外省大學生用語,我有聽當年在台北讀書的長輩說,還真的就是說操、馬德等等。(據說當年老師也都是外省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