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賾流 分享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關於支語的個人想法隨意記錄] 我?我當然會用支語啊! 不然怎麼統戰中國人:-P 先給個簡略定義:我也會認為是「文化侵略」的支語,最方便的分隔點是「習近平政權(2012~)」之後由網路影響台灣人的「流行用語」。 #支語 #小說 #中共 #網小 #耽美 #創作心得
latest #76
林賾流
5 months ago
要嚴謹一點,可以加上胡溫體制(2002-2012)的後半段,因為胡溫體制剛開始,也是中國剛加入WTO(2001)時,中國的網路才剛開始發展,他們對台灣稍早一點從BBS進入網頁時代的網路小說討論區可說如獲至寶,因為上面有很多原本只有實體出版的大頭言情小說和台灣人創作的幻武和BBS連載故事被打包作為盜版「侵略」到中國小說(轉載)網站。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我開始在網路上連載小說,剛好是在千禧年2000年,所以還有印象。胡溫體制前期很多台灣作者是被邀請轉載到中國當時還很陽春的網站,起點,龍的天空那些,還有超級耽美地下組織,作者自己都無法看轉載內容「路西弗俱樂部」(還是路西法我不確定,因為我沒會員,而且被邀請轉載的《學園物語》也不是BL,但我相信讀者應該也想多些配菜。)
林賾流
5 months ago
至於我的主要棲息地,是小說頻道和鮮網,這也是大量中國網路小說作者第一次大量來台同時將這些副署台灣出版社打造成國際平台的情況,當然底下還有些次級的出版社文學網以及獨立文學網,也有些香港人和中國人會更深入台灣的本土創作生態,來獨立文學網貼文發展(六藝藏經閣,冷泉映月,還有一些我暫時想不起來),那時我就接觸許多大陸用語了,嗯,那時台灣主體意識不強,沒有支語這個詞,就是簡單地用大陸用語,因為主體是台灣平台與台灣讀者,所以我們不會特地強調台灣用語。
立即下載
林賾流
5 months ago
順便講一下,我的早期連載時代,鮮網是在奇幻板和天魔神壇同期,小說頻道也見證過我是大法師的崛起,但我參加鮮網的社群討論較多,同時也旁觀隔壁文藝/耽美/同人創作的發展,所以稍後大概風弄這些老作者或夜泉這類經典作品的連載盛況我也有跟到,非通曉內容就是看熱鬧那種@_ @ 不過奇幻玄幻那邊後來被目前英語讀者奉為經典的幻武經典我也沒看,像鬥破穹滄,凡人修仙,小兵傳奇,當然還有等等,龍傲天文學像大頭言小一樣在租書店堆積的那個黃金時代,台灣的代表作者羅森,當時絕對不會說他是「台灣作者」,就是羅森大大,各位您細品(來點支語)。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因為手邊剛好在寫ABO,順便提一下,我肯定在十五年前就看過ABO出現在鮮網耽美板的眾多糟糕標題之中,只是無法確定最早是哪一年,因為當時我不是受眾,我因為是獵人迷對同人衍生板還比較熟,當時看到的ABO專有名詞就是「資訊素」,所以我就依循過去的印象拿來用了。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我從小就喜歡中國傳統文學也看了不少台灣純文學和通俗文學作品(作者一律作黨國教育長大),後者的認同和用語,就是共產黨成立新中國前的中國人用語,所以貓膩啊,立馬啦,香餑餑啦這些用語對我來說非常自然,而我基本上也能分辨中國網路文學壯大後的「網路流行用語」,這邊補充一下,中國網路文學的壯大分男性向和女性向,但前者和農民工手機上網普及有關,那是他們最容易取得也不吝於打少的娛樂,後者,我認為則和胡溫體制對情色內容較寬鬆或定期「不認真」掃黃有關鍵影響,作者讀者有默契過了這波照樣野蠻生長。
林賾流
5 months ago
當時中國的耽美/BL/BG色情是有生存空間的,18禁有空間,意味著全年齡向的空間更大,你各位現在的年輕讀者可能沒體驗過當年「高幹文」的流行,我一開始也看不懂這種分類,因為不是我的菜。簡單地說,就是薄瓜瓜真的是正統小說男主角,因為他是中共高級幹部兒女/政軍三代之類。為啥不是政二代,政二代是習近平,初代是有打過抗日或國共戰爭那一輩。
林賾流
5 months ago
錯字>打賞還有上面一些打字過快的贅字先抱歉。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所以一個國家愈是獨裁,獨裁而越是衰退,愈會去限制平民的性權/性自由/女性權利,古早的有唐朝和宋朝的差異(冷知識是宋朝下層階級其實很開放,比如女生上空種田/方便為主裸露手腳的浴場苦力工作,嬌妻出租之類,此外宋代中國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強國),現代,各位往其他獨裁政權看看,推薦伊朗和阿富汗。當然上面只是個人很粗淺的印象。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太囉嗦了嗎?簡單一句話:神聖無碼帝國是不會對支語斤斤計較的,但危急存亡之秋,有政治目的和文化侵略的支語也不值得鼓勵和推崇。 這是我的立場
林賾流
5 months ago
無論如何,指謫別人使用支語,「要確喔」,意思是,你要確定某個文字用法的出處,以台灣來說,也有很多積非成是的中文使用方式,後來成為小學國語教學內容的例子,我也只能捏著鼻子同意,但我不會在商業出版得盡社會義務不教壞小孩以外的地方使用這些用法。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支語警察最早應該是從網路文學的流行影響開始反對這些支語,我先假設她們並沒有像我一樣購買大量簡體(資料)書,在陸劇短影音流行前,支語來源以網小為主,以此脈絡,網小改編的影劇也算在內。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我認為支語警察存在不是壞事,但不同種類的警察是有專長和本職職能的,我建議支語警察可以到圖書館閱讀「30年前台灣出版的實體書,尤其是翻譯小說,本土小說和漫畫」,最棒的是,完全免費!現在還有跨館借還服務和電子書。我的意思是,唯有如此,重視支語負面影響的朋友才能理解我們這些愛好閱讀的老人畢生對書籍和小說創作的細節執著。
林賾流
5 months ago
你本來是為了反共才反中,結果也反了一部份台灣的中文教育歷史。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另外,我相信河道上隨手就能拉出一大票非常熟悉支語但照樣反共的人。
林賾流
5 months ago
說個有趣的小例子,我曾經有因為想寫中國人,結果完全不熟支語只能很彆扭地帶過的創作經驗(就是《地圓日記》的小皇后),而我在寫奇幻架空小說時有意識地完全不用PTT鄉民用語,這邊如果有看過我的故事的讀者,我想說的是,我在族群流行用語的使用上一向並不偶然也不被動,不能說全部,但大多數是特地挑選來符合角色或故事背景設定。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所以我認為,若認為一個作者用語不當,請直接請問作者的創作意圖,保持禮貌的話,認真的作者會回答的,答案可能就與讀者的假設立場不同,如果因正當的問題感到冒犯,那是作者的問題,他就像任何人一樣要回頭去檢視自己的立場,決定要選擇哪些或接受模糊的代價。
林賾流
5 months ago
還有,作為一個「每天至少會看三個反共youtuber節目的人」,會支語是理所當然的,就像我也從PTT&噗浪和本土反共網紅那邊學到許多流行語,另外,我也從認識很久的香港朋友那邊學到一些香港用語放進小說表示認同。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回到習近平政權之前,台灣人反而在意的是注音文和晶晶體(就基隆公子那種說話不必要地夾雜英文那種),而且台客一開始是負面名詞,這邊涉及本土認同,各位可以自己研究,但我想說,很多人包括我對本土台灣,在積極認同之前不是反對,而是無知,體制性的結構性的無知,一旦看見了,就會開始反思「喵的以前被騙了多少?」。大家對中文使用是有一把尺的,不用多士大夫,就是穩重,簡明,把話說清楚即可。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另外,根據我前陣子到英文論壇和外國人交流的結果,母語閱讀能力衰退是世界性的,外國人也很慘,正好前幾天河道有「功能性文盲」的轉貼文章,我找一下。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有印象的是這個法國300萬人功能性文盲 不為人知的社會災害 | 國際 | 中央社 CNA大家也可以用「功能性文盲」的關鍵字自己找一下。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對寫作/閱讀特別有興趣的朋友值得深入玩味這個全球現象,我只是沒想到是事實比我想的誇張,雖然我家人裡就有兩個有這種症頭(不嚴重,但母語閱讀寫作只有國小國中程度),但又有兩個是屯書狂,還有一個普通人。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所以書香不是用薰的就有用,你要反支語,更需要熟支語,就像中共和蘇聯的老笑話,你不會說禁語表示你很熟哪些是禁語,為何是禁語。
林賾流
5 months ago
而台灣人的書面語就是中文,還是比中國人高級很多的書面語,這一點只要看台灣政府的公文和中共的公文差別,超級有感。
林賾流
5 months ago
不過中國民間的支語,尤其是創造禁語的能力簡直是藝術,可與吾等台灣諧魔比肩,台灣人在挑戰當權者的語言武器比不上帶著手銬腳鐐硬跳街舞的中國人,這邊該誇的就得誇。也是值得學習兼觀察的目標。為啥我不反支語呢?第一,語言多樣性,第二,很多支語只是支,並不共,共產黨還有一套特殊的政治語言,這個我很少看到支語警察提起。台灣人不懂是正常的,所以才要往「不會將來某天被迫要懂,還要會說會寫」的方向努力,比如說「學習」,我一直都主張正面陳述,意思是推廣更多正面重點(台灣作品,本土元素之類),而非把論述空間都放在反對啥啥,因為負面也有宣傳效益,還比正面推廣更強。
林賾流
5 months ago
而且我一直有某個意識,我會說台語,也會說國語,但我絕對不認為只有台語才能代表台灣,只要是台灣公民和認同台灣的人說出來的文字,就能代表台灣。只是我才疏學淺看不懂聽不懂原住民語/客語/新住民母語。既然大家都是用最大公約數在保護台灣,那就應該創造更大的公約數,然後,真的懇請很在意支語的讀者多看看台灣出版的老書,從自己喜歡的題材領域閱讀相關書籍建立能與支語區分的詞彙資料庫,語言會互相引用假借的,有正確的原始出處,流傳時的通俗與錯誤用法,到積非成是的例子。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或者,多看看我的故事也可以,我有些老派用字,還有刻意保留的PTT鄉民用語,給末日之後的外星人考古用。(誤)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暫時記錄到這,有想到再補充。
林賾流
5 months ago
補充一下,打賞和電子收費機制當然也是女性向作品崛起的原因(在中國實體書版需要書號許可),我們遲了十幾年終於知道,很多中國作者冒著猝死或進去蹲的風險日更,因為真的可以靠這個上學和養活自己,甚至階級躍升。那時的中國網文圈確實建立了強大的內循環然後再約十年前詢鮮網模式建立翻譯網站影響一部分的英語小說寫作者和修仙幻武愛好者,他們真的懂仙俠,至少比我愛看。
林賾流
5 months ago
但凡台灣小說作者也能靠收費文章和打賞過活的話,我們肯定也能不擇手段不記成本輸出更多「灣語」。這一句當然夾帶很多私貨,但也是我的肺腑之言,但我迄今免費公開的字數,至少證明我就算無償也要對世界讀者散播台灣人的故事。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正因為上面那個功能性文盲的問題,支語警察簡直就像喪屍災難中那天生自帶抗體的珍稀品種,請不要譴責排斥支語反對者,反而該好好愛護,多餵食他們一些台灣作品,讓他們看不慣支語時直接跳過再去吃更多台灣作品,這樣對我們台灣作者整體是有好處的。寫故事,就是希望有人看......題外話,我自己對台灣作者使用支語畫龍點睛一下還挺包容的,因為我也會這樣做。但涉及常識錯誤和過度脫離現實且無法呈現母語特徵習慣的那種就母湯了,那是寫作品質問題,作為讀者我有權吃點好的!或者就算是垃圾食品,至少要好吃!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我以上和下面還沒寫的補充(如果還有)中一共出現了多少支語,懂的就懂,不懂的,也沒事啦!可以抱著獵奇心態等有人討論支語時比較一下,不過,認真地說,每個人的支語體感不同,要是連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標準,這樣無法抵禦小說作者的火焰和亂刀,建議提升等級,點選更多技能,才能打得你死我活......我是說公平切磋。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我一直懷疑很多本世紀初很多中國人的耽美啟蒙來自台灣言小(因為當時中國網路環境娛樂資源非常貧瘠,只能靠舶來品),先熟悉裡面種種玩法如總裁/王爺/王子/古風/武俠/穿越/傻白甜等等玩法後,再無痛接軌改成BL,更進一步創造本土作品和更多流派。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啊,趁我還記得,記在這裡。台灣言小作者左晴雯的東邦系列的BL衍生二創文很多是中國人創作的,那規模實在讓我開了眼界,還有獵人和火影忍者和死神海賊王等等的日本動漫同人文,下一波才是其他流行作品。
林賾流
5 months ago
耽美是個特殊文種,中國作者除了私下印刷,一直都只能來台灣出商業實體書,就是因為「政治因素」,所以那些寫小說不要扯政治的聲音,那是沒被鐵拳捶過,還想拖著我也被捶,這還是比較天真的聲音,我混文網那麼久笑笑就算了。有人身風險的中國作者要自保,厚道的台灣讀者往往都能體諒,或者不合棄文,有民主保護傘和言論自由的台灣作者明明知道還要裝不懂,「台灣人不談政治」其中有統戰紅利問題的,在我看來相當不足取,我不欣賞那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態,尤其是有明顯營利活動時。當然,政治冷感或愛寫架空作品嚴重脫離現實就算了(像我以前就是),但總是會有遇到要表態的時候,到時候是真的不知道不在乎還是假裝,總會漸漸現形的。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政治因素就是,當台灣出版社是甲方,中國作者的故事中的高考要改成我們的聯考(這個我覺得不必要,反而誤導讀者,你是哪國人就寫哪國事反而更能彰顯台灣環境本身是獨立的,所以我認為改制度這是一種統派思維,但扭曲了故事劇情),大陸用語要改成台灣用語(畢竟是要賣台灣人的,按照市場接受度修改這邊是正常商業考量)。那個高考改聯考的例子我反而是為中國作者抱不平,而香港作者的文化和一些在地用語為何會被保留(看你咖數,小作者也是會被修成台派,包括馬華作者),也是因為看港片和港式科幻武俠長大的我們這一帶對香港有深深的認同喜愛,市場永遠都是那隻最大的黑手,中國一直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哪怕原作者被抓進去關,她的作品依然可以拍成連續劇,書也可以繼續賣,繼續洗現金流。選擇性,口袋性(想拿再拿)執法,這才是最可怕的。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另外,作為讀者服務真的有去晉江和微博連載過的我,體驗過晉江的口口文和拼音文(我和起點有點小過節,因此不考慮起點),而我在微博連載時,是使用「長條圖」,寫個網小跟古代學者一樣要轉換一堆諧音隱語還要用程式檢查不小心用了哪些敏感詞,中文都不中文了,再強調一次,我是全年齡向政治冷感作者都憋得無法呼吸,這不是逼我覺醒嗎?
林賾流
5 months ago
中共當時管制「不忠誠文字」還只是初級入門階段,相比之下,台灣的支語警察簡直就是自由的象徵,我們還停在這麼可愛的玩法。流行語經常會涉及政治,最反對支語的,其實是中共,不是因為涉及政治而反對,而是當統治者反對某個字,一般人無法直接使用那個字時,那個字就成為政治了。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將我見到支語一詞時泛起的複雜感受細細分析,赫然發現,那是我投注了大半人生的網路寫作經歷。
林賾流
5 months ago
也包括作為讀者見證的中文網路小說環境的改變,每個世代感受得到的收穫和危機不一樣,中國網文曾經有多蓬勃就有多扭曲,現在也很蓬勃,但更像地下室進水往上爭吸空氣的感覺。我只能說那些經驗都無法取代,但是如果能分享會更很好。
林賾流
5 months ago
>> 回到習近平政權之前,台灣人反而在意的是注音文和晶晶體 補充:還有「動漫用語」,這個很重要。 在網路娛樂普及到中產階級之前,任何透過網路快速流傳的流行文化都會被當作是幼稚的,怪異的和必須提防的危險標籤,其實這種心態到現在當然還存在,我完全不用抖音微信,我對短影音確實有點不好的想像,但因為我真的不碰,所以不太會去想,一整個狀況外。還是專注我有接觸的領域較多。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既然大家都是用最大公約數(各種反共議題角度)在保護台灣,那就應該創造(比原本分散各自領域的小團體)更大的公約數(認同本土的人數) 我手寫我口的跳躍性思維補充一下,減少大家閱讀時的痛苦。
林賾流
5 months ago
補充,每個國家都有「外來語」這種東西,而且也會引起重視母語的本國人的批判和警惕(題外話,我當初學日語的障礙是日本的外來語,但這個例子是雙面刃,一方面的確造成傳統日語的式微,是文化侵略無誤,一方面,它從長相發音就非常日本,來源國反而看不懂),不過,透過支語爭議不斷提升爭議雙方對詞彙和用法的知識經驗很正常,比一刀切的否定或肯定要好,這會回到老問題,言論自由,但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所以保持尊重很重要。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本土認同得先自己先處理好了,再慎重向外溝通,否則就像粗暴傳教或者明顯得要命的試探,創作者或使用者一聽就知道支語警察不是要談作品,而是要談政治,問題又談不出所以然,甚至舉例還是錯的,我認為冒犯的點在這裡。 比如說,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單身(親共或親其他外國),不直接問,卻用「你男朋友/女朋友幾點來找你?」「聖誕節和男/女朋友去哪玩?」這種強迫表態的方式,我想很多人都會本能感到不悅,因為「預設立場」。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問一個人愛不愛國,接著就會進入什麼才叫愛國,台灣人的國家認同是什麼?你或我的國家認同是什麼?台灣在歷史和今天的現況以及該如何表述,面對超級大國的壓力與地緣政治,個人純理想性的國家認同,現實狀況的落差,和台灣政府現在與未來如何處理國家定義的意見陳述就不會一樣。要將自己的立場組織成對外表述的文字非常困難,遇到危機和衝突時,人才可能會主動幹這種自虐的事情。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光一個「國家正常化」的討論,很多人是還沒準備好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的,「保持現狀」要怎麼做?被迫無法保持現狀時要做什麼?各式各樣的假定,我也還在摸索中,才會看那麼多反共節目和中國新聞順便學一堆支語。不過,大多數人都可以很直覺地找出那條「不愛國/不愛台」的紅線,因為我們有共同的生命經驗,包括語言和生活環境。問題是,有些人越的線不是愛不愛國,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交際與尊重。 如果對方言之有物,就算政治立場不同我也樂於一聽,甚至還會幫忙推廣。比如「不是我變綠,而是你變紅。」這句話的作者明居正教授不厭其煩地陳述了自己的認知與認同,他將立場呈現得很清晰(中華民國,中共定義中的華獨,台獨的一種。)。我法理建國派的。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另外,我對創作是很有潔癖的,應該也有部份作者和我一樣,如果要談特定作品本身,那就不要在沒有確認作者想法立場前隨便越過「怎麼寫更好」那條紅線。不過我確實同意付錢是大爺,消費者要怎麼罵怎麼嫌棄都可以怎麼抵制燒書都可以,因為買到你手上的是「屬於你的商品」,閱讀心得好評負評或表達沒感覺都是個人自由。但讀者還是沒有任何正當理由要求作者怎麼寫更愛國,中國就是這樣幹的,明明就有大得不得了的負面教材在旁邊。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無論何時都要警戒這樣的苗頭。但是,一個人出於熱愛自己的國家或家鄉,以此為創作主題和內容當然很好,而且我個人作為讀者對作品中出現本土元素是大加分的。但我不希望看到任何作者被逼寫作不喜歡內容的情況,包括但不限於愛國和慣用語。遇到錯字或支語問題,我希望開誠布公地交流,我認為作者有義務在自己的母語能力遭受質疑時表態,改變用語或不改變看個人,但作者面對質疑不能不思考。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對了,我個人對譯筆也很挑,對應我上面說的如果文字商品針對台灣市場,那就該符合該客群的口味,否則以商品來說就是缺點,活該仆街(港語)被抵制。不過這邊會區分得很細,市場反映往往和單一讀者甚至出版社想得不一樣。讀者堅持自己的消費者權益,從合理管道表達抗議,這我認為沒問題。更多的話要看當下社會風氣能不能驅動更多同好向出版社施壓,然後看看資本利得的盈虧結果。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再說個有趣的例子,台灣的言情小說曾經特地開了「歐美翻譯風格」的書系,你還是用中文寫作,但要有那個翻譯味兒,比如人名,唐川普之類。這實在不太本土是吧?卻也是市場比現在大的證據之一。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台灣作者一直都在和全世界暢銷作品競爭,沒什麼好自卑的,只要不犯法,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因為,老早就在「後果自負」了,順便說,我個人是不會因為一個作者很愛台就硬吞我沒興趣的小說,像青春校園這種就是不管哪國人來寫我都不愛看的題材,這是我的問題。除非剛好結合我非常中意的人設或其他元素才會破例。
林賾流
5 months ago
但我倒是真的會因為一個作者「親共」保持距離,因為這足以從許多地方判斷出三觀(支語)不合,而且比起價值觀,我認為世界觀的差異更大。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我修正上面一個錯誤按照言小翻譯風命名邏輯應該叫「川芎(John)或川棠那」之類,選字要帶點意境,不過實務上叫唐約翰可能是安全牌。好了就這樣,方向愈來愈奇怪。
林賾流
5 months ago
順便說一下,前大半段有點亂和我急著去送肉粽但要等對的時辰才能出門就一邊看時間一邊咻咻地寫日記有關,如果有力氣會整理成網誌好讀版留念,還有是真的肉粽啦,替家母跑腿,我家都習慣提早包粽提早掃墓。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備忘 毛澤東說過:「槍桿子、筆桿子,奪取政權靠這兩杆子,鞏固政權也靠這兩杆子。」 我是以國民黨為鑑,共產黨想隔海再來這樣弄台灣,台灣人有警覺心是好的,但如果表達方式不對同樣也會被作為分化的手段,因為筆桿子玩法有很多種,而文字工作者就算累點也該去理出頭緒,術業有專攻,現在你我就是攻,攻錯的攻。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從友噗轉回:其實支語議題讓我想起「KMT國語運動(1946)」的背景和目的,同時,因為有千禧年起就認識的香港朋友,我基本上聽對方轉述了粵語被覆蓋為普通話的全過程,我想,對於支語議題的深層警戒是:我不想「被認同」,至少台灣在完全解殖前(被中華民國偽殖民),不該再來那套少數服從多數,因為歷史記錄了多數從未尊重少數。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另外,我留意到支語警察的一個重要論點,「保護本土語言不被中國文化侵略」,光看理由我也認同的,實務上,嘛...本土語言這個定義就有趣了,日文也曾是我們的本土語言,目前國台語的主流來自威權造成的既定事實,我也認了,就叫國語吧!但中華民國的「本土」正是中共拿來侵略我們的藉口,所以我在自己的噗裡才強調,認同本土要正面論述,我也不反對支語警察,但要取締你就得有一定的能力和標準依據。另外創作者本身也要不斷思考和對話。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另外,中文曾經是日韓的貴族語言,但那又怎樣?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很贊同龍大點出的關鍵,台灣是移民社會,其實也是種族熔爐,所有外籍配偶的語言都是台灣人的母語,我的地圖砲口徑比較大(p-tongue)
林賾流
5 months ago
今天我的建國理想又增加了一項「福爾摩沙民主共和國的官方語言最好是英文,最實用。中文教育就回歸民間自辦」雖然我英文很爛,不過反正三代之內台灣民間還是會以華語和台語為主。意思是,雖然我熱愛中國文學與中文創作,中文也是我的母語,但在我的認同裡,中文不必一定要是台灣的官方語言,或者不需要是第一官方語言。
林賾流
5 months ago
至於本土,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不限於漢人,至少我不認同自己是漢人,我只是遺憾家族裡沒有保留原民血統的紀錄。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反共,本土和尋求被認同,這三者有微妙的不同。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我用中文寫作超過二十五年,外加大量的網路文字記錄,我使用的台式中文次數數量肯定遠高於大多數台灣人,我的感想反而是,「堵不如疏」,因為語言必須提高使用流量才會被記憶進而潛移默化,但人類的注意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只有禁止和嚇阻的話就會形成「腦容量的消耗戰」,從效率的角度我不推薦,從反共的角度,這有被中共利用煽動分裂的風險(一旦支語取締行為越過那條尊重界線形成相互厭惡和噤聲效果)。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只要中國共產黨倒台,新中國分裂為對台灣威脅較小甚至與台灣聯合的省級規模地方政權,讓我們能更舒爽輕鬆地發展我們自己的本土文化 ,不用一直吃芒果乾,也不用付出那麼多社會成本和稅金應付中共的文攻武嚇滲透,這才是我想要的。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反共和本土認同起點可以從現在開始,何時開始都不嫌晚,但不能帶著黨國遺毒,至少我很在意這個。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想團結的行為卻造成分裂,想愛國的行為卻造成國安漏洞,想反共卻無意中站到了對方的戰線(投降或內亂,都是中共樂見的台灣問題),我只知道中共會極力在台灣所有議題的正反方製造「極端」,這個極端容易因為不被多數認同成為破口。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我認為最有效的反共行為在台灣平民來說就是創造產值,繳稅,做好個人和家庭乃至親友間的備戰計劃,要儲備的從糧食到求生知識到敵我意識(這個支語警察不缺),都很重要,也都不容易。
林賾流
5 months ago
但語言卻是所有反共行為的黏合劑和橋梁,我還是認為用什麼風格的華語都行,只要能相互提升反共意識和本土認同(不是指有愛台灣三個字,而是你想愛的台灣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可愛的?),至少不要降低別人的反共意識和對本土的認同,因為人們是會概括遠離造成嫌惡經驗的符碼。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我永遠記得在我還不知道KMT和DPP是什麼意思時,偶爾提到一句本土,我的一個老文友立刻說我是民進黨,我後來才懂得辨識他是藍營,如果要談本土認同,就不該讓母語/中文/血統/本土條件變成一種權力(我跟傅柯不熟,大家抓個味道就好),這也是我只強調自己的經驗和愛好,因為那是我的生命經驗,是事實,我不認為擁有較多的中文知識才有資格發聲,正如我不認為可以憑體感妨礙別人發聲。
林賾流
5 months ago
愛國太空泛,姑且用愛鄉比喻,有人愛家鄉的方式是開發,發展工業商業,讓宜蘭成為台北!(真實見證經驗),有人愛家鄉的方式是保留原本特色良性發展,兩種都很真誠,也都牽涉了個人資源利益,無論用什麼美好名詞來情勒,最後都要回歸法律,才能保持最基本的公平。
林賾流
5 months ago
目前對立的台灣社會,日常真實的台灣人各有各的刻板偏見和迷惑行為,這不是邏輯理性可以預測的,我無數次思索後目前認為要宣傳反共不能只販賣恐懼或威脅同群,應該要「先求不傷身體,再對症治療。」
林賾流
5 months ago
但「敵我識別」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正因為這麼重要的東西,才不能浪費養成每個人敵我識別的機會,因為不可能讓所有台灣人都變成支語警察,也沒必要,不必是支語警察也能反中共,反侵略,保護台灣。任何方式只要能同等甚至更有效率地達成支語警察想要的目標,都能讓我跳過支語問題去嘗試推廣。比如說多吃三星蔥之類。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啊,補充一下我上面指的傅柯(Foucault)只有一個人,不說連我自己都容易想歪。
林賾流
5 months ago
任何簡單口號都會引起我的懷疑,就算國共戰爭裡殺得你死我活的反共陣營裡都會有白區黨(某個專有名詞,指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地區建立的秘密組織),國民黨政府被滲透到脊神經和腦幹,所以就像我上面說的,支語警察真的還算可愛,但我希望防微杜漸。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如果一個人極端傾向和煽動行為的成分超過反共和本土認同,那樣他可能需要先自我調整再去接觸第二個人乃至社會群體傳達理念會更好,就是我說的效率,個人想法才能推廣和為他人接受。(我在支語或灣語方面沒有推廣個人理念的意思,我喜歡推廣交集更大的本土元素,個人傳教重點更著重反共和抗災,這個應該很明顯了。)
林賾流
5 months ago
對了,現實生活中,藍白豬隊友造成的反共能量遠勝我等愛國志士,所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人生有太多想不到,就像習近平那篇《告台灣同胞書》立刻讓台灣人膝反射有感覺,「誰跟你是同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