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有舉例像是接標案辦眷村文化節,不只是周末找攤商擺市集就完事,他們會另外送政府一個藝術展,在旁邊寫上眷村的發展員起來介紹歷史知識等。也確實比單純辦活動有成效,之後政府也會因此在標案中新提撥藝術節的經費
或者是辦畫展,除了看畫之餘再找來作曲家就作品的印象作曲,同時附贈音樂展,讓活動變得更立體(綑綁C、A、M)
面試中他也反覆強調醉翁之意不在營利,這些活動的目的是與活動地的上游顯要合作,建立好關係(代表中華民國聽起來有點陳義太高,不過雖然我懷疑這公司,但經營也超過15年應該還是有點東西吧

),之後藉由這份好印象,利用其他創意辦活動、行銷賺錢營利。
就這家公司的狀況,收入的70%也是都投入在成本維護和團隊薪餉上,其餘也是全部投入下一個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