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占星 #小體悟
https://images.plurk.com/6dxpiw05ddz64znCHIqmUe.png https://images.plurk.com/3NiXnnpDyR2bqIBSNDHqjy.png https://images.plurk.com/1Z3W7xDr1kHz49Mf37cR6Z.png https://images.plurk.com/4nGvm5DUsE9TmwIiAaNuBp.png
才發現家裡有兩組月亮是對立相,固定星座真TMD是難以撼動的存在,我怎麼活到這把歲數才發現

吵完後,才深感『所有衝突都是不同立場、不同反應模式、任何的「不一樣」所造成的』。
.
要大家都變成一樣嗎?
不可能,至少在人類還活著期間不可能,所以需要昇華下一步——如何容納異己、不一樣的立場。

如果想要跳脫月亮本能,往太陽的信念去發展會比較好,我要去補充射手能量了
latest #14
蘇:
5 months ago
我的星盤主要是開創+雙元(原:變動)組成的,所以本身對於『改變』有一定的執著,反正我不能接受想法一成不變…
蘇:
5 months ago
對改變的渴望和驅動力,自然潑到家庭,無奈有兩位家人是固定星座,那我今年忽然驚覺到,他們的生活模式幾乎都很穩定,如果要追求新鮮感都一定會在「既有的框架」裡去創造,而不是破壞框架直接找未知。

所以,我再怎麼追求改變,但他們並不會感興趣,對他們來說,穩定不變就是法則。
蘇:
5 months ago
懂了這點後,我才自覺到用錯方法在錯的對象上了
立即下載
蘇:
5 months ago
一個人的固定能量很強,究竟有多穩定?
玩手遊可以連續玩上四個月,天天不離手遊,到現在也仍然躺在床上天天都如此,這般全力以赴投入同一個活動,已經讓我大開眼界了。

對三分鐘熱度、容易膩了換別的的我來說,真的是無法想像為何能這麼久…
蘇:
5 months ago
所以,我應該要學到一件事:「你用錯方法了,你無法叫那些固執的人們去按照你的期望去改變,你的能量組成,跟他們從本質上是不同的。(也難怪你常常吵架)」
蘇:
5 months ago
在家裡最常吵架的是媽媽。
我:月亮牡羊
媽媽:月亮天秤

光看截圖就很明顯看得出這兩者完全是對立的,想不衝突都難,媽媽的不正面表態感受,讓我看了不順眼,恨不得想逼她生氣、多一點不爽,更多情緒反應才能讓我更直觀認識全面。

啊,想而當然,我用錯方式了啊
蘇:
5 months ago
我表達情緒很直率(在親密關係裡),不高興就一定會讓你知道我不高興,開心亦是,非常容易看得出來。

我只要得不到所想要的,第一時間一定會馬上反應,你叫我理智,不行,我要先把情緒發洩出來後才會冷靜。
蘇:
5 months ago
然而我媽,只要我問她「你是不是生氣了?」
她就會駁斥,不會真實表達她那些細微不同的情緒,那我就很白目幼稚很想要去挑起戰火,看到她點頭承認生氣時,我才覺得很爽…(…
蘇:
5 months ago
最後,我覺得算是有一點小成長吧?

以前我很重視和諧,很怕吵架也會避免衝突,只有在家裡(親密關係)才有可能展現,但最近漸漸覺得,家裡的生活圈真的有限,更遑論成員的反應已經固定了。

因為相處太久,你就沒辦法看見不同視角和觀點,你就會活在「幹我又犯蠢事了」的迴圈裡,但我卻從沒想過,那都是因為我起爭執的對象「都是同一位」。
蘇:
5 months ago
我很渴望改變。
當我看見自己犯蠢,卻又不知道怎麼改變這個情緒本能,總是苦惱得活在愧疚裡,最後變成無法接受自己。

我非常想要有人來救我,用不同視角來看待我的情緒本能,藉此讓我汲取不同經驗再帶回家裡,才有辦法調整我的行為。

不要奢望在同一個對象身上,可以改變自己的想法。
你要去找不同人碰撞,前提是你要展現出來,直到有人能夠接受你並給予不同視角,你必須去嘗試。
蘇:
5 months ago
所以,我很想找外面的人來吵架試試看。
這麼一想,活了30幾年我竟然除了家人以外,從沒跟任何一個人吵過架,也沒讓任何人看過我的月亮真實情緒。
蘇:
5 months ago
可能有點難啦,頂多是我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掩藏保留,不管年紀成不成熟,直接曝光,被討厭被說閒話也沒關係,如果是對的人、正確的人,那麼這個緣份就會持續。

當對的人聚集在你身邊,你就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對的想法,學會包容來善待自己。

不需要去搞小聰明、自以為是,掩藏得好就能維持,你仍然有脾氣,請承認這一點吧!
蘇:
5 months ago
今天,謝謝占星又讓我認知更上一層樓
蘇:
5 months ago

#GPT整理總結

你開始能區分『對象』的限制,這是一種真正的成長。

以前的你會以為「我是不是太衝了」、「我是不是又做錯了」,但現在你終於開始問:「我是不是對錯的人用錯方法?」這是從自責轉向分辨力的轉變,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以及我喜歡這句話:
"其實這句話不是真的在說“想吵架”,而是你知道:「只有在更廣的互動中,情緒才能有空間學習和調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