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阿宅,你已經死了
在市圖也有這書,先前借到之後今天偷抓個空把它看完了(感想
其實你光從這書推銷的介紹:本書讓你掌握「宅經濟」、理解「宅文化」!透視產值達千億日元的御宅世界!
就知道問題在哪了
latest #44
團藻@TRANS-AM
5 months ago
哇我給忘了
wsdg1119: 其實跟我們當天聊的內容滿貼近的了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這書大致上的精華就是第一頁作者說的:
大家的喜好都是人云亦云,不過是怕被眾人排擠而選擇的興趣而已,但我們不是!我們是因為自己喜歡,所以選擇了它,而且就算因此遭受歧視,也一樣會選擇它!
作者認為宅應該具備這種精神,不論這個圈子組成的怎麼樣,開始失去這種精神就是一種死亡

我倒是滿認可的,也確實當初是保持這種想法,雖然我這年代應該對他來說是所謂的第三代菜雞 不過台灣的情況還是有別
立即下載
我覺得書後面附那個傻呼嚕同盟的台灣阿宅啟示錄也很棒,畢竟我們這跟日本的路線稍微不一樣,雖然沒有宮崎勤,但是有儒家思想(x
團藻@TRANS-AM
5 months ago
日韓的儒家瘋起來更誇張就是了,台灣的話體現於怕出頭跟怕麻煩到別人這點吧
再取一段作者形容「排除異己者的精神狀態」的形容:

對於歧視我們御宅的人來說,這世上每個人應該要和大家一起迷世界盃足球賽,把談戀愛當作是這個世界的全部,每逢12月底想到的不該是comiket而是耶誕節
對這些「普通」的世人來說:「講到12月底應該會想到聖誕節吧,這是理所當然的不是嗎?這才叫年輕人嘛,什麼你不是嗎?噁心的怪胎!」
作者這邊原本是在指責,原本是由外面的人這樣指責御宅群體的,可是現在宅宅內部也開始有這樣心胸狹窄的風氣
對應到我自己的話,應該就是指萌豚、廢萌、名作之壁一類的現象出現的時候吧大概
不過總歸來說,岡田其實是從他的專業視角去在乎「大眾文化或消費主義不在乎人的獨立思考,而這東西滲透進御宅文化淡化舊有的御宅精神」這件事
團藻@TRANS-AM
5 months ago
還真的跟我們的結論差不多www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宅宅的演變其實不是他最在乎的,雖然他跟萌字出頭的文化已經有代溝但他不介意,但非常介意「所有的雜誌都為了好賣而拿15.6歲的少女偶像清涼照當封面」這件事,因為最後人人都忘記自己在為了什麼而買
過度性化根本上是消費主義導致的
wsdg1119: 他是沒講到大眾文化拉,但我覺得他形容「普通人」應該就是這個意思了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作者的分類大致上是1980以前的第一代宅,1980~90中期的第二代宅,跟2000後第三代宅

而他這個觀點還保留著傳統定義上的宅:精進鑽研自己興趣領域的人,不像現在提到宅只剩二次元動漫畫
一二代宅就分別是對軍提到的第一代「貴族」跟第二代「菁英」
我覺得那是因為他們那時代製造者居多,我的理解是:
對宅宅領域知識文化的輸出認為有天賦實力跟義務使命的宅貴族,跟第二代受社會壓力較大但努力保有知識和自尊的宅菁英
而作者在乎的其實很簡單,就是開拓精神,和一點點文藝復興那種反教會權威的精神
今天你把這書的符號從宅換成甲,我個人感覺整本書很可能還是成立的
再引一段作者:
早在還沒出現「御宅」一詞之前的時代,是有許多不同種族的。有人是科幻迷、有人是動畫迷、還有漫畫迷等,各種不同領域不同作品都有其個別粉絲,但因為外界的人把他們全部概括起來,凡是「喜歡那些」的傢伙一概安上個名字統稱御宅,所以我們這民族才因此誕生,所以正確來說其實並不是什麼民族,只不過是被其他人給「關進集中營裡的犯人」罷了。

這也是形容大眾文化的一種特色,只有符合標準的普通人跟怪咖這樣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我自己對作者內容的看法,首先我覺得萌世代其實還是有廢萌崛起前後的差別,我自己心裡的分水嶺是is名作之壁之後吧,不是說那不好,就是這個特定的文化符號開始被刻意抽取出來渲染了,變成「二次元性產業」居首,淡化了原本「動漫畫是一種表達的藝術」以便更好的為消費主義所利用以販賣慾望
但其實大家的初衷應該是想看好故事的,只是被引導去一個「爽就是好故事」的思維,作者很在乎這個,我覺得除了我也很在乎之外,作者可以說是預言的很準
作者還有一個想說的,就是不再以思想思考為主,而是純粹的慾望被做為宅活動的全部這件事,他並沒有說的很清楚,但從他評第三代萌文化時代「只看想看的」大概可以理解他是在說這個
或許這個演變跟社會的變遷也有關係,作者後面也有試著談論了些,但可能怕自己不夠了解或是被誤會成老人幹古會沒說服力所以不敢多說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而作者認為較理想的第一二代宅其實是「掙脫主流販賣的慾望」的思想解放者,不管這個宅是在宅哪個東西,總之他們想用自己的觸角去讀取世界,而不是靠大眾,可能最初原因是反骨、多疑、自信或是各種意外

其實這又接回了所謂的自我成長、自我追尋、英雄之旅,或是我們從何來往何處去的問題

這東西我覺得其實是跨越時空的,應該每個時代都有這種御宅的生滅才對,就像古人寫詩發的那些限動一樣(x

你甚至可以說這本書是一種<師說>,而韓愈也是御宅(x
https://images.plurk.com/5oS6Meze45HgQXhVG4Xpo3.jpg
要一圖流解釋的話,就是這張梗圖了,突然想到
我還有買原作者的繪本ww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所以作者感受到這個圈子裡「思想」成分的死亡,他認為大家把精力開始全放在慾望上,自然也就跟當初排擠他們的「普通人」沒有兩樣了,同樣只是為了個人的虛榮心分別心開始築起更小的同溫層而失去當初的兼容並蓄開拓精神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然後講完了這個書主要在乎的東西之後再來看看消費主義為它做的推銷介紹:掌握千億日元的宅經濟並理解宅文化!

阿宅確實是死了
團藻@TRANS-AM
5 months ago
所以我就說是大眾化必然的結果啊,你要讓一般人能理解就會失去最初始的出發點
wsdg1119: 這個困境我們可以用FSN的劇情來表達(x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是說現在的宅宅,對我來說差不多已經再過兩個世代左右了,我自己的體感上,輕小說到Re0、SAO那個時候就已經不是我的時代,接著遊戲也是進到了手遊大時代,然後是現在的穿越分鏡標題書名,中國手遊變成劇情霸權,其他自由世界國家全部在卷色情消費

我可能偶爾也該來找個爽文穿越番看看他們在幹嘛,但感覺他們真的沒幹嘛
COS
5 months ago
>>然後講完了這個書主要在乎的東西之後再來看看它的推銷介紹:掌握千億日元的宅經濟並理解宅文化!
>>那還確實是死了

笑死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然後站在我們這個位子再往未來看的話……其實某種程度的未來已經算是我的現在了,也就是跟當年作者比起來資訊量指數上升、圈子看似融合擴大但卻內部無限分裂的現在,現在的人比當年的御宅族還要孤獨的多了
因為沒有任何地方能給予足夠的歸屬感了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講難聽的,人受到的心靈挑戰比以前厲害,現在的人你光是躲家裡連上網看著看著都能被大眾文化pua傷害,甚至不能像以前的御宅族一樣自闢生活圈
要培養被討厭的勇氣比以前更難
結果心理建設比以往還要重要的時代(或者說一樣重要),主流文化以一個效率當理由,就讓你直接省去那個探索的過程,去進到慾望的滿足跟誘發
cosinesita: 我感覺我會錯過這書這麼多年,八成是這個介紹害的
比方說看動畫,確實有想看故事或是想饞身子之類的區別,但是因此全部都簡單的連去色情那邊就又太過了

然後細分看故事,有想看英雄之旅或是慾望張力的區別,但是因此連分鏡腳本都直接寫在標題上那就又太過了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過多重視效率
最後就變成作者提到的,以前當科幻宅需要補很多資料,現在只要看幾個喜歡的就可以

其實現在還更誇張,也就是當鬥爭的成本比補番的成本低的時候,我就算是雲科幻宅玩家,直接鬥本人硬凹,也可以鬥到一個我是宅玩家的「外觀」
以前宅文化沒有這種東西,因為當時這圈子還沒有消費主義的駐紮,尚沒有成熟的圈錢管道

等消費主義文化進駐,虛榮跟分別心被販賣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雲玩家比真玩家兇的情況(或者說進來抽利益的大眾文化人)
不是說以前宅宅就不相輕,可是相輕的理由不同了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拿米哈遊的星鐵好了,我就不能理解對岸的拉踩風氣,再掏個孝子衛兵對上黑粉,每個版本能翻轉講法幾百回(結果可能兩邊都沒看劇情,什麼演員),原來就是圖個「互聯網熱度」的飯吃,類似當初雀可事件那樣想炸個流量
副作用是你就很難看出來人家是真的在分享看法還是單純在調動你的情緒,而所謂岡田的理想宅,我想就是始終心裡有一塊自己的地方不受這些東西影響,這樣才能撥開別人亂加的情緒迷霧去走自己的路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但最可怕的是,原來這樣的思想品質應當是正常的人該有的,在當初卻也是受排擠的御宅,那麼主流文化希望人過得怎樣,也就不言而喻了
當然,在這種時刻不去為消費主義的現實過多疊甲,來假裝自己很符合某種社會的成熟,方便自己加某種社會信用,我想就是宅宅之力吧

奇怪,信用點數不是對岸才有嗎
當今的巫術已經讓你光疊甲就把時間用完了,如果你要行一堆古禮才能開口說話,根本沒空思考

但受排擠的威脅程度又比以前嚴重(網路霸凌),所以要問我的話,我還真覺得舊宅宅消失實際上是一種自由減少的趨勢
團藻@TRANS-AM
5 months ago
網路讓極端言論放大,倒也不一定真的代表普遍的意見,又不是阿賴耶。所以我倒覺得關掉通知就好,你不看他就不存在,反正對方沒有要跟你溝通那你也可以不要接收他的訊息
有意見就出來吃火鍋阿
消費主義問題我覺得就資本主義e04,人性就長這樣你也不能怎麼辦,反正我是不接受計劃經濟啦....健保還不夠嗎(
團藻@TRANS-AM
5 months ago
資本想要賺錢所以丟了各種主題各種性癖的東西給你讓你"自由"取用,但是最終都是在跟你的睡眠時間競爭,反倒是讓人失去的自由
終究是資本主ry
wsdg1119: 我也確實不接受計畫經濟,不如可以說這個更捲的資本主義搭配消費文化洗腦的惡性很像另一種計畫經濟,不過幸好我們有自閉(稱讚)選項可以選,不然在反烏托邦設定裡通常關通知是重刑犯
團藻@TRANS-AM
5 months ago
現在比較像是資訊過載而不是有人規定你一定要尊崇某一種思想啦,當然你也能當成自由主義過頭之類的,但是反過來說在極權政府之下你關掉通知的自由也沒有
wsdg1119: 是說,剛好結合我前陣子的「心靈被削弱是發生在慾望升起之前」論點,也就是主流媒體會使用很多遊戲技巧(情勒、比較、那些會影響你父母的吹牛長輩之類),去讓你以為開通知才是有用的

再加一點多巴胺魔術,這個追求效率的邏輯就偷偷通過了,但其實並不是追求成事的效率,而是取得多巴胺的效率
團藻@TRANS-AM
5 months ago
人家媒體賺錢的方法就是搶注意力然後賣廣告,這倒是沒辦法
追求效率又是另一個議題了,經濟循環本質上還是老闆用錢買你的時間,你用錢買別人的時間
我剛好又想到岡田的書,有一段就是在那種綜藝節目搞「宅王選拔」的時候岡田當裁判,選手之一聲優宅A,說最推某聲優,岡田問他那辦個小活動請喜歡的聲優來如何,A卻說沒想過要這樣做。
另一個偶像B想推廣自已推的偶像並當他頭號粉絲,岡田問他讓偶像紅了之後要怎麼做,B說這樣他就是當紅偶像的頭號粉絲,岡田反問B但是圈子大了一定有比你狂熱的人反而很難當頭號粉絲,難道推廣偶像時沒想過嗎,B也答不出來,於是岡田覺得:御宅文化逐漸從推廣自已喜愛事物給世界變成只滿足自己
雖然我覺得這兩者應該是都有才對,但確實有個矛盾的地方是,在這個例子裡兩個宅宅的夢想都「變小」了,而他們自已卻沒意識到
戰術鮭魚海產45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我的直覺是告訴我桂格超大PUA導致的,但我覺得那跨度太多了很難找例子而且這很法之書,先睡 而且大眾文化也不是甚麼二分的惡,只是他剛好優點跟缺點都在一起就是你可以少用點腦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