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6/12台中Day 3/ 都是吃的
早餐佛卡夏夾可樂餅好好吃!
https://images.plurk.com/2eO5lASUKg5lIN3GBl13q8.jpg https://images.plurk.com/7ytDHTAOALzYHAPntuEIhZ.jpg
跑了台中兩家,草悟道&精明自己做做了披薩和司康
https://images.plurk.com/3KzyvNYq7TbWa6yAGmydot.jpg https://images.plurk.com/6WmZ7ZRNPbyqzuAGzAJxWn.jpg
但腦袋想的是一堆有關思辨能力跟AI的事情(thinking)
latest #15
7歲P
4 months ago
找了超多家滷肉飯但因為懶得出門甚至下樓拿外送所以什麼都沒吃只吃麵包的我,就廢!
食慾真的不敵我的不想動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還遇到Booking詐騙用官方App說我房間八小時內會被取消,都已經住幾天了還取消
而且看到那個八小時內會被取消的連發訊息,
正在做司康的我:喔喔八小時那還很久啊晚點回去櫃檯問
果不其然就是被駭資料,還一連發好幾則官方私訊+mail
https://images.plurk.com/6O6ZGYYgfLYKbE654ZW7Tx.png https://images.plurk.com/eA8H9dRxuKiZIg30KFuJ4.png https://images.plurk.com/2nSUYp5YMgD7h6Xoz1MUBW.png https://images.plurk.com/YcnAAOrBkzvG6LAbVNlfy.png
最後終於解決的通知
https://images.plurk.com/4CW4wQ2gJ94t78P64m2S9l.png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最有趣就在這裡,之前有聊到容易被詐騙跟不易被詐騙的人的最大差異:遇到問題時尋求解決管道的方式。
不容易被騙的人:會先查有沒有相關詐騙消息,然後查不到或有疑慮會主動詢問官方核對;
容易被詐騙的人:有事情我慌、有連結我點、有步驟我照做、有空格我填資料、有電話我撥打、有客服請幫我轉接。
之前居然還有人查法規用Chat GPT我笑笑,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跟說自己看時事然後看的都是IG跟Threads的是同一群人
遇到問題的時候不管對方要你做什麼,至少一定都得要是自己主動才比較能確保正確管道,自己去找到官方單位的聯絡方式,自己主動聯絡並提出詢問,如果真的有問題官方一定查得到而且能夠提供你幫助。
官方民間都不斷宣導了不要點任何被動接收的不明連結、不要打非自己查得的官方電話、不要轉接、不要操作金錢交易。
立即下載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但還是很多人,別人說什麼就信、不只信了還立即恐慌或產生情緒反應,我真的對於都只會滑手機看別人發表意見,什麼都「別人說、別人說」卻從不自己主動思考也不會主動搜索資料的人過敏,看我這精神潔癖基本上就這樣了我也不打算調整
噢還有討論什麼事情開頭會講說「我有問Chat GPT,他說...」、「我有去查網路評論說...」的人,沒說你不能用,它們很好用但總不能他說什麼你都信啊,這樣跟篤信seafood有什麼差別?有些google評價給低星說店家態度不好,但說不定實際上根本是那個人自己對店員態度很差但他沒自覺,而AI有時候答不出的問題也會瞎掰耶。
就算是說「我有大概上網查了一下,查到的結果跟Chat GPT給的差不多,彙整完是這樣」都比什麼都不思考就篤信AI一定會會給最佳解好,否則命給別人體驗就好何必自己活?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AI很好用,但「會動腦也會用AI」跟「不會用腦只靠AI」是完全兩回事,就比如現在一堆學生都用AI交作業,我自己是覺得如果今天有個人生涯大事要幹覺得學校體制學程跟寫作業都是耽誤自己時間,那麼用AI應付作業當然OK,因為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如果書也不讀、作業叫機器人寫、甚至連機器人寫的是好東西還爛東西都分辨不出來,問到想做什麼時卻都說不知道,問到有什麼技能時也都說沒有,只會成天滑手機打手遊看直播短影音、嘴上還嚷著「好茫然喔都找不到熱情所在怎麼辦...」,那叫AI寫作業的意義是什麼?
難不成未來找工作時面試時要說「我自己什麼都不會但會用AI幫我工作(雖然我看不懂它做得好不好)」嗎?當然如果未來沒有要找工作的就隨他去
這種現象在我同屆已經有一部分人是這個樣子了(nottalking)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最近又看到幾則「大手繪師」翻車記,我真的很難想像為了獲取某些東西而造假欺騙眾人的人內心世界,他們個人價值觀到底如何被生長環境塑造成那樣,重點是就算已經被逼到懸崖依然信誓旦旦說要開自證...結果不意外就只是給更多人看笑話跟傷害自己的理由,為什麼要這樣給他人這些公開羞辱自己的機會?
與其在偽裝欺騙上下那麼多功伕,不如花那些時間去好好練自己的畫技,花一堆時間在研究如何把AI繪圖掩飾成自己畫的,卻連圖層邏輯、物件結構甚至是單純的畫圖的基本sense都沒有,鑽研一堆「如何用AI摳線稿」、「如和用AI圖扒圖層」....最後還不是會被逼直播自證,到時候真的就只是笑話一則。
理論上我理解那些人對於自己內心的某些空缺已經束手無策到他們必須使出此下策,但現實面我還是很難共情,他們明明有那麼積極的上進心卻用在了扭曲的地方。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之前看到一則留言覺得印象深刻(但非全文只記得大概意思),「一個真的有在走創作之路的人自證甚至不需要直播創作,只要在直播上解說自己的創作概念與製作過程的思路邏輯即可」,要是真的有親歷做創過程基本上不會什麼都講不出來:構圖、線、用色、畫面意象,那些都是基本,甚至「我就想畫一堆奶很大的帥哥跟香香妹子」也能是創作動機,很多「AI繪師」是連基本創作動機都沒有的,那些都只是他們為了獲取虛榮名利的手段。
通常那些被抓AI的就是連最基本的結構概念(生活處處可見的那種)都看不出問題,但凡有點概念的人都不至於被抓到。
創作不只是產出作品而已,創作是每個人把自己的內在(宇宙)具現化、將其從無形的狀態轉換到這個實體世界的過程....這段過程意義重大,至少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不跟抄捷徑的人往來。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AI輔助真的很方便,善用可以有非常好的加乘效果(我好喜歡看大謙老師的PS專輯),但前提是「人」本身還是要在工具之前,才算得上創作,現在網路一堆介紹用AI繪圖製造幾何畫作輸出賣高價的那種教學,是真的很好賺沒錯,但我不會想要把自己推入某天有人想對我提告時我完全無從反駁的危險境地。

很喜歡《專家之路》裡面提到的比喻,在廚師之路上,有些人會花很多時間研究食材間的搭配與變化,雖然肯定會花上數十年的時間,但是一旦累積了自身的經驗,那麼便可以信手拈來、以各式各樣的新鮮食材堆疊出刺激味蕾的多層次風味,反觀有些人早在路程的一開始就因為想快速成效而依賴於味精的方便,那些自稱「廚師」的人一旦失去味精就什麼都不會了,因為他們雖然看起來好像會料理,但實際上既不了解食材、也不懂搭配。
我覺得這跟現在AI出現對創作的衝擊現況很相似。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很多人誤以為「我只要先達到60分(味精)之後再慢慢往80、100分前進就好了」,但事實上一開始就可以立即得到60分的路跟要從0開始一分一分往上爬到100分的路並不是同一條,而是截然不同的兩條路,並且在我自己看來也如同書中所訴說,這兩條路天差地別,根本可以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二者不僅止是行為差異,而是某程度上互斥的兩種心態與策略思維,一邊想著的是瞭解事物的本質、將知識內化並能加以運用自如,就算無人問津也想探究真理;而另一邊則是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要了解眼前事物本質的心思,想要獲得的是其他的東西,比如金錢、虛榮之類,如果得不到的話就不做了。
(但打從一開始就立志成為味精專家造福社會大眾又是另一種偉大職人了,我也很感謝味精大師讓懶人做菜很輕鬆快樂w)
這兩條路並非不能走通,但在中途轉路還很順利的人真沒那麼多。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總之表面上行為雖然看似相同,但不同動機會導向完全不同的兩種結果,一種會受人景仰、而另一種則是遭眾人唾棄。
捷徑的誘惑太多,一旦產生「原來不用努力就可以輕輕鬆鬆得到讚美/賺到錢」想法,就不再進步了。

使用AI創作最危險的部分在於使用者甚至不知道參考來源究竟為何,所以就算自己已經觸法也難以立即察覺,而網民一向神通廣大,一定有人一眼就能辨別那些AI神作的來源,大多時候的案例也都是被直接疊圖疊出來證實是AI仔假大手。
機器人還不能創造,所以沒辦法像人那樣僅作參考,看著45度的物件憑想像力補完該物件的360度呈現,AI所說的「我參考了你給的資料,繪製出...」的參考,並不是人類創作時的參考想像,而像是論文考察去翻更多參考來源,然後加以引用。
照搬別人的東西或者過度借鑒不附出處會被吉的RRRRRRRRR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其實這些議題真的離我們很近。
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請問問自己,我這樣不求甚解及抄捷徑是在應付誰,靠偷懶拿了文憑又如何?不如直接休學把資金拿去運用,無腦抄捷徑實際上是親手葬送自己的未來。

現在初級工程師大量裁員、只留資深工程師就是因為知識職人+AI輔助的綜效遠大知識/資歷較淺又仰賴AI的員工,以及越來越多廣告上的人物圖片出現明顯AI算圖痕跡,還有一堆拿AI作品參賽得獎的事件,未來只會有更多職業出現機器人取代人工的解僱現象,我覺得盡早做準備摸索自己身為人類個體無法取代的存在價值、多多充實自己的內涵是當務之急,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尋找、理解自己的價值所在,一旦自己內核穩了就不用一天到晚恐慌要被機器人取代,沒有意義的東西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我們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我們有存在的必要,只是還沒被自己找到。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好回到我的披薩跟司康(
目前只去過台北的新店店而已,這次台中的兩間店都是店面,不像新店是在百貨裡,有獨立店鋪感覺很不一樣不過因為人意外滿多的不方便到處拍
https://images.plurk.com/5UcnVKQKu2yEmbQ3YAeYJ1.jpg
有趣的發現:每家店的塑膠碗居然都是不同系列(woot)新店是高飽和實色、草悟道是半透明彩色、精明是粉彩色
https://images.plurk.com/5Yy4SkeOqNOhgqhbnYgWOU.jpg https://images.plurk.com/2HqMiJSZVMGiFuWcgpKnrg.jpg
不同的是台中店會給食譜代碼單自己輸入平板,新店店員會直接幫客人開好食譜,這次有順便加草悟道的群,一加才知道原來新店店群相對熱鬧幾乎天天都有人在聊天+跨群揪500團揪個不停,喜歡新店店(rofl)
以及水槽高度精明(不用彎腰)>新店(微彎腰)>草悟道(彎腰+大橫跨)w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5P7qHnes0oPdj1nHJmSnft.jpg 酵母與披薩
上次做披薩是小學烘培班(woot)
我自己倒是沒做過麵包跟酵母打交道,之前繆都會拍他做的俗頭貝果給我看...貝果會硬得跟石頭一樣不知道是不是糖水煮太久?這可能要我哪天自己研究看看(thinking)
店員說這是他看過桿得最標準的餅皮她人好好嘴好甜,燒肉要用火槍燒可惜火好小不夠intense有點失望(rofl)
成品好吃(p-mmm)
之前群裡有人說照指示烤太久會焦掉提早四分鐘出爐沒想到還是略焦(nottalking)
但沒碳化都很好...帶回臺北吃(p-hungry)
又學了一種花式餅皮折法真好
https://images.plurk.com/6FkDQs3yZomzBUFpcT6pVn.jpg https://images.plurk.com/3sItN1ssWnvIPFLHIyuShE.jpg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7yK470unsLeRMxMs8F43Rw.jpg 東泉
是抹醬不是司康本身,但還是很快樂w
伯爵奶茶醬&東泉培根蒜醬
司康本身就是簡單的點心0難度拌完丟烤箱就好,為了趕下雨前回旅店速速完成的下午茶組 https://images.plurk.com/1h0a5Cg3XdYo0Q1j4BHQ88.jpg
精明店的學生好多...不如說平日基本上都是學生好像也很正常,新店店一天到晚平日都是主婦們跟一堆不知道是不是已經財富自由的年輕人們(?)在揪還比較特別?(unsure)
7歲P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話說占卜群最近也出現用AI解牌回答還被老師一眼看穿委婉點出的學生了...不是啊你都花個萬把塊去學了一項技能了自己卻不認真學讓AI解牌做什麼...
想開業的話難道你客戶願意接受你完全照貼嗎?...
AI解牌是真的解得爛,因為網路上頂多就查到的那些罐頭東西了,但個占主要靠經驗累積跟占卜人本身的靈感啊...怎麼連那種東西都發群裡,一看就跟個案狀況勾不著邊的解牌,哇那類人真的好難懂,他們是不是真的沒有求知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