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
4 months ago
討厭京都:古都背後,不可一世的優雅與驕傲討厭京都:古都背後,不可一世的優雅與驕傲
這本書的作者井上是嵯峨人(嵐山一帶)後來居住在宇治,這兩個地區行政區都是京都市,但被洛中的人鄙夷,這有點像台灣天龍人那種感覺吧!內文中常常有許多第一視角的內心OS著重在吐槽洛中的人,但他自己的立場也很微妙,他覺得不是洛中的人,但被外人當作京都人混為一談,有很多內心的衝突,能讓閱讀的人一窺當地居民才能體會的巧妙氣氛。
Hey Man BOT
4 months ago
掰噗~ 覺得
4 months ago
那ㄝ阿捏!? (p-doh)
JJ
4 months ago
不過講述寺廟的歷史就滿有趣的,京都的寺廟從平安-鎌倉時代開始逐漸興起,一直到室町-安土桃山(戰國)時代,當時的寺廟是文化、藝術、招待的高級場所,而在明治-江戶時期因為動亂有許多寺廟被焚毀,現今很多都是重建的。近代寺廟的爭議大概是收取拜觀料(美其名是參觀費的強制性香油錢,還不用繳稅),但又由於這些收入與觀光的相輔相成,反而使寺廟願意花心思整理寺院,大約30多年前的古都稅抗爭,政府想向寺廟收稅,但寺廟很團結的關上門不讓遊客參觀,讓旅宿餐飲等觀光業大受打擊,反過來施壓地方政府,以這點來說寺廟真的很厲害。
立即下載
JJ
4 months ago
後面還有講述天龍寺是戰勝者足利尊氏為了鎮壓後醍醐天皇的怨靈而興建,這跟當時代人們對愧疚與恐懼等心理並不知曉,以為是怨靈在作祟,因此形成了這種把戰敗敵人神格化的作為,有點像是在說那邊的世界都讓給你,不要糾纏著我們。奈良的法隆寺據說也是有這樣的用意。

這本書穿插很多作者的內心糾結想法,但也說出一些很白目的話,把一些內心這樣想但不能說出來的默契給打破,看起來反而很真實,也讓人對這個古都更有溫度與親近感,京都既背負了外人的歷史想像與期待,內部的人又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實際上唯利是圖,正是這些很實際的面向撐起了今日的觀光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