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13
阿蔓 (結里)🖼️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謝謝啟點做了這樣的整理和分享
(作者是躁鬱但主要提憂鬱的部分)
-
發現很多跟自己的觀察有疊合
需要問自己哪些問題、需要讓自己處在甚麼狀態、需要替自己做哪些處理
(單純指狀態不好的時候,不是指病症但我覺得通用)

在繞了幾圈後,我還是覺得會回到滿足:做哪些事會感到滿足、如何自我滿足,而那也會帶來安全感(是自己可控的)
阿蔓 (結里)🖼️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下收筆記

《人生原來可以海闊天空》

。當憂鬱來臨的時候
會有很多自我批判的語言,自己做錯事、沒有把自己照顧好、哪個選擇沒有做好的自我懷疑

。他是一個來回的過程
會有好的時候,也會有突然掉下去的時候

。他會阻礙、窄化很多事物:
和他人之間溝通、互動距離感會越來越大
過去喜歡的事物,也會變成壓力來源
負面、妄想、小題大作會反反覆覆擺盪

。不同於身體的生病,從外面感受不出來,所以容易忘記他在生病
不是要容忍他所有的一切,是提醒自己,他在復健的過程 所以速度習慣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
立即下載
*當你覺得他是不願意的時候,你會有很多的憤怒
可是當你知道他就是功能上做不到的時候,在理解和調適的部分可能就可以好一點
阿蔓 (結里)🖼️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病識感|

🕯️應付日常生活當中的壓力會有困難
光在想就開始變得有困難,簡單、原本習慣、上手的事情 ex.洗衣服、整理
🕯️睡眠習慣受到影響
🕯️過去可以做到的事情,都像大山一樣(懷念過去的自己)
🕯️飲食習慣改變
🕯️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逃避社交活動(知道對方是想靠近你,但連結不再那麼開心、有困難、想融入但感覺無法融入)
阿蔓 (結里)🖼️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復原之丘|

🌱回頭整理、面對自己的過去
──辨識、處理過去的情緒創傷

🌱接受自己現在暫時就是沒辦法

🌱練習辨識自己的感受
──現在怎麼了、現在感覺是甚麼、現在是怎麼想的、自己現在需要甚麼

🌱建立安全的支持系統
──建立自己安全的位置、支持自己的人

🌱沉澱、休息與反思
──改變自己能改變的事,做自己能做的

🌱放手
阿蔓 (結里)🖼️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真正的復原是開始能夠帶領自己,不是依賴他人告訴自己你要做甚麼」
---
憂鬱是結果,是最後呈現的模樣
但他可能是過去對待自己的方式,慢慢累積發生的

(那不一定是基因、不一定是環境、觀念想法
但那可能是綜合出來的結果)

---
|自我疼惜|

🌟善待自己
像對待愛的人,給予自己同樣的愛和支持

🌟正念
開放、好奇
不去漠視自己的傷痛,也不過度放大(被負面想法左右)
不去批判,也不去認同
讓他變成一個經歷(檢視從中學習到甚麼)

🌟接受自己和一般人一樣可能犯錯,也能從錯誤中成長學習
世上沒有完人,自己是個普通人

(所以當有人要求自己需要是個完人,讓自己選擇保持距離)
阿蔓 (結里)🖼️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自我照顧的四個問題|

☘️甚麼時候最感到滿足?
☘️悲傷難過的時候,甚麼事情能讓自己提振心情?
☘️經歷一整天的壓力時,甚麼事能安撫我的情緒?
☘️精疲力盡的時候,甚麼事能夠讓我恢復體力?

在過程中可能很難回答,但可以持續探索這四個問題
藉探索的過程,重新認識或長出新的自己

---
阿蔓 (結里)🖼️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哀傷不會消失,但成為更大的容器就可以將它包覆,讓他持為生命的一部分

昨天有跟朋友聊到
如果內在狀態(想法、狀態、內分泌)會影響我們對外在事物的想法,但我們無法由改變內在影響對外的解釋
那就由外在(環境、行為)影響內在

🌟那是一個互相影響的循環
最後也謝謝自己對自己大腦的狀態可以觀察
可能我們會說不要和別人比、和自己比就好,
可有的時候,跟自己比也是會知道 以前那樣「好」的狀態無法回來,就做現在能做的

因為你隨時有可能是新的自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