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Chat GPT聊天:為什麼我們這麼怕「等待」?》
你有沒有注意過,很多人只要看到排隊,就轉身離開?
又或者,在投資剛進場不到三個月就問:「怎麼還沒漲?」
這不是懶惰,也不是沒耐性,而是——我們的社會,似乎越來越無法忍受「等待」。
我常常在想,這是怎麼發生的?
latest #6
🔁 我們活在一個「快」才是對的世界
打開手機,外送 30 分鐘到你家;網購按下去,隔天就到;用 ChatGPT 問問題,3 秒鐘內就有答案。
速度,成了我們對生活的基本期待。久了之後,我們的大腦開始「拒絕慢」。
一旦需要等,就會覺得焦躁、煩悶、不值得。
這其實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一整個社會節奏的選擇。
📊 投資市場的焦慮文化
我們的投資風氣也反映這件事。
多數人希望短期看見成效、立刻獲利,越快越好。
但真正穩定的成長、保值的資產,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時間。
耐心是一種成本,而我們很少被教導要怎麼「花這筆錢」。
📚 教育制度沒有教我們等
從小,我們被訓練的是「快快寫完考卷、快快交報告」,成績要快快看到成果。
很少有機會練習「一點一點進步」這種長線思維。
於是等同學、等老師、等人生好轉,這種「無法立刻掌控結果」的過程,反而成了焦慮的來源。
🧠 等待其實是一種能力
等待不只是拖延時間,而是一種心理的準備期、一種練習掌握節奏的智慧。
可惜,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被練習、被肯定。
當一個社會總是讚美「效率」、忽略「沉潛」,那我們也就越來越難給自己時間,甚至懷疑「慢慢來真的有用嗎?」
✅ 最後,留一句給自己也給你:
「等待的價值,不在於時間過去,而是你願不願意相信值得等。」
慢,不是退步。
只是提醒我們:有些好事,需要時間發酵。
不是現在看不到,就是永遠不會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