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有時候在回去看那些“運動習慣早已養成的人“的減重方法
這就像
有錢的富二代告訴你,用錢滾錢才能賺大錢“
latest #24
說真的
不是不能運動
像我
氣胸之後,肺活量直接砍半
西醫直接放棄,中醫直接斷定
這就只能這樣一輩子
那介紹的方法、傳承的經驗
還能確保“不再造成二次傷害“
反過來講
自然衰退的老人、年長者
依舊是用這個情境
關節退化、肌肉流失、肺活量下降、胰島素阻抗提高
幾乎是所有老人都有的通病
而這類族群佔總人口數只會更高
所以非常討厭那種“只適合30歲以前能適用“的方式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同樣
中醫的調理,為何都是主打一個慢慢調整
就是因為“越是激烈的改變“
不管增肌減脂、增加肌力、鍛鍊體態
往往都要有好的代謝工廠,幫忙處理原材料以及回收或丟棄廢物
年輕不保養,走著瞧
以往的成功經驗只會在老年時變成拖垮內臟的負擔罷了
立即下載
也同樣
別人強調低碳的說法
也有一定程度的背景跟論證
全肉食、全素食的健身、健美案例也是比比皆是
但要特別拿別人的體態當一眼就認同的證據
就等著,以後別人也用一樣的方式
去看待那個又老又殘、掛點滴,還要天天洗腎、做化療、打胰島素的健身廢物
看那個騙點閱賺觸及的影片
看了就覺得噁心
Revolc
5 months ago
就像我主管會貼如何用100萬美金投資要我們學習理財
前提是那個100萬美金誰願意先送我
weijie_chi
5 months ago
有錢人談小孩教育
不否認
任何人從出生
除非有意外、基因缺陷、環境不好
不然都應該頭好壯壯,不會難起頭去做運動、做鍛鍊

但也請想想其他的多數
那些各種原因而無法適用這些方法的人
這就是為何
健美、健身圈的人
總是這麼惹人厭又傲慢
不運動的風險不是零,重點是漸進式超負荷。
年輕人能舉30公斤,能跑3000公尺;老年人3公斤舉不動,300公尺跑不完,也許沒錯,但3公斤舉不動就不舉;300公尺跑步完就不跑,結果就是永遠沒力永遠跑不動。
如果老人的體能差到只能舉300克,只能走30公尺,那就只舉300克,就只走30公尺,重點是去做,去做才會變強,變強才能承擔風險,才能逐漸變成3公斤、300公尺。
不去做的風險不是零。不去做的死亡風險,比做了受傷導致死亡的風險要大得多,因此就應該要去做
100萬美金的投資也一樣,你沒有100萬,可以先丟100塊。人家100萬能賺10萬,你100塊也能賺10塊。你就是看不起10塊,才會賺不到錢不是嗎?
其實說道投資就要講:到裡永遠就一個,持續買進長期持有,這是最無風險勝率最高的玩法。只是投資波動一定有,因此要在自己能承受的風險範圍內去玩。
我想,不投資的人有一部份是不懂,那我們應該告訴他;但更大一部份人不是不懂,而是他不想等。太多人覺得投資就是要一夜暴富,然後被市場毒打後就對投資失望,但想要一夜暴富還不如去買樂透。
Aya_Ayase: 我是覺得你離題了
拿投資做比喻,只是為了凸顯那些健康的人所擁有的健康,別人不一定有
而且健康的擁有
也不是說有就有
我的氣胸,這就是不可逆的
就是這輩子也不用追求更好更棒的表現
我的天花板已經頂到了
再怎麼努力也白費
運動不是問題
但運動的前提
是代謝與飲食作息

就跟賺錢的本質
是自己付出的勞動與責任能換取的“代價“
因為錢投資下去也可能血本無歸,這就是“風險與責任“
做了多少的工作,所以理所當然照合約走,拿多少“報酬“
都是要去取捨與決定

反過來說
運動與健康的關係
也不是單純的有運動就好 運動導致內臟負擔過頭,得了慢性病,這就是失敗 同理,只吃不動,一樣會代謝衰退導致內臟出問題,一樣失敗 兩者缺一不可
這要看你怎麼看事情。
也許你認為:因為她健康,所以可以運動。不過我的看法則是,因為他運動所以他健康。
投資比喻也是一樣,也許你認為因為他有錢所以可以投資,但我的看法是,因為他選擇投資,所以才有錢。
健康是你的,財富也是你的,你不需要跟別人比健康,你只需要跟自己比健康。你就問自己能不能活得比昨天更健康,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決定
那是參考意見的人去取捨
但提供意見的人
就像炒股票的老師一直片面透露消息(並非假的)
這就是誤導
Aya_Ayase: 我所說的案例就很類似這樣的意見陳述
成功歸成功,認同歸認同
有緣才能獲得這樣的機會與知識,去成就她想得到的一切
但在其他人眼裡
很傲慢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同樣的
那個案例的內容
我也不會去回應與參與互動
我不想去鬧
所以我決定在我這邊自己講我要的
也歡迎大家來陳述
但同樣的
我的邏輯可能會主導我的噗文
講話也會很直接果斷
畢竟認真說
這是我的專業耶
回到最開始的噗首

運動習慣以養成

意思是什麼?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難道只動不吃?還是動了吃一堆?
這就是沒說的重點

懂行的都知道,健美大肌肌,就是要有非常充足的碳水與蛋白質來源
所以自然而然,攝取量大,間接的各類必需營養素也會足夠
所以能健康

難道這就沒問題了嗎?

所以才會有高齡者、年長者的層面問題
內臟的運作
不是只有多吃多動這件事能幫助
恰恰相反

多吃多動,都是拿內臟的壽命在交換而已

也就會有“斷食“的理論與實際案例
去呈現其他內臟功能“如何創造更多的幹細胞去修補內臟的機能”

不吃不動、只動不吃、只吃不動
都是有對應的效果
如何拿捏自己的狀態

以我現在的認知與知識來說

必定是要有依據,能從兩方面來講

檢查報告以及中醫把脈問診

兩者都能在不同層面上顯示出需要改進的方向

但都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去努力與調整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像是使用Inbody去量測體脂肪與肌肉量

靠抽血知道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膽固醇蛋白的比例或是否超標

靠骨密度機知道自己是否骨質酥鬆

靠把脈確認脈的狀況是否有問題

而這些
都能靠運動去改善甚至解決
沒錯
但代價也不要忘記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所以做任何動作與決定
必定帶來相對應的代價

就像付出去工作,拿報酬就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不然就要翻桌啦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