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antia M.
4 months ago
【日常】
https://images.plurk.com/5I8w0A5rnQIuEgkM6b3Zrb.jpg
洋芋片四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吃副食品,起初是以市售寶寶粥為主,給家庭一個習慣、緩衝的過程,快六個月時慢慢挪出準備副食品的時間與空間,現在搭配著市售寶寶粥和爸媽廚房吃吃吃。

今天第一次嘗試了顆粒比較大的粥,有莧籽、紅麴米、地瓜。照理來說食材是不奇怪的,但跟上次吃芭樂鳳梨蘋果泥一樣,皺著臉露出了酸酸?的表情。
後來確認是顆粒大小不習慣的關係,平常吃的以吞嚥為主,只有在點心上會有類咀嚼的功能。最近在長牙,可能比起有目的性的「咀嚼」,也許更多的是牙床不適XD
latest #24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回應方式一閃而過的有趣。凌晨突然睡不回去,寫點東西吧。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洋芋片露出怪表情的時候,首先收到的環境反應是:立刻終止嘗試(「不喜歡就不要吃了」)。

不過我覺得影響因素不只一項,需要確認一下,尤其是餵食……洋芋片還是會湊過來吃……?? 可能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在過程中注意到,洋芋片去碰嘴巴,「摸食物」的次數跟平常比略有提高。
在他摸今天的食物,把摸過嘴裡食物的手、一部分沒吃下去的食物、或者從我拿著的碗裡撈出來一點,抹在桌上的時候,突然想到:會不會是對顆粒大小的不熟悉呢?

於是就很自然地,把抹在桌上的粥的顆粒壓扁給他看。(ㄟ
立即下載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剛好上週日捏陶,看到其他哥哥姐姐拍、捏陶土,昨天在新房間(很少去的房間)探險,獲得了拍扁綠豆枕A、揉捏塑型、再拍扁,還有圓柱體的長綠豆枕B桿麵棍般的滾動動作,以及A+B可以把前者滾平的新體驗,好像對「壓扁」這個狀態比較有概念。

邊示範邊召喚洋芋片的記憶,跟他說可以像綠豆枕A+B那樣,用牙床、舌頭壓扁顆粒,再來配合著上下咬合的示範動作重複幾次,確認他的動作有沒有跟上,慢慢從直接吞→開始有點小小的咬合→有時候咬,偶爾直接吞,有一定的調整。
後來整碗吃完了。第一時間的環境反應也有轉變,表示洋芋片習慣了。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覺得蠻特別的是,口頭上的「立刻終止嘗試」這件事,也不是一次兩次,而且不是和特定的誰才會遇到XD(自家家族裡也有「頭型漂亮」為優先,什麼什麼不要做,把consequence分享得很嚴重的)

以同樣情境的餐桌互動為例,嘴巴、手、桌子要時刻維持整潔也是一些人的優先,我讓小朋友觸摸食物的想法算比較特例……xd
但緣由能說明,有規範/標準在,不是「任由……」的情況產生,而實際上負責、善後的也是做事的人,在長期溝通中還是有意義的。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最近這類需要拉長時間軸去互動的其中一個困境,終於有辦法把需要的兜起來,也濃縮說明了……!!(簡易到自己很懷疑究竟好不好被理解,不過需要的資訊是也都在上面了……

於個人還缺一個測試點,這部分剛好可以銜接另一個盲點的優化,進而推展到流程改善,很有意思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最近跟著啟點在審視自己的金錢關係。剛剛好synchronize到一個階段的銜接。(這兩個月synchrony的狀態越來越常出現了,一些結構相似、遲早需要處理的衝突在一個時間段發生的頻率也有提高,有種被推著往前進的感覺,蠻神奇的)

目前的進度發現,原來我對於「工作價值」的認知,一部分是和「分配到的時長」有關的。在電腦面前的時間分配的比較久,誰就比較重要。
但是,誰「比較重要→比較不重要」,判斷重要先後的衡量標準是什麼?使用電腦的時間長,輸出的價值就比較高嗎?(其他問題下略)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這裡又牽扯到自己對於廣義的工作分配,包含休息這項工作(?)的分配狀態。還在消化中,這週有種「嗯,不要想太多的先嘗試吧 ~」的感覺xd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洋芋片今晚好難睡!快兩點的時候開始左滾右滾,哭,安撫睡回去,睡不久又突然哭,繼續循環。但聽起來不餓也不一定要奶嘴就睡得回去……

卡介苗施打一兩個月後可能會發燒,皮膚怎樣怎樣的。伴侶體感過很久了想說都沒事,不過其實也才不到兩個禮拜……哈哈……XDD(有時候一直提醒身邊的人時間進程也是一項任務)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來試試看睡不睡得回去 ~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0617)今天還有個有趣的。孕後大概三四個月吧,下半身的肌力有比較訓練起來了,稍微有個底可以做其他事,前陣子,第五個月的時候,在嘗試拉回柔軟度,相輔相成中有機會慢慢戳一點背肌跟核心,這兩天洋芋片晚睡便突發奇想要學伴侶跟他一起運動。沒想到還真的稍微做起來了。
是讓寶寶趴在小腿上,放下→抬高→放下的小練習,洋芋片很喜歡跟伴侶這樣玩。現在我也可以了,YA!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今天22號。過了五天,居然到了伴侶看著我們運動,會主動問「不痠嗎?」的狀態。看來肌耐力這種東西還是可以信任的 (熬過陣痛期就順了)
某個央🌙
4 months ago
洋芋片的新探險
每天都發現一點新東西的感覺,好好奇他們對世界的想法?概念?之類的
也許是好好玩的彩色果凍城堡之類的
小小們剛開始接觸副食品的反應真的很有趣,隱約可以感覺到每個寶寶的個性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graysa29: 同一週,阿公回診的時候順道去了親子館。第一次發現「可以玩的地方」可以這麼大,到處都能爬來爬去之外,有書、玩具、球池,不同空間不同主題,洋芋片也很震驚XDD
這兩個禮拜比較明顯是社交力更提升,除了原本的結束完行程回家或晚上睡前,會bababa(發出一些神秘的聲音,有時候夾雜著稱呼)跟家庭成員分享發生了什麼之外,洋芋片好像……有自己的劇情…… 把身邊的人當成NPC的感覺,想到什麼再互動一下,然後退回來繼續在自己的小劇場裡。(???)

個性與喜好的部分,好像真的會有差耶,身邊剛好有蠻多同期或年齡相近的,有的吃飯像戰爭一樣,或者提需求的方式很需要關注之類,或者從睡眠也看得出來一些端倪。
有些可能是後天環境的互動,不過也有不少是寶寶自己的特質。像洋芋片就特別喜歡觀察XDD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不排除是我們鼓勵他觀察啦。之前拆過遊戲墊,除了把懸掛的玩具拉下來,也把健力架支撐的軟管打回原形的時候。雖然事前沒討論過,不過跟伴侶的反應蠻一致的。想想在其他環境組成上確實是可能收到負向的回饋。

最近還發展出一個特技是……開關立扇……
是高度低的那種,先前為了防小表哥(還是堂哥)伸手指進去,已經有做扇葉部份的防護。洋芋片在螃蟹車上自己滑滑滑滑過去,對著按鍵拍拍拍,然後就……把阿公跟爸爸的電風扇關了…… (阿公:怎麼這麼熱……電風扇什麼時候關掉的?!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因為這些配合著發展進程延伸的行為,我也在跟自己協調「立刻終止嘗試」的時機。讀過幾篇分享是,讓小朋友在安全(包含事先學習使用方式、提醒注意事項)的狀態中透過摸索,自主探索適用自身的玩耍,家長更偏向「旁觀者」?嗎?去觀察孩子狀態的角色。

以前幾天為例,因為客廳的口水巾剛好都拿去洗了,喝奶時我先抽衛生紙起來用,後來不喝了去玩,一個轉頭發現洋芋片在……嘗試吃衛生紙……XDD
這裡就有抱起來(轉換場景,透過不同場景→不同行為的方式)先制止了。目前接續的做法是,表示不可以,會如何如何,先讓大人採取什麼行為,會有點不舒服等等等,處理到一個段落(還不用太完整),協助寶寶重新審視發生了什麼事,複述發生了什麼會如何,比較急所以大人如何如何,造成了不舒服,那我們現在可以如何回應不舒服,還有收拾這些東西這樣。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但時間會拉得比較長,這是個問題。不擅長這樣的進程、有其他教養方式介入的話,不一定每次都可以銜接,有時會直接斷鍊。(畢竟這時候這樣的互動也成了一種環境元素)

我也在想要怎麼樣補上這塊。可能再去親子館借一些布書跟繪本,洋芋片有段時間沒有讀繪本了。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睡不回去大概是洋芋片一直醒,但不是餓的醒,安撫一下就又睡回去,然後再突然哭,又醒,安撫再睡回去,這樣從一點多到四點。感謝伴侶帶洋芋片找外婆,可以趁機補眠了……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前幾天伴侶學到「情緒價值」這個字,想了一下自己的理解,認為情緒價值(emotional value?)這個字的狀態在「情緒的價值」上。

對應到「情緒勞務/勞動」,會覺得,若要情緒的價值能表達,是需要透過勞務/勞動這樣的媒介,又或者以另一個角度說,勞務/勞動本身是有價值能反饋在情緒的_____上的。或者勞務/勞動即有價值,只是在這個情況中落在情緒面上。(想)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蠻有趣是,剛好碰上了對照組的情況。因為一個變因,需要決定出門與不出門,兩個選項會帶來的狀態都不一樣,在家長體力匱乏的情況中需要選擇一個,讓孩子的照護需求也能被妥善地容納。

對方提到自己需要做決定,為了什麼,現在很累。馬上聯想到相關。
Cleantia M.
4 months ago
但我覺得我對情緒價值這個字的理解和臺灣的用法不太一樣,這是另一個問題……X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