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跟好多人談過了,第一時間想到的人,根本沒想過的人,熟的不熟的人。腦中一直想著「愛的魔幻」。做過無數次重複的自我剖析,還是敵不過該死的分享欲,或者說打字可能更能強迫我直面思維中的曲折?
很常跟人說,找工作跟找伴侶的概念是相通的。但當兩邊我都選擇不停逃走的時候,這是一種命定?還是重複的錯誤決策?
這種思考又會讓我陷入矛盾。由整體來看,會落入自我懷疑的迴圈;個案來看,我又認為當下的自己已努力挑了「最好」或總之傷害較小的選擇。(心裡有個很小的聲音說著:慎勿非黑即白)
近況更新的部分:結束了一段約三年的感情,以及一段近一年半的工作。為此搬離台中,回歸台北。
啊... 我不知道... 就算是逃避型又怎麼樣,始終是沒有渣到底。即使身邊的朋友都無條件支持我(很感謝)即使有一些皺眉和無法繼續的地方,跟工作不同,我從來沒有討厭過任何一任,一絲一毫。
這是否也是一種我更加投注情感與心力在工作的證明?更強烈的投入與愛,化作更強烈的負面情緒反噬?或者我只是...不夠愛自己,所以無法理解愛他人是什麼意義?又或者總歸一句,不夠愛?
卡住了。怎麼覺得應該找個陌生人,趁著酒意傾倒我的邏輯跳針,我的困惑,順便痛哭一波然後再也不要見面,或再也不要提起此事。
最近再用交友軟體(又)本來是希望可以像那些tmi大E狗一樣破題就聊自己的問題,但目前為止還是不行。可能太清醒就沒辦法,不知道哪來的包袱,不過對轉移注意力的確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