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緊要的推論:
「當學生很快樂(而且簡單)、出社會才辛苦」,通常做出這種回答的時候並不考慮前額葉發展對吧?
那麼,出社會的年紀差不多落在前額葉發展趨近完成的階段(約25歲上下),此時自我監控和長期規劃能力才算趨於成熟。
而從這個角度回顧學生生涯,會發覺這段過程其實有明確的「任務-執行-完成」進程,而且付出多少努力得到多少獎賞。
反過來說,同樣的任務,對於前額葉發展階段的青少年來說並不是容易的事,相同的任務下需要的自我調節能力和理性判斷更有挑戰性(不是需要更多,是更有挑戰性、難度是不同的),加上其他邊緣系統競爭資源、荷爾蒙在情緒衝動上的影響,導致不管要符合人際關係或學業上的社會期待,都是很困難的事。
大部分試圖跟大人解釋「我們壓力也很大」的青少年都是從實務層面解釋現在高中多元入學的方案之複雜、專題之麻煩、日常生活有多少瑣碎但影響學業的事情——他們(我們)也很清楚什麼事情是可以拿到檯面上作為談判籌碼而什麼事會被諷刺嘲笑。
但是在成年人的角度來說,這些實務問題反而是最容易解決的。
因為並沒有考慮到大腦和整體生理機制的發展程度不同,但這也不是誰的錯,因為通常我們都不是這樣考慮事情的。
——總之這是趕稿前的閒聊。作為一個發誓「不要忘記」的人類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