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寫作業
老師每週都會選讀讓我們預習,所以都會讀點原文,心得是不管是林文月還是豐子愷,都會因為不知道原文怎麼翻(應該是)而省略地方(完全可以理解)
還有兩個人在某一句話中的解釋都跟日本自己的現代譯本不同耶,很有趣。
第四十章的標題取自幻術士的「幻」,豐子愷翻「魔法使」,會不會太可愛
其實不是很喜歡他們都要把和歌翻成詩或楚辭,這樣很漂亮但沒辦法表達出原和歌原本的含義(因為翻譯還要受到體式的限制),反而會希望直接造著原本的內容直翻,或是至少放詳細的翻譯版在註釋,畢竟有些日文詞彙還是中文一個兩個字無法表達的。
在想平安時代女性地位看起來忽高忽低的原因感覺跟明代很像,因為評鑑女性的標準很多,把女性物化,反而因此女性需要會很多技能才撐得上十全十美(彈琴、書法、和歌),有了知識反而地位看起來似乎不低(像是日本其實蠻多女性歌人的)
不過真的一輩子看不了除了家人外的男人
難怪這些男的只能偷看
直接變成一種偷窺美學耶
前陣子上課才知道以前沒有牆壁只有簾子
難怪只要有大風女生都會被看到
其實還是看的出來有不同耶
雖然那個美感都一樣
但對人物心理的揣摩比較不一樣,薰明顯就跟前面的幾位男性很不同(稱讚意味)
也沒有耶,看起來是說法不一,有人說是不同人寫的有人說還是紫式部寫的。但我自己看起來是覺得有可能是不同人寫的,他整個描寫方式和美感雖然還是一樣(沒有向紅樓夢四十回真的一眼鑑別得出不同人寫的),但人物內心的情感跟前面蠻不同的(薰跟前面的男性很不一樣)但其實也有可能是作者自己想要這麼做。還有後面真的一回就好長我要瘋掉了
林的譯本真的是可以看出他很努力的想要貼近原文,但反而對中文讀者來說變得很難讀(主詞順序等)
宇治十回真的主題不斷跟前面重複讓人覺得是在模仿
反正我真的看得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