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整體來說,其實劇情架構不太複雜但完整,觀影體驗也流暢,歌好聽,結局有餘韻且情緒難消散,要說角逐明年大獎應該滿有機會的
雖然這幾年有反政確聲浪,不過在拍到歷史中的群體傷痛,的確就該用這種角度切入,確實有歧視、有剝奪和壓迫,我認為人不該去否認這段歷程,也不該在有人回顧時跳出來指稱都是「消費」,左派假惺惺地讓利才叫消費
右派有時候察覺不出修正歧視和優待少數族群的差異
如果是後者,在討論是否應該用補助調整族群起跑點時會有衝突無誤
但若在人家提起族群歧視史時就跳出來罵DEI,本來就太超過了
有時討論歷史並不完全為了清算(但有時也的確是要),跳出來說「現在很平等」反而無濟於事,若實質上仍有差距,這樣講就更糟了
Uranus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奧本海默,諾蘭這部我看得極為痛苦
老實說我每次都能夠理解他想要傳達什麼,而且角色其實也是(努力的要)有情感掙扎,卻常常讓我有種「無機質感」
我不會說諾蘭的片是AI劇情,因為AI沒有這麼強烈主見要塞東西進去
他想表達奧本海默在世代背景中各種掙扎、又是個性格上有爭議的人
然而背景中更想講的是共產黨在美國二戰至二戰後背景演變
以及這些人對於蘇聯擁有同樣威力武器的看法
Uranus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一切都取決於你對美國這個國家是否信任
你若相信美國絕對正直可靠,就會反對第二個國家擁有核實力
反之若認為美國有唯一絕對實力將造成危害,就會贊成蘇聯有核武
就目前國家關係的理論而言,核武是否締造和平並無定見
有一派認為會演變成儘管擔心核報復,但仍用傳統武器發生衝突
有一派認為因為擔心核武發動所以不會有任何戰爭
就烏克蘭的情況看來,大概是前者
我有個困擾,就是我也不是諾蘭黑,但總覺得諾蘭被過譽的情況很讓人滿頭問號。明明就有講故事手法更棒的導演啊。
有時候也覺得自己程度沒有很優異,但看別人在那邊講諾蘭很棒時,就很多???。
是不是不該懷疑自己程度並不算平庸,這樣?你懂吧,Uranus你懂吧!
個人覺得諾蘭的確獨樹一格,這種偏重設定而非劇情方法的電影很少
但獨特和好看是兩回事,實驗性和娛樂性更是兩個極端
至於諾蘭是否優秀,要回到你對於電影的本質認定如何
是要有好的劇情?好的畫面?好的剪接手法或敘事方式?
對我來說,電影作為一個敘事方式,讓人難以下嚥就是失敗的,很主觀
諾蘭粉最麻煩的是,他們通常也是一些追求「知識型」的類型(但偏偏又不是真正的知識,只是一些邊邊角角),這個粉群到底從何而來生出優越感,以至於貶低爽片和一般觀眾,可能涉及比較複雜的心理層面,只能說這時代只要死忠粉絲群建立起來,就能塑造出超出本質的讚聲
另一點是,諾蘭電影好看與否,其實和片長無關
雖然當代觀眾習慣沒耐性、每過幾分鐘就要有爆點劇情
但諾蘭這部的問題根本不是有耐性就能解決的
Uranus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像是敦克爾克,我其實覺得核心明確、剪輯特別,算好看
但奧本海默除了流水帳式的交代主角人生,卻沒有把真正的衝突流暢的表達出來,可以探討的議題很多,例如:愛國情節、猶太族群在二戰、左派思潮蔓延、科學用於研發武器而非造福人群的爭議、科學家在政治發展上的定位、以及奧本海默在這一切上的想法,然而諾蘭全都塞了一點點、卻沒有一點是真正有講完故事的
就行銷上來看,諾蘭電影很擅長抓住一些hashtag,但都點到為止而已
嗯,你好像點出重點了,電影的本質認定如何這件事。(抓下巴)
我是覺得他製作的電影很嚴謹,敦克爾克那種嚴謹,但他的概念設定就都在日本那邊看過,而日本人弄的東西更有溫度(撇開他們太愛說教的問題),所以有時就會拿來比較......
猜想,是不是某種文化上的隔閡問題。美國人很買帳,而以東亞文化來說,好像有個溫度差。
對,其實諾蘭這種寫法在日本創作中早就很常見
非線性敘事也不是他獨創,且剪接更好更精煉的導演也不少
但他在電影上的行銷成功,使得這類型在歐美廣為人知,有觸及大眾
Uranus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突然想到,我對諾蘭不太有興趣是因為,他的故事太理性了
就像你說的,很嚴謹、想得一切都很合理,彷彿什麼都要有原因來由
就像是一本精緻的論文,但論文不是小說,也不是完整的故事
最後就變成好像很認真講出很多問題,但沒有感性和偶然
我其實不會否認諾蘭在電影上的藝術和創新
但就和史奈德一樣,它們的電影都有獨特的風格,也有明顯的缺點
只是比較弔詭的是他們的擁護者都很狂熱,並且很有攻擊性
這些人就是不懂,沒有必要為了「有人不喜歡」而去抨擊人家
回頭談一下《罪人》,儘管對於黑人種族歷史並非很有興趣
但裡面的背景氛圍和情感層次都很深刻,兄弟情很讓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