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親王白馬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上星期,約了自己的學生來,分享一下這一年多來,我又學了什麼?
順便也替自己的傷科學習,做個簡單的註解。
https://images.plurk.com/6kASTWpal062LZBIQ5kz07.jpg https://images.plurk.com/7tUgTsVTP7BaQ6xE21mt7D.jpg https://images.plurk.com/2TYEHXXjFlkK0KLN5vFIXK.jpg
#傷科噗
latest #17
公親王白馬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這次比較像是用分享會的方式在做,分享的內容有......
1.肌力測試
2.代位肌力測試
3.中醫傷科補瀉
4.情緒化解,淨化
5.軟傷手法,擺位
6.太極拮抗手法,失重,回彈
7.拔罐的應用
去年一整年學到的東西,分享給之前上過我課的學生。
立即下載
公親王白馬
4 months ago
我本來是打算每年開一次課,教學的同時,也逼自己思考和進步。沒想到這一年學了不少東西,這些技術我都實際使用,掌握後,決定先教給之前的同學。
公親王白馬
4 months ago
在教學的時候,我就一直思考,我跟我老師的差距,還有我和我學生的差距,這要怎麼補上??
我老師和我是同門,技術相同的狀況下,比的是身心天賦,還有經驗。我這一年學的技術,補上原本真吾的短板。我是很有自信的認為,就算在經驗差距下,我仍有自己的技術優勢。
但我要怎麼讓我的學生,追上我??
公親王白馬
4 months ago
所以我儘量把自己學的放給學生,尤其是代位肌力補瀉,這個學起來,對理解自己身心狀況,還有抓出個案狀況很有幫助。
我相信,這種開始吃個人特質,身心氣質的應用,可以賦予傷科技術不同的個人風格。當你有辦法把原本單純的技術,做成有自己氣質的時候,那個就會是你個人的優勢。
公親王白馬
4 months ago
我一直認為,傷科技術本身,不管是推拿還是按摩,確實有技術和熟練的高低。當初我的手法教學目的,是鞏固基礎......手,腳步,呼吸,只要這三點基本做的好,任何的手法,只要看過就可以很快模仿學起來。我的手法一定可以改,只要有基本功,要轉換很快。
公親王白馬
4 months ago
傷科技術,熟練度,只是工具。有好的工具不見得能做出好效果,判斷才是最重要的。做錯方向,沒發現問題,再努力都沒有用。
真吾創辦人徐醫師認為,看見才是最重要的。怎麼找傷,廖醫師的代位肌力測試和補瀉法,可以提供很好的方向。
公親王白馬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昨天找我處理過好幾次的好朋友,對我的技術說了這段話......
應該是說,因為你的手法可以處理到最深的位置,我無法自己處理或是別人找不到的地方,你的手法可以很精準處理。
但你的手法不太適合新傷或是整片的傷痛,對我來說,找你就表示我很確定這個癥結點的位置而且其他的傷處我都已經排除。
說不太適合新傷的原因,大概是因為你對人體結構還有旋轉肌或是身體牽引的了解其實跟我認識的其他人,有一定程度的差距,物理治療體系或是有特別去學肌肉動力鏈的人,因為是系統性學習,還是有些差異,老實說他們在找根源的傷處這件事,還是會比你快....。
公親王白馬
4 months ago
我朋友說的很精準。我半路出家,又是雜學,沒有完整的系統,學3年多,能有現在的狀況,已經很好了。
我朋友花在運動和各種身體恢復上的時間金錢,讓他很有底氣說這段話,我確實要服氣。
公親王白馬
4 months ago
事實上,我這10年來,也花了很多資源處理運動傷害。後來我學傷科的身體進步,是因為我做了坊間不做的事,我有的技術很偏,但可以讓我好。
如果別人做的比我好,就交給別人做,我來收尾一些別人做不到的事。
公親王白馬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很多朋友會私噗我,問一些受傷後的問題。其實我都是先請他們就近處理,先看看醫師,找物理治療。等到狀況穩定,還差一點點的時候,需要我處理再來找我。
淺的傷,新的傷,就像我朋友說的,可以找別人處理就好。
公親王白馬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陳年舊傷和特殊狀況的專科,這是我的自我定位。
好做的都給別人做走了,我有夠難賺
公親王白馬
4 months ago
這次的傷科分享會,算是補課,希望對去年學過的同學有幫助。這些技術,可以完美補上我在真吾系統的不足,可以更全面的幫助個案。
涵蓋了傷科手法,判斷,身心的幫助.....祝福同學的身心都能更好,更放鬆,身心平衡。
也謝謝同學來,隨時歡迎你們來找我。
良夜
4 months ago
看見最重要,摸得出問題就能找出辦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