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想讀的書好多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觀影閒聊 #雜談
《從〈受騙〉和〈牡丹花下〉翻拍看現代哥德/危險關係類浪漫小說的問題》
最近看完新舊兩版電影,剛好正中一直以來想說的話題,於是就寫了
本篇包含對2017〈牡丹花下〉的批評和吐槽,如果很喜歡這部電影的話,那想法大概和我不一樣,慎看(?)
兩部電影〈The Beguiled〉皆改編自英文同名小說《A Painted Devil》,由於沒看過原版不評價還原度,但兩部電影很明顯都走了原著那種哥德作品的調性,也是我此次吐槽的重點
故事梗概: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一名北軍性命垂危,幸得南方一名少女所救,少女將他帶回寄宿學校,男人的到來攪動師生們的壓抑與感情…
https://images.plurk.com/4xMwaBqOa9nsSB8Ry8i06U.png https://images.plurk.com/5tOQOYOPPTrhGEA7c0UnWr.png
latest #15
首先第一點,男主選角問題,對不起科林·法洛,你確實是個帥哥。但你不是那種能讓一群女人為你勾心鬥角、爭風吃醋、為愛殺人的類型。你眉眼太慈祥、語調太溫和、笑容太像在賣保險,完全沒有那種「這人一看就不安好心」的危險氣場,而且你的對比是年輕的克林·伊斯特伍德……真的差太多了
新版的設定明顯是想突出女性視角,把男性角色去性化、去魅力化,看上去很進步對吧?但一邊把男主拍得像個無害小狗,另一邊又加強少女們輪番為他暗自爭風吃醋的戲碼是怎樣……男主都沒魅力了,這些少女到底在動什麼春心?女角的情慾動機變得莫名其妙,感受到的不是壓抑與慾望的拉扯,而是編劇逼她們愛上劇本裡的 NPC。
你要走全新詮釋也就算了,但視覺語言又不願意放棄哥德風的美學:燭光、走廊、薄紗、暗影、沉默。但畫面這麼美,情緒這麼淡,觀眾怎麼接收到哥德的核心?壓抑的慾望?暗湧的情緒?這些都刪掉了,真的就徒有其表而已
新版如果改拍成「男主打破女性自治空間」、「女人們害怕是因為女性空間被入侵和慾望無關」,那也行啊,請徹底改編,但新版什麼都不敢碰、什麼都不放手,結果就像一場哥德風萬聖節派對……感覺導演只想某種套皮美學。
立即下載
這個故事還真的更適合走’”直男拍給直男看的恐怖故事”, 1971版本的男主就是個貨真價實的風流男:他的行為一致,他的魅力強烈,他會撩,也真的色。他死於自己的慾望,這不只是報應,而是性與毀滅互為鏡像的哥德高潮。觀眾恨他但理解他,他死得其所;後面斷腿戲張力之強,整場戲非常壓抑甚至像恐怖片,女角們神色慌張、步步錯亂,因為那不是單純的報復戲,那是整個故事性隱喻的高潮:他要被剝奪的不只是自由,而是慾望的行動力,鋸腿=去勢,故事核心、隱喻都緊扣”狹小空間與高度精神緊張下失控的慾望”這個主題
進步不等於空洞,主體性不等於潔癖,改編不等於自閹。筆在你手上,結果你選擇什麼都不說,那真的不如別拍
汐~想讀的書好多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好啦,有些人會說:伊斯特伍德這人太正氣,演渣男有點出戲
OK,可能是你習慣他長年的牛仔形象,但!你不會懷疑這個男人有魅力
但新版……你只會懷疑:這是在?演得不錯但不撩,氣質不錯但不色,總之,不性感
你不能拍一個完全沒有危險性的男主角,然後說服觀眾這群女人為他打的頭破血流,這樣講可能很殘忍,但說真的:他可以演深情、演壓抑、演內斂的好男人沒問題,但不適合演一個會讓整所女學校陷入集體慾望崩壞的哥德男主角。
因為哥德浪漫的男主角,哪怕是病態的、陰暗的、操控欲極強的,他的核心魅力就是:他讓妳想做出錯誤決定。他是你夢裡知道不能靠近、現實裡卻忍不住多看一眼的男人。
汐~想讀的書好多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
當今部分這類羅曼史的問題?
明明可以創作那種現代觀點下重新解構、彼此拉鋸、慾望互相腐蝕又成長的男女主角,甚至可以拍一對毒到爆炸的戀人,最後彼此救贖(或雙雙毀滅),的作品 ,結果?角色無瑕疵、情緒可控、關係健康、價值觀對齊。
更深層的問題是,部分類型片或小說在現代表現無聊,不只因為它們過於保守,而是因為它們根本沒搞清楚自己為什麼存在。大家確實喜歡那些經典設定:壓抑的氣氛、危險的男人、精緻的小禮服、孤獨的貴族小姐們,這些夢幻元素構成了哥德作品的外殼——但那只是外殼,只顧著營造氛圍,卻忘了角色行為邏輯、情感驅動、欲望深層對抗……那真的只是在玩 cosplay。
哥德不是把人關在城堡裡穿黑紗而已,是要讓人在情感上掙扎、慾望中迷失到毀滅。你不能只想要那種「哇好美、好壓抑、好陰影好浪漫」的皮,卻不敢讓角色真正行動。
大敗筆番外:刪掉黑人女僕
最不應該刪的角色之一就是黑人女僕
1971年版裡她是唯一一個始終對男主保持警戒、不受魅惑的角色,形成了絕妙的敘事對照。而且,那所莊園能夠成為女性優雅壓抑的天堂,正是因為有人替她們承擔勞動與壓力。新版選擇把這個角色整個刪掉,既抹去了南北戰爭下的空間現實,也錯失了一層潛藏的性暴力與反抗隱喻。
汐~想讀的書好多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放張最喜歡的舊版劇照當收尾
https://images.plurk.com/6yNTy38QADtGeGcVz4tLVO.png
舊版的這一幕超級有聖經裡的茱蒂絲色誘殺害敵軍將領的再現感!!!
汐~想讀的書好多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疑,無意間翻到Ivy居然也寫過類似的心得比較😂
所以那個譯名是我搞錯了嗎 (rofl) (rofl)
天啊我的心得也很類似 找了其他國外影評發現大家批評的點都很像😂科林法洛真的倒楣這片氣質就不適合他劇本還消減男主魅力,結果就是大家疑惑這男主魅力在哪
想知道更完整劇情梗概強烈推薦的去看:@fish_ivy - #影劇隨感 🎬 《魅惑》(2017)V.S. 《牡丹花下》(1971) Sofi...我這邊只做比較個人的點評,可能看不懂我在吐槽什麼
lotusy1112: 舊版的宗教意味很明顯,這也是我比較喜歡舊版的地方,主題、手法、視覺風格與隱喻都很鮮明且緊扣主題 (flower)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赫然發現河道上有《牡丹花下》的影評,然後點進來發現自己默默被cue到

蘇菲亞柯波拉的版本是叫《魅惑》沒錯(院線上映和串流平台都是用這個片名),而1971版是《牡丹花下》(這邊有挖到台灣早年的宣傳單)。
https://images.plurk.com/5oskH89LLeOoD469HTI1um.jpg
fish_ivy: 原來是這樣!謝謝補充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