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幹田調啦,JoJo!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給2025年看過的電影做個觀後整合,大部分都是很零碎的想法和吐槽,偏向碎碎唸的形式,想到哪寫到哪。
分析跟心得的成份會比較少,因為要認真地寫一篇完整觀後感太累了,也不希望沒想法硬擠。
如果是感悟特別深想多花筆墨的電影/系列,屆時會再單開一噗。
歡迎亂入(?)留言/討論/推薦電影

latest #7
我不幹田調啦,JoJo!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自留一樓
我不幹田調啦,JoJo!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藍宇】
https://images.plurk.com/6gbSKXySeYEJohZEZbmfLO.jpg

很陰鬱冷瑟的氛圍。比起同性戀情主題還有性少數的掙扎與處境,這部讓我印象更深的反而是一種年代下的遊離。

可能因為他們地大,加上之前的下崗潮,社會結構有了很大的改變。人們離鄉背井、面對的衝擊比前代大了許多,致使那個年代的文藝作品都有種迷茫氣質。而藍宇的性取向、缺乏閱歷的下位者身分、隨時會被單方面斷聯的處境,更放大這種徬徨感。
立即下載
我不幹田調啦,JoJo!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崖上的波妞】
https://images.plurk.com/7IjfFaH4qkuw1Cy0x13L1X.jpg

感覺好像看了很多東西,但回憶起來又說不出什麼印象很深的橋段,關於這點詳參這噗:

@CharlessGrey - 一直認為我對吉卜力的作品相較下是追得比較全的,最近一瞥清單才發現好多都沒...
劇情比較鬆散,起承轉合跟人物動機也生硬了一些。可能也跟本作主角是小孩子有關:兒童出發點單純、行動力很強,時常按本能行事(但看在成人眼裡就會覺得人物動機好薄弱)。

以此為切入點來看,這部更符合兒少受眾的心境,定位不像過去的《風之谷》、《天空之城》那樣深沉。

看這部最大的感想就是,人長大後真的再也沒辦法純粹地享受一些事物了,如果是小時候的我來看應該會很喜歡(
【誰先愛上他的】
https://images.plurk.com/2CpozBaMZGRkx8xxKqEmag.jpg

以幽默的口吻探討一個嚴肅的議題,但又不讓人覺得輕浮或消費特定群體,這點真的好厲害……

最巧妙的還是索討保險金這個設定:不只是故事的開端,還在一開始就定下了「始作俑者已經死了,接下來你所看到的都是受害人」的基調,讓觀眾無法追責,同時也引導觀眾「不要選邊站、不要陷入情感糾紛的陷阱去『爭寵』」、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二元對立,轉而去體會每個人的難處、理解他們尖銳帶刺背後的原因。

與之相反的是片名:「誰先愛上他的」好似要爭個先來後到,但到最後會發現誰愛得更久、誰付出得更多已不再重要,兩人的愛跟受到的傷害都無法量化,最重要的還是過好往後的生活。

順帶一提音樂很洗腦。
【來自紅花坂】
https://images.plurk.com/5gSXQtTW1Uq63wR3owdv0T.jpg

本來以為是青春片,沒想到是八點檔。其實要說青春也沒問題啦,還是有很多校園生活的元素……那,青春的八點檔(

全片最喜歡大樓裡的社團那一段:那麼多人有著不同興趣、鑽研著不同領域,因緣分使然而匯聚在一個地方。這棟大樓就像一個生態瓶,外面看沒有特別之處,裡面卻別有洞天百花齊放,很喜歡這種摒除外界喧囂、自建一個小世界的感覺,非常浪漫。

再來印象比較深的,大概就是看完後很想吃肉餡可樂餅(
【85年的夏天】
https://images.plurk.com/3f2JWkclW6fFSWTJoDm2eH.jpg

這部我沒什麼特別的印象和表達欲(不論好壞),中規中矩吧。同類型最有代表性的應該還是《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有機會的話再來補。不過基調可能還是有點不一樣:《85年的夏天》除了性向外,感覺更著重探討青少年成長跟認知的層面。

然後海灘跟海洋用品店很點題,海一出來整個氛圍就夏天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