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廢】一直想說要去看造山者每次都好懶⋯⋯原本看起來有點下檔感覺結果長春國賓場次還蠻多的⋯⋯還是有人也有一點點想要看的⋯⋯平日晚上也許⋯⋯
latest #22
你確定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
前陣子讀墨在商管馬拉松讀了黃仁勳跟張忠謀傳記。雖然我得到的感想有很大一部分是覺得為什麼可以這樣努力工作,但還是也有佩服技術再轉管理還是可以想出很多策略大膽投資,專注特定技術諸如此類的地方。台積覺得厲害一個地方是商業模式跟08還是09年的大舉投資,以及因為蘋果公司開始的同時開發下一代跟半節點的部分。輝達則是coda技術吧。當然平行運算+神經網路那個比較是剛好遇到的事情。不過引入很多學院人士資源也是成功的部分吧,讓它在各種生態系(醫療建築等等)都有特定應用。
但我還是覺得怎麼樣才可以一週每天14小時工作。
張忠謀的部分還有歷史意義上的有趣嗎。我其實沒有特別了解過他的生平,只知道是美國回來。原來是從中國到香港再到美國求學,然後一直在美國直到後來1980年代要發展半導體才有跟他聯繫起來。(推測造山者電影可能也會提到這個?)
會對半導體有興趣應該也只有這個對現在來說很重要的部分吧⋯⋯紀錄片其實應該是還好哈哈哈
前陣子跟朋朋去看了看不見的國家,雖然沒有太多我不知道的事情,不過整串連起來就是一個很好看的片,把幾十年的東西串起來。也是到蔡英文政府才有那種台灣!台灣!的感覺。
我有點想一起看,但因為我15-22晚上都不行,阿咪也可以先約別人(?)
但我其實一部泰國百合劇都沒有看過,就是一直都沒看過。我也可以覺得2024是日本百合劇大爆發的一年嗎?總覺得去年很多劇然後就一直延伸到今年也有很多劇可以看。
裡面有人說是BL劇服務異性戀女性,百合劇偏向服務女同性戀。但我自己更加好奇的是到底為什麼比較多是女性會去喜歡看關係性(CP)?這是怎樣的一股驅力?為什麼人類會喜歡看別人談戀愛開開心心?我也喜歡看別人談戀愛開開心心可可愛愛,但我為什麼喜歡呢?(我也喜歡看紙片人的戀愛)
因為彩弘最近應該會訂gagaoolala,因為這個影片我才知道原來網飛也有進泰百,我之前只有知道G台上面有。但我還是沒看。why?
我還是沒有什麼特別的答案。因為看別人可可愛愛會覺得自己被療癒到吧。下面留言則是提到另外一些問題,戲劇製作的問題以及周邊利用(可能侵權)的問題。
但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事情則是這個充分展現出這樣的模式就是一個可以賺錢的模式這點,當然我不知道這樣的錢可以賺多久,也許有一天大家都厭膩這樣的模式,或是因為太多組合而每一個組合的保鮮期都越來越短,下一波馬上就上來這類的。以全球規模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這個市場的規模難道不就是大概那樣大嗎?有時候會這樣想。
台灣百合劇的路線,與其說是百合劇,不如說是女同志文學>女同志戲劇所以基底基本上就會長成性別認同+家庭關係+社會議題。你拍純粹的百合劇可能也會有人開始覺得不好看,沒深度諸如此類的XD
但,要我說我想要看的話想要看哪一種我應該還是會說可可愛愛簡單無腦愛,這一類的吧。就,我一直也沒有看第一次花香(但我有看滾石愛情故事),或是更久以前的愛情故事也是因為,我沒有特別想要看沉重的故事捏的感覺。你可以在很可可愛愛的故事裡面參雜沉重的話題,但主軸寫實的話就會覺得,很花費力氣。
又回到昨天的Wednesday,因為要播第二季我就跳躍式的又看了到底這個第一季在演什麼,又順了一次之後發現就是一個Wednesday一直在瞎猜兇手,然後都沒有猜到的故事嘛XD 以及她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對Enid很好很溫柔(雖然有一直再利用人家但至少態度也不算太差,這是一種差別待遇嗎?)但也可能就是Enid也是給人家很大的空間的人??
第二季的路線究竟是不是一種,釣魚呢?查了一下在第一季播出之後男角好像因為有爭議就被換了,這部分會如何?
當我使用google搜尋時候很多時候都會搜到reddit的貼文,而最近Reddit的貼文已經變成了AI自動翻譯中文化了,某方面來說很方便可以直接閱覽,但沒有原文的話就不確定他們所指的部分究竟是有沒有被正確翻譯。其實我大抵上是覺得AI翻譯有80%左右的可信賴程度但還沒有到說可以都用AI翻譯吧。
這會變成我的生涯研究題目嗎?不曉得。我對此只有普通的興趣而沒有想要解謎或是有研究熱忱。我甚至對這件事情都沒有辦法說上有研究熱忱了。
我回過頭去看我的噗發現我從6月開始看凡爾賽玫瑰,而我目前的進度大約是動畫12集(快要三分之一),故事進行到路易十六登基而瑪麗成為皇后的階段了。我去看維基百科,作者表示這個故事的起源來是跟她在60年代學生運動經驗有關。我好奇當代日本有沒有什麼類似的大背景。
手機一直出現皮克敏的廣告,它是不是覺得我應該會是皮克敏使用群體?的確會是啦,我就是一個不得不一直走路的人。所以我應該載來玩嗎?
evenoeleaf: 假日也是有可能但感覺不是很方便對吧(?)因為時刻表還沒出不知道會怎麼樣就是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