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w我有看到一噗說「今天只是吵一吵改名字、明天會不會改劇情呢」不用等明天啦,已經有一部先改在前面了,就是《我獨自升級》,他在中後期講到國際劇情的時候把日本角色編得比較反派,後來這部動漫是日本團隊製作,可能為了拓展日本市場,整部動畫有分「國際版」跟「日本版」,日本版的劇情是把原本日本那些角色改得沒這麼自私+自大XDDDD
另外一部我在等著看的是《全知讀者視角》電影版,劇中李智慧的角色設定,該角色基本上是抗日英雄+她的初始使用武器應該不能拿槍,因為該抗日英雄是被日本人用槍打死的,但現在預告直接拿槍很幽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她的最終武器
以這幾十年觀察韓國的感想,他們普遍不愛日本比中國多,但是在經濟主義至上的原則下,都不會跟錢過不去。李在鎔都會見習近平了,九月不知道有沒有要參加中共什麼大活動(忘了
另外idol的歌曲裡,歌詞英文比例上升導致韓文減少,這個他們自己人也在嘴。問題是英文普及率就是比較快,金錢主義掛帥下,這種商業活動韓國應該普遍是朝腿比較粗的低頭。說到底大家都是一個(國家)個體,他們要這樣那樣就祝福了~
反正韓國人服務的不會只有中國而已,而是全世界。只是我個人有偏好,全部最不爽中國(噗
話說回那個韓漫作者,我猜想他是覺得這些事好煩到底關我什麼事,我想兩邊討好(都要賺)不行嗎,這世界實在太難了,還是關掉SNS吧。不過這也只是猜想而已~~其實台灣譯名要被這樣侵門踏戶(?)的狀況我是第一次看到,台灣出版業基本上還算是有在守住這個用字底限。
出版業自己選擇要用支語的還是有,而且是童書(爆)現在小學生很紅的「卡皮巴拉」這個字是直接中譯英文發音,通常這個字是對岸的通用詞,台灣這邊會稱作「水豚」或「水豚君」,在此之前市面上的譯稱應該都是「水豚君」,直到有一本童書以「卡皮巴拉」問世後,這個支語再也無法阻擋了(對,我把書籍印刷視做最後一道防線)
原來是一本童書,還想說什麼時候水豚君變成都是卡皮巴拉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