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plurk.com/5xQPhkGBMx9o16rv3YTt5i.jpg
250712

《若是咧送批》-玉米辰
新書分享會, 晃晃二手書店

謝謝我們生於這個時代。

講座後的聊聊,提及,為什麼要持續用各種形式述說白色恐怖時期人們的經歷?

不想重蹈覆轍。
想記得那是多麼不容易,跨越幾十年、幾代人爭取到的【現在】。
想記得,那些親愛的家人曾經活過,曾經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

我第一次那麼詳細聽見他們的故事。
這個人的照片與短短文字所記錄的經歷,匆忙著或是在不同時間點寫下的一張又一張遺書。幾十年過去,被扣留的遺書與被監控的遺族,以及因緣際會展開遺書返還運動的孩子,一張一張放在我們面前。 我的眼淚忍不住一直流。 (下收
就是會被發現,就是有公諸於世的一天。
分享會也有提到--體制內的人是不是也做了什麼?
才能讓遺書留下來。

或許當時有各種考量,要監控信裡提到的人,或是裡面有知情的人才能懂的暗號。
或許當中有各種人: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而認真執行、覺得需要保護自己親愛的人而壓抑、覺得想脫離卻深陷其中不知道怎麼辦、覺得至少自己能夠幫助一些些什麼.....
甚至那是同時交纏在一起的念頭。
執行是結果,可中間有多少掙扎在跑,更何況還有靈魂層面的藍圖安排,身為旁觀者同時是整個世代的當事者,已經不只有對跟錯,那像是螺旋形光譜,如此浮動。
每個選擇都是種子。
現在的我們,看著那些讓他們被定罪的事件,還有他們親手寫下的文字,感覺當時的生命多麼輕飄飄,一個人就可以吹散一切。
同時留下一條又一條隱微路徑,六十幾年的時光默默鋪陳,巧妙安排,那份名字或照片正巧映入那人眼底--
就是會被看見。

於是吵鬧著開展著,來到我們所處的時空,來到可以投罷免票的七月。
我可以跟🌼在家裡直接討論政治,對比那時的壓抑不能說不能提,我們超級幸運耶!
而且我一直想到《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好 像 朋 友 圈 看 過 的 人 不 多 *
立即下載
火光前的少年說:
時間拉遠來看,我們對未來的人而言,只是**時代的人。
而在這個世界,我們都對自己信仰的事盡力了,做了能做的,那些所謂好的壞的對的錯的。
所以呀,對我來說,存在於這個時代的人們,反而更像是夥伴呢!

大約是這樣的說法,有機會請看原作感受一下。
在講座中,我一直浮現出這段劇情,創作與現實貼近的讓我起雞皮疙瘩。

謝謝行程安排兜兜轉轉,讓我們遇見《若是咧送批》分享會🙏
繪本中的詩句,玉米辰老師用台語唸一次,華語唸一次。他說,或許前輩也在現場聽。
當時被抓走的人,有只會講台語的,也有只會講華語的。不論他們來自哪裡,他們紮根在臺灣這片土地。
用他們的人生訴說這一切多麼值得珍惜。
祝福,祝福
一切正在好好運轉🕊
像繪本裡的郵差先生,一路送信,年輕直至白髮蒼蒼,僅是盼望著那幾百封信可以送達。

而靈魂終會重逢,我如此深信。

-
有趣的是,當我把任何文字公開發布時,總是從肌膚底層感受著顫抖:好可怕。
會不會寫錯?會不會沒表達清楚?會不會有什麼忘記寫?這樣寫好嗎?
站在自以為他人的角度評斷自己。
寫出這個腦內murmur,真的夠了。
我寫,只是為了自己,無論它長什麼樣子。(另一個聲音:真的可以嗎?太任性了吧)
當然可以。 這是我的形式轉換,這是我的練習,我會支持你陪著你 (環抱自己的手臂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