傭兵團最後還是決定參與席爾瓦對兩國間的戰役,團員可以自由選擇去應戰狼國或獅國。當然也有人爭取了留守在鹿國的機會,最後整個團體兵分三路展開行動。
原本團長建議漢普頓隨著黛爾一起應戰狼國,但漢普頓以自己草蜥的身體狀況在北國無法施展身手拒絕了,團長接受了這個理由,原本想確認黛爾要不要隨著漢普頓一起,但黛爾以不想再回到獅國為由婉拒了。漢普頓沒有留給黛爾多少勸說的機會,雖然覺得黛爾也許看出了自己原本的目的,也許還在猶豫著要怎麼決斷。
但如果上了戰場,也許就不用擔心那麼多了,比起那些未來也許會發生的事,不如說——連有沒有明天都是個問題。
離開那麼久,很多事當然會變得不同。
而且,在戰火的摧殘下,那些曾經的回憶也容易變得模糊。那些本該熟悉的風景,卻像是保管不當的書頁被蠹蟲啃咬那樣殘破、那麼脆弱。
頂著一張草蜥的臉也是有好處的,多數的情緒基本上也不太會洩漏。就算心情再複雜,軍隊內總是有比自己還糾結的成員,相對之下,漢普頓的糾結就變得再普通不過了。
漢普頓對於偵查的積極跟主動,在他人眼裡成為了一種復仇性質的積極,他身邊沒有人發現漢普頓偵查時給霍諾斯人足夠的時間逃走,也沒有人注意到漢普頓偷偷給那些藏身在角落的霍諾斯孩童支援——讓他們能夠避過敵國士兵的耳目。偶爾,漢普頓會把自己分配到的糧食給了倒在路邊的霍諾斯人,趁著他們被吃下肚的魔藥變成獸型後找時機放跑。
軍隊還在前進,還有幾天就會到達學者鎮了。漢普頓不確定自己這樣的行為能持續到什麼時候,也許很快就會被發現很快就會被揭穿。
然後,漢普頓注意到了。
注意到了那群人,以及老橡樹。
不該在這時間出現在這裡的人們,留下那不屬於霍諾斯或席爾瓦的記號。
如果在這裡揭發了他們,漢普頓勢必要解釋自己為何會出現在那裡目擊那樣的事情。自己為什麼會解讀那細不可見的刻痕上暗語代表的意義——又為何選擇告發這些人。
這問題其實不難。
只是漢普頓想不想而已,如果在這裡揭發了這群人,那麼之後肯定會有所改變。
但改變並不全都是好的,逮變只是改變而已,如果因此變得更糟了——那麼漢普頓也許就到這裡了。
突然間,他有點想念他那些家人。想念那個只要讀書的時光,想念那些什麼都不知道但享受著慢慢知曉他人智慧的日子。到底自己是怎麼走上這條路的呢,漢普頓也說不清。
像是有無數偶然交織起來,又像是被明白自己性格的神明安排了這樣的道路。
所有出現在故事力的元素必有意義,那麼自己會碰上這樣的場面自然也不是偶然了。
漢普頓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緩緩地吐出。
該好好準備說辭了,漢普頓、你辦得到的。不過就只是把自己看到的說出來,然後承擔這一切的後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