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邊緣世界】在遊戲中時常會碰到不知道該優先處理什麼問題,但透過抽象分析,可以建立存續流動模型作為殖民地存續的哲學架構,用以簡化與抽象資源運作與價值流動的本質:

一體兩面:存續即流動,流動即存續。殖民地的存在依賴於資源、能量與行動的持續流動,靜止即滅亡。

雙向:產出與抗性相互轉化。產出(如銀雕、食物)可增強抗性(如防禦、儲備),抗性(如裝備、建築)亦可釋放為產出。兩者構成殖民地應變與擴張的雙軸。

三元:資源需穿過結構才能滿足需求。無論是生產鏈、生理需求、還是社會制度,皆需透過「結構」(如工作站、時間配置、社會秩序)運作,才能將資源有效轉化為存續。

此模型有助於在《邊緣世界》等模擬策略中判斷:何者應投入、保留、轉化,進而維繫殖民地的彈性與延續。
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透過模型分析,銀雕是一種理想的資源形態,其價值在於高度的可轉化性與延遲流動性:

作為產出,銀雕可直接交易為食物、藥物、高階裝備等存續所需物資。

作為抗性,銀雕體積小、價值高、可長期保存,能穩定地對抗突發事件與物資匱乏。

更關鍵地,它具備流潛性——可自由在「產出」與「抗性」間轉換,而不失其價值本體。

因此,銀雕在模型中象徵尚未指定用途的能量儲備,是一種存續的潛在形式,既不鎖死資源,又可於必要時解放,維持殖民地的適應力與延續性。
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仿生臂則是一種具有高度抗性的資源,其價值並不僅在提升單位效率,更關乎其不可逆性與結構綁定性。

依一體原則,仿生臂一旦植入即失去流動性,不再能自由轉化,削弱了整體資源的流通性與應變彈性。

在雙向視角下,仿生臂是一種高階抗性,僅在裝備者具有穩定高產出的前提下,才能產生對等或超額的產出回報。否則,它將陷入價值滯留的死角。

就三元而言,仿生臂需要手術技能、醫療設施、時間與風險管理等結構才能實裝。若結構不穩,反可能造成傷亡與資源逆流。

因此,仿生臂不宜普及列裝,而應作為稀有抗性資源的策略性配置,優先給予關鍵產出者或戰鬥核心,確保在不犧牲整體流動性的情況下,達到存續最大化。
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在存續模型中,零點資源指的是那些無法透過交易獲得、但能決定性影響存續的稀有資源,如仿生臂、斥候裝甲、或特定天災中的求生工具。它們不具穩定來源,卻能顯著提升產出或抗性,因此無法以常規「流通資源」的邏輯管理,需特別配置與儲備。

而幽暗抗性則是指無法被量化、但深層維繫存續穩定的要素,如士氣、精神狀態、信仰與關係網等。它們不直接創造產出,也難以交易或囤積,卻在系統遭受破壞時提供關鍵的緩衝與修復力。

兩者皆位於資源體系的「邊界地帶」,提醒殖民者:存續不僅依靠明示的產出與抗性,還需關注那些難以控制、卻決定命運的深層資源與結構依賴。
立即下載
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在存續體系中,銀雕與仿生臂因此代表了兩種極端資源型態,構成了一幅抽象的生存藍圖。

銀雕代表可自由轉換的資源能量,能在產出與抗性之間靈活轉化,是流動性的極致展現,支撐著殖民地在變局中的調配與應變;而仿生臂則是典型的零點資源,其稀有性與不可量產的特質,使其一旦裝備即永久附著於個體、無法回收,成為不可逆轉的極限抗性載體。

兩者的差異與互補關係,貫穿了存續哲學的核心結構:

一體兩面:銀雕以流動延續生命,仿生臂以固守延長存在;

雙向與單向:銀雕可在產出與抗性間自由切換,仿生臂則將抗性封印於單一方向;

三元關係:資源需穿越結構以滿足需求,銀雕能靈活適配,仿生臂則穩定但難以流通;

幽暗抗性:仿生臂觸及精神、士氣等無法量化或交易的深層抗性面向,是抗性中的陰影之力。
江ノ鳥Φ安娜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然而,正因其互異與極端,銀雕與仿生臂皆成為殖民體系中的關鍵儲備對象。

銀雕作為「流潛」的體現,是一種延遲使用、可隨時轉化的能量儲備,其價值不在當下的用途,而在於未來任意方向的可能性——可投入生產、換取抗性,或用以應對突發的災變與交易,是流動性的信物。它讓資源的配置具備彈性,支撐著「存續即流動」的基本原理。

而仿生臂則作為「零點」的封存,一旦投入,便無法回收或轉移,其價值並非在於交換,而是鎖定於個體上的穩定與效能提升。它是不可逆轉的承諾,是在殖民體系中對特定抗性的絕對託付,代表著將不確定性壓縮為確定的存續點,是對「存續即抵抗耗散」的具體實踐。

一動一靜,於是導出了銀雕—仿生臂體系。構成了存續與流動之間不容忽視的兩極現實基礎:這便是生存的形式的雙重姿態,存續與流動,也是在無常與風險中,所能建立的存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