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日常] 情感(控制)、洪水法,關於自己做出的有害的決定
latest #20
小草
3 months ago
我覺得別人會受情感影響,而作出不理性的事情,我怕這樣的人會鬧事,而不願冒險和這樣的人共事。

這樣想的我,是不是其實我自己才是受情感影響很多的人,我害怕的是我自己變得那樣?
小草
3 months ago
所以盡量地排除讓自己陷入動搖的風險。

看似是強烈的控制欲(控制他人不要是會失控的那種),其實我才是最有可能失控的那個人?
小草
3 months ago
我是不是又在選擇輕鬆不冒險的路了?
如果沒有試過、讓事情發生,又怎麼能夠知道、確定我是怎麼樣的?我是否會失控、會讓情感引領判斷?
立即下載
小草
3 months ago
--
小草
3 months ago
突然發現我往往選擇用洪水法來處理抗拒的事情。

我對小時候因為抗拒抽血,在醫院哭鬧、被大人抓住很有印象。青春期好像就是別過眼、專注在腳趾在鞋子裡面的觸感、雖然還是緊張地手指泛白。成年開始捐血之後,從深呼吸別眼不看,到強迫自己看著針戳進皮膚裡、看著血被抽出來。練習這個,是希望自己碰到流血事件時可以冷靜因應、碰到治療時也能冷靜地被處置,不讓恐懼凌駕於痛苦。
小草
3 months ago
從小怕壁虎,最嚴重時期連蜥蜴也不行,生物課本的蠑螈、守宮必須用便條紙貼起來。
成年之後從鱷魚的粉專開始追蹤,工作關係對整體生物的接觸多了,對生物的接受度也大幅提高。後來不知怎麼的蜥蜴完全可以,蠑螈守宮的照片都沒問題,雖然跟朋友去爬蟲類專賣店還是靠近活體區1公尺就開始發抖無法前進。壁虎從「無法共處一室」,到「看不到在哪就沒關係」,到「到空間夠大就算看得到也沒關係」,慢慢縮短距離。現在勉強可以忍受兩米的距離(雖然也是有一些現實所迫的關係)。
小草
3 months ago
雖然會怕特定生物根本不會怎樣,但總是讓我覺得不該讓自己有這麼明顯的軟肋。必須要讓自己只有自己可以依靠時,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現在還很抗拒的大概是屍體,特別是破碎的屍體。有時滑到路殺的社團,會逼自己停下來多看幾秒。雖然走在馬路上看到臟器外露的老鼠鴿子我還是會怕。
小草
3 months ago
工作上,雖然是經過提醒的、但還是覺得很有用。
關於無法被踩的紅線、不願讓步的專業,就是讓步看看、讓成品變(不符合我期待的)東西,就會發現其實世界根本不會毀滅,客戶根本沒覺得差很多。

以此延伸,練習放下所有的執著,不要逼自己回應別人的期待和需求(雖然反射性會想回應,但要練習等待),沒有「必須」成為的樣子,沒有「應該」怎麼做。
小草
3 months ago
發現自己再怎麼爛,其實也沒人在乎,沒人在看。
小草
3 months ago
--
小草
3 months ago
最近被覺得文字透漏著自卑,但本人不會。
這題真難解,從辨識出強烈的自卑跟匱乏,到現在花了十年,還是一樣無法不自卑
小草
3 months ago
--
小草
3 months ago
總之關於洪水法、面對恐懼的事,就是用一種「模擬或去過地獄、知道他是什麼樣子,就不再害怕地獄、過於恐懼未知」的方式面對

回到開頭的第一個議題,這樣的話,我很需要失控看看,否則只會持續地過於敏感和害怕。
小草
3 months ago
可能一直覺得這樣的嘗試風險很大吧(覺得情感是最不可控的東西),但具體來說並無法回答「冒著什麼風險、會失去什麼」。就是因為無法具體回答,所以無法衡量,所以無盡的害怕。
小草
3 months ago
這個覺察是來自於一個對話。(細節先略過)
主要是正好友人最近有個事件有相似之處,而聯想到自己的。

對於別人的行為話語有所反應(抗拒、受傷等),不見得是對方的「錯」,而是自己對其人格特質產生的話語感到抵觸,之所以「反應很大」,更應該回頭去「問自己為什麼」。
小草
3 months ago
讓我有互動不舒服的對象,後來從共同朋友那裡得知,他其實也在意自己的人格特質導致有些人(比如我)感到不舒服,而想與他保持距離的情況。
小草
3 months ago
--
收尾寫在這(雖然可能沒什麼相關性XD
朋友覺得,我總是做著/發生讓他覺得超驚恐的事(而且他身旁的朋友,只有我會帶來這種消息),但我總是能無損地度過這些情況(而且過程中我沒感覺到不安或危機⋯直到友人聽我分享,我才從他們的反應裡面漸漸理解不妙之處),這也不是什麼太值得得意的地方⋯換言之,別人可能沒辦法全身而退。
小草
3 months ago
我往往覺得發生什麼事、得到了什麼樣的後果,都是來自於自己的決定,人們只是在自己有限的經驗和判斷力當中選出最好的。

但這忽略了被暗示、引導所做出的害己決定,比如詐騙事件其實被騙者也是「自願的」,最近爆出一個metoo事件,剛好有一期一會的人在該組織裡頭(不確定細節但我印象對方(過去是)很認同組織的,可能默默助紂為虐了)。

我的想法,似乎也默默地迴避了譴責加害者,而將責任放在受害者/做決定者的一方。
小草
3 months ago
加害者不一定出於惡意,只是忽略了對方即使是自己做出了決定,也可能感到受傷的可能性。大家都可以想到某些加害者不知道自己錯在哪/毫無悔意的畫面。或許就是這樣的。

記得這樣的概念,對我來說是需要練習的。
同理別人的脆弱,不是一定幾歲就是成熟的大人、可以做出自己可以承擔的決定。同理(雖然很難)那些情感導向的F人(被朋友說我真的是T到極致的人⋯)。

真想洪水法把自己丟進去受情感掌控的旋渦、體驗一下被情感左右的人在過什麼日子,這肯定可以快速的感同身受吧!
小草
3 months ago
附一下metoo事件的連結

Facebook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