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除草隔天手痛時都會想不起來是為何(直到晚上才想起來昨天有除草)
latest #15
&上噗發現大家都開始發Nice場宣了我的新刊還在風中飄搖
七月把權力遊戲全八季看完了。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每次影集看到第四季就會倦怠的我(包括唐頓莊園&浴血黑幫)竟然有這種耐心。但確實是在第三四季有幾個一度想棄追的地方。後來查一下真的會很氣的劇情大都是影集改編才有的,也覺得很神奇。
大致上會覺得第五季就開始草草收線而且沒有任何新材料這點決定了往後角色失去深度的走向。但也覺得從第五季終於開始出現常見的影集手法,在這之前實在太特殊了,原作講故事的方法。所以看五六七和八前面幾集都有種很熟悉的感覺,會覺得一般來說確實常常看到其他編劇這樣寫。
這其中深刻地體驗到影集還是一個需要面向觀眾的媒介,小說真的有更多選擇。
看到第八季剩下最後兩集準備睡覺前躺在床上滑Reddit看大家討論為何覺得後面很糟糕,還有一些角色討論。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覺得一部作品大家都有很不同的看法這一點真好。另一方面半睡半醒之間突然覺得自己確實有理解整部劇的結構,很清晰地在大腦裡連結起來了。
其實我本來就是為了學習的目的看這部。這種連結起來的感覺似乎是代表故事結束了,形成一個完整的迴路(即使那不是一個很好的收尾)
一方面覺得完整起來的感覺滿好的,一方面又覺得好像自己是一直不想要有這種明確的故事結束。
看到結局之前我一直會想到,在大結局之前因為事情解決所以整個故事線往下沉的狀態。所以心裡會覺得「不然結局還能有多好?」(但顯然權力遊戲影集的問題不是只有出在最後所以也無須討論)
雖然還不是很清楚但感覺到自己內心對於故事結構的想像整體都在雪崩中。
我自己也是對故事有期待的人。也就是說不算是那種覺得有經歷到不錯的過程就很好的心態...但其實以前我一直覺得應該是這樣。在寫故事的途中慢慢發覺是因為覺得某些講故事的手法自己一直不是很能適應,所以很多地方採用了讓自己舒服的方式寫。
學習的過程是無數的脫敏。雖然也只是在說服自己脫敏啦。
月初跟朋友去看了阿基拉重映,看完我說「這真的是影像思考的人講的故事呢」。同期好像不少作品是這樣,最近則是有點覺得新海誠也是類似。
仔細想想的話我好像也不會討厭這樣的作品。但這樣說是不是有點怪,因為影像作品本來就該有大量的故事是用影像來表達。只是我可能有一點點覺得現代愈來愈不是如此。
看馬丁的作品也是因為覺得需要學習他的故事邏輯能力。但在我意識到自己是影像思考人的時候,同時又很強烈地感覺到自己依賴文字的程度。因為就是直到現在都還是覺得讀文字比看影像來得安心。這也有很多原因,包括高敏的要素。
昨天聊天時突然驚覺自己好像是不再假裝自己薦骨有能量。
(這說來真好笑今年的我就有玄學斷捨離的心情了結果還在聊這個)
我覺得這是一種很空虛的感覺,因為我幾乎失去了以往所有的幹勁。
不再像以前那樣覺得事情都很樂觀,很有希望,看這個世界也不發光了。
最重要的是我不再期許自己做一個發光的人。很解脫,但很不習慣。
back to top